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4课
《生态平衡》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生态平衡》一课是第四单元的结束课,也是最终需要学生达到的认知水平。有了前三课对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之间关系的初步认知,再加上前一课有关食物链的学习,都为教学本课奠定了基础。就这一课来看,教学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三大块:一是理解“生态平衡”的概念;二是分析生态平衡遭破坏的原因;三是探讨如何维护生态平衡。在教学过程与设计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分析、讨论、计算、观看图片和视频等探究活动,让学生感受到人类活动是影响生态系统的直接因素,其根本在于破坏了稳定的食物链,打破了生态平衡,从而使学生意识到爱护、保护大自然的重要意义。
学情分析
到这课为止,学生已建立了食物链、食物网的概念,初步感受了生态平衡的意义。六年级的学生经过这几年的科学学习已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素养、学习习惯和逻辑思维能力,但抽象思维还离不开形象思维的支撑。因此,在建构“生态平衡”这一科学概念时,需要通过图示加以理解。引导学生依据具体事例,通过合理的分析、有依据的推测,理解自然界的生物和生物、生物和非生物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从而认识到保护大自然、维护生态系统的重要性和紧迫感。
三、学习目标
1、科学知识:?
⑴知道生态系统与生态平衡,了解保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⑵知道人在维护生态平衡中所起的作用。
2、科学探究:?
⑴能够以“草、兔、鹰”之间的食物关系为例,分析草原生态失衡的原因。
⑵能够通过思考、讨论、计算等活动,知道生态平衡被破坏会造成意想不到的严重后果。
⑶愿意做一个生态瓶,研究生态平衡的问题。
3、科学态度:
⑴培养保护生态平衡的情感意识。
⑵意识到地球是我们人类唯一的家园,维护生态平衡就是在保护我们人类自己。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分析生态平衡遭破坏的原因,认识到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难点:认识到自然界的生态系统是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其中任何一个环节遭到破坏生态系统都可能失去平衡。
五、教学准备:PPT课件、有关草原生态平衡的资料、图片、视频
六、教学过程:
生物经过漫长的自然选择后才形成了这样一个平衡和谐的生态系统。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探究如何维护生态平衡。(揭示课题;生态平衡)
建立生态平衡的概念
师利用PPT讲解概念:
生态系统:生物连同它周围的环境,叫“生态系统”。
生态平衡: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如果植物、动物及微生物的数量维持在一定的水平且变化不大,这种状态就叫“生态平衡”。
1.让学生知道本课的学习目标:
2.知道什么是生态系统和生态平衡。
3.能够做一个生态瓶,研究生态平衡的问题。
4.知道生态平衡被破坏会造成意想不到的严重后果。
5.知道一些人类破坏生态平衡的危害行为。
6.理解保护环境就是在保护人类自己。
【意图解析】:这是本课的核心知识,本课的所有内容都是围绕保护生态平衡而展开的,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利用结构图对这一概念进行解释,学生会更加清晰明了。
提出假设,做出分析
1、(师出示“草→兔→鹰”这条食物链)思考:如果在这条食物链中,其中的某一个环节出现了问题,那么可能会发生什么现象呢?
2、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以下三个问题:
⑴如果鹰少了,会发生什么现象?
⑵如果兔子少了,会发生什么现象?
如果草少了,又会发生什么现象?
3、小结:通过刚才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以上的任何一种假设如果发生的话,草原的生态系统都会遭到破坏,也就是说某一种生物数量上的增加或减少都会导致生态系统失去平衡。
【意图解析】:以“草→兔→鹰”这条食物链为切入点,通过分析、讨论两种假设的后果,引导学生认识到自然界的生态系统是一个和谐的整体,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受到破坏,生态系统都可能失去平衡。
结合案例,感受灾害
1、师:刚才我们的讨论是基于在没有人类活动的情况下的分析,那么在有人类活动的草原上,人类的哪些行为会导致这些生物数量的减少?
学生思考并回答
2、师:还有哪些行为也会破坏生态平衡呢?
