1.1 科学真有趣 课件(5张ppt)+教学设计+测试题(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1 科学真有趣 课件(5张ppt)+教学设计+测试题(无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鄂教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09-01 13:38:18

文档简介

人教鄂教科学教学设计模板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科学真有趣
年级及学期
一年级上学期
相关领域
物质科学领域
教学目标(内容框架)
科学知识:认识磁铁只能与铁制品相互吸引,其它材料不可以。科学探究:初步获得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使学生初步了解观察、实验等是科学学习的方法。科学态度: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使学生从第一节课开始就喜欢科学课。
愿意倾听、分享他人信息;乐于表达、讲述自己的观点。
引导学生能按要求进行合作探究学习。教学重点:初步获得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教学难点:愿意倾听、分享他人信息;乐于表达、讲述自己的观点。
教学流程示意(可选项)
本节课教学流程如下:
教学过程(表格描述)
教学阶段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置意图
技术应用
时间安排
聚焦话题
教师展示钓鱼材料,引导学生观察发现钓鱼材料特点,如:(1)这里有什么啊?(2)它们是什么颜色的啊?(3)曲别针和木棍是干什么用的?它和小鱼有什么关系啊?提问:你们之前玩过这样类似的游戏吗?你们都是怎么玩的啊?为什么小鱼能被你们轻轻松松地钓上来呢?你们在玩的过程中发现什么了?
学生认真观察钓鱼材料,同时找出材料中有五条颜色不一的小鱼,曲别针,木棍。其中曲别针和木棍分别作钓鱼的鱼竿和鱼钩。大部分学生通过生活中玩钓鱼游戏的经验能够说出,钓鱼游戏与磁铁有关。教师顺势引导“今天咱们就来一起寻找钓鱼游戏里的小秘密。”
培养学生动手活动前有先观察的意识,让学生先动脑、再动手。关注动手前的动脑,“想好了再做”,是培养学生科学态度和科学探究能力的关键,同时也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重要途径。
自制钓鱼材料
5分钟
探索调查分享交流
活动一谈话:那是不是像你们想的这样呢?我们必须要亲自试一试才知道!活动要求:每小组一套材料,小组内的四位同学轮流“钓鱼”,互相谦让。在钓鱼的过程中要注意鱼竿的安全使用,鱼竿用完之后还要把线再收好,并且实验中不能损坏材料!。温馨提示:
计时器计时,3分钟活动时间。运用小口诀培养学生好习惯。小手,藏!小眼睛,看!实验材料,收!谈话:看来今天这个钓鱼游戏和我们大部分同学预想的不太一样,那这些小鱼究竟有什么奥秘呢?为什么只有红色的小鱼能钓上来啊?
活动二谈话:和你们的猜想一样不一样呢?现在咱们就一起来拆开看看。教师演示拆开其中一条小鱼,如:发现木片,把发现记录在活动手册第2页相应表格里。谈话:哪位同学愿意和我们分享你们小组的新发现?塑料、金属等材料学生可能说不准确,教师可以适当提示。
探索活动中学生发现只有一条小鱼能钓上,与预测不符,部分学生自然而然想要打开小鱼材料看看小鱼肚子里有什么,教师及时关注学生课堂生成。只有红色小鱼肚子里面有磁铁。学生像刚才老师这样把小鱼拆开,并且把每一次发现记录在表格里。分工合作,每人负责打开一条。红色小鱼肚子里有磁铁绿色:塑料紫色:金属片桔色:木片黄色:纸片
一年级学生初次开展小组活动,需要老师多关注常规方面问题,培养学生时间意识及良好的实验行为习惯。此外,学生自主打开小鱼一方面是具备探究精神,这也是本节课需要让学生掌握的技能之一,但同时要提醒学生遵守活动规则。与以往学生玩过的钓鱼游戏不同,这次的活动学生发现只能钓上来一条小鱼,引发学生认知冲突,提供小组内交流机会,使学生体会小组学习的乐趣,同时激发学生继续探究的兴趣,思考其中的原因。此外,从简单的活动入手,逐步培养学生分享、交流汇报能力,在带动学生思考的同时锻炼学生说完整话。
PPT展台、板贴
17分钟
拓展提高
谈话:今天的科学课有意思吗?怎么有意思啊?你们能说说吗?总结:其实之前我们玩的钓鱼游戏都是我们的生活经验,但是我们不能只从生活经验就对事情判断,我们要亲自看一看、试一试,甚至再做一次,才能知道究竟是怎么回事,这就是科学有趣的地方。(板贴)
我觉得今天的科学课非常有意思,我们知道了为什么小鱼能被钓上来,而且只有打开小鱼我们才能发现小鱼肚子里到底藏着什么东西。
在之前的试讲中是由老师演示打开小鱼,但是发现学生参与程度不高,对于材料的观察不够深入,影响学习效果。设计修改后改为带领学生现场打开小鱼,亲自探究小鱼肚子里的秘密,亲身探究的经历告诉学生要想知道现象背后的科学原理需要亲眼观察,亲身实验,仅凭经验推理或猜想是没有用的,初步获得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本环节是本节课的难点。
9分钟
板书设计
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评价方式:教师评价
评价量规
表现标准
准则表现标准水平一水平二水平三科学知识知道鱼钩(曲别针)能与装有磁铁的小鱼相互吸引。认识鱼钩(曲别针)只能与材料中的磁铁相互吸引。认识鱼钩(曲别针)只能与材料中的磁铁相互吸引,其它材料不可以。科学探究使学生初步了解科学学习的方法,了解观察、实验等是科学学习的方法。1、初步获得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2、初步了解科学学习的方法,了解观察、实验等是科学学习的方法。在实验中自己发现科学研究不能只停留于生活经验推理或猜想,必须亲自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初步了解科学学习的方法,了解观察、实验等是科学学习的方法。科学态度对科学课学习有足够兴趣。对科学课学习有足够兴趣。愿意倾听、分享他人信息;乐于表达、讲述自己的观点。对科学课学习有足够兴趣。愿意倾听、分享他人信息;乐于表达、讲述自己的观点。引导学生能按要求进行合作探究学习。
教学环节
教学意图
教学过程
观察、分享游戏方法及初始认知,培养学生动手活动前有先观察的意识。
聚焦话题
观察实验材料
分享游戏经验
小组学习活动初步培养学生行为习惯,并引发认知冲突,在带动学生思考的同时锻炼学生说完整话。
活动一
钓鱼游戏
观察小鱼内部材料,探究为什么只有红色小鱼被钓上来的原因,初步获得科学探究基本方法,体会合作学习的乐趣。
打开小鱼
活动二
要想知道事情背后的秘密必须亲自看一看、试一试。
总结
PAGE
2(共5张PPT)
看一看,这里有什么?
科学真有趣
谢谢大家
>y少
D《科学真有趣》测试题
W。
:?
,(
)。
A
B
C
【测查点】考察学生是否能细致观察,并对新鲜事物产生研究的兴趣。
【答案】(1)我观察到一个小同学在用鱼竿钓塑料小鱼。(2)C
:,!?

【测查点】考察学生是否能细致观察,并提出问题。
【答案】如:为什么会分层?他们都是什么液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