师出示破坏生态平衡的图片:挖掘发菜、过度放牧、乱砍滥伐、草原鼠害和其他一些因生态平衡被破坏而产生的灾难。
4、过度:人类的这些行为最终导致了生态系统失去平衡,草原上的绿色再也没有了,留给我们的只有漫天的黄沙,当强风吹起后,就会形成沙尘暴。
得出结论,指导行动
1.思考:人类无节制的大肆破坏最终惹怒了大自然,遭到惩罚的当然使我们人类自己。那么面对日益破坏的自然环境我们该怎么做呢?
2、生观看维护生态平衡的图片,师讲述:人类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后开始建立自然保护区、植树造林、做喂鸟器、为小鸟建家,同时建造典型的生态农业模式“桑基鱼塘”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这些都是我们人类为维护生态平衡做出的贡献。此外,我们国家也先后颁布了“草原法”“森林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等法律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3、师小结:俗话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如果我们无视自然,人类就会自己走向灭亡,那为了人类能永久的居住在这个地球上,我们每一个人都应与大自然和谐共处,努力去维护生态系统的平衡。大自然中的各种生物之间不仅是相互联系的,而且还是相互制约的。其实维护生态平衡就是在保护我们人类自己。
拓展作业,课后延伸
师:同学们,今天的课后拓展作业是按以下步骤做一个生态瓶,模拟生态平衡,看看在不给鱼喂食的情况下,你的小鱼可以活多久,也可以放更多的鱼或更大的鱼到鱼缸里,看看情况会怎样,并做好记录。
【意图解析】:设计这个活动的目的有三个:一是让学生懂得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二是使学生了解生态系统的功能及其自动调节功能;三是学会观察和分析封闭的微型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从理论到实践,从而完善本单元的知识体系。
板书设计:
4、生态平衡
生态系统基于课标的课堂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
设计者:李智强
单位:阿拉善右旗直属完全小学
授课年级:六年级
章节名称
4.生态平衡
学时
两课时
课标要求
理解“生态平衡”的概念。
分析“生态平衡”遭破坏的原因。
探讨如何维护“生态平衡”。
通过分析、讨论等方法,让学生感受到人类活动是影响生态平衡的直接因素。
让学生认识到保护生态,爱护大自然的重要性。
学习目标
教案设计
一、学习目标
知道什么是生态系统和生态平衡。
能够做一个生态瓶,研究生态平衡的问题。
知道生态平衡被破坏会造成意想不到的严重后果。
知道一些人类破坏生态平衡的危害行为。
理解保护环境就是在保护人类自己。
二、科学探究:
培养保护生态平衡的感情意识。
能够以“草、兔、鹰”之间是食物关系为例,分析生态平衡被破坏的原因。
做一个生态瓶,并研究生态平衡问题。
教材分析
《生态平衡》一课是第四单元的结束课,也是最终需要学生达到的认知水平。有了前三课对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之间关系的初步认知,再加上前一课有关食物链的学习,都为教学本课奠定了基础。就这一课来看,教学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三大块:一是理解“生态平衡”的概念;二是分析生态平衡遭破坏的原因;三是探讨如何维护生态平衡。在教学过程与设计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分析、讨论、计算、观看图片和视频等探究活动,让学生感受到人类活动是影响生态系统的直接因素,其根本在于破坏了稳定的食物链,打破了生态平衡,从而使学生意识到爱护、保护大自然的重要意义。
学情分析
到这课为止,学生已建立了食物链、食物网的概念,初步感受了生态平衡的意义。六年级的学生经过这几年的科学学习已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素养、学习习惯和逻辑思维能力,但抽象思维还离不开形象思维的支撑。因此,在建构“生态平衡”这一科学概念时,需要通过图示加以理解。引导学生依据具体事例,通过合理的分析、有依据的推测,理解自然界的生物和生物、生物和非生物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从而认识到保护大自然、维护生态系统的重要性和紧迫感。
三、学习目标
1、科学知识:?
⑴知道生态系统与生态平衡,了解保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⑵知道人在维护生态平衡中所起的作用。
2、科学探究:?
⑴能够以“草、兔、鹰”之间的食物关系为例,分析草原生态失衡的原因。
⑵能够通过思考、讨论、计算等活动,知道生态平衡被破坏会造成意想不到的严重后果。
⑶愿意做一个生态瓶,研究生态平衡的问题。
3、科学态度:
⑴培养保护生态平衡的情感意识。
⑵意识到地球是我们人类唯一的家园,维护生态平衡就是在保护我们人类自己。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分析生态平衡遭破坏的原因,认识到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难点:认识到自然界的生态系统是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其中任何一个环节遭到破坏生态系统都可能失去平衡。
五、教学准备:PPT课件、有关草原生态平衡的资料、图片、视频
六、教学过程:
生物经过漫长的自然选择后才形成了这样一个平衡和谐的生态系统。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探究如何维护生态平衡。(揭示课题;生态平衡)
建立生态平衡的概念
师利用PPT讲解概念:
生态系统:生物连同它周围的环境,叫“生态系统”。
生态平衡: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如果植物、动物及微生物的数量维持在一定的水平且变化不大,这种状态就叫“生态平衡”。
1.让学生知道本课的学习目标:
2.知道什么是生态系统和生态平衡。
3.能够做一个生态瓶,研究生态平衡的问题。
4.知道生态平衡被破坏会造成意想不到的严重后果。
5.知道一些人类破坏生态平衡的危害行为。
6.理解保护环境就是在保护人类自己。
【意图解析】:这是本课的核心知识,本课的所有内容都是围绕保护生态平衡而展开的,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利用结构图对这一概念进行解释,学生会更加清晰明了。
提出假设,做出分析
1、(师出示“草→兔→鹰”这条食物链)思考:如果在这条食物链中,其中的某一个环节出现了问题,那么可能会发生什么现象呢?
2、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以下三个问题:
⑴如果鹰少了,会发生什么现象?
⑵如果兔子少了,会发生什么现象?
如果草少了,又会发生什么现象?
3、小结:通过刚才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以上的任何一种假设如果发生的话,草原的生态系统都会遭到破坏,也就是说某一种生物数量上的增加或减少都会导致生态系统失去平衡。
【意图解析】:以“草→兔→鹰”这条食物链为切入点,通过分析、讨论两种假设的后果,引导学生认识到自然界的生态系统是一个和谐的整体,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受到破坏,生态系统都可能失去平衡。
结合案例,感受灾害
1、师:刚才我们的讨论是基于在没有人类活动的情况下的分析,那么在有人类活动的草原上,人类的哪些行为会导致这些生物数量的减少?
学生思考并回答
2、师:还有哪些行为也会破坏生态平衡呢?
师出示破坏生态平衡的图片:挖掘发菜、过度放牧、乱砍滥伐、草原鼠害和其他一些因生态平衡被破坏而产生的灾难。
4、过度:人类的这些行为最终导致了生态系统失去平衡,草原上的绿色再也没有了,留给我们的只有漫天的黄沙,当强风吹起后,就会形成沙尘暴。
得出结论,指导行动
1.思考:人类无节制的大肆破坏最终惹怒了大自然,遭到惩罚的当然使我们人类自己。那么面对日益破坏的自然环境我们该怎么做呢?
2、生观看维护生态平衡的图片,师讲述:人类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后开始建立自然保护区、植树造林、做喂鸟器、为小鸟建家,同时建造典型的生态农业模式“桑基鱼塘”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这些都是我们人类为维护生态平衡做出的贡献。此外,我们国家也先后颁布了“草原法”“森林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等法律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3、师小结:俗话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如果我们无视自然,人类就会自己走向灭亡,那为了人类能永久的居住在这个地球上,我们每一个人都应与大自然和谐共处,努力去维护生态系统的平衡。大自然中的各种生物之间不仅是相互联系的,而且还是相互制约的。其实维护生态平衡就是在保护我们人类自己。
拓展作业,课后延伸
师:同学们,今天的课后拓展作业是按以下步骤做一个生态瓶,模拟生态平衡,看看在不给鱼喂食的情况下,你的小鱼可以活多久,也可以放更多的鱼或更大的鱼到鱼缸里,看看情况会怎样,并做好记录。
【意图解析】:设计这个活动的目的有三个:一是让学生懂得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二是使学生了解生态系统的功能及其自动调节功能;三是学会观察和分析封闭的微型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从理论到实践,从而完善本单元的知识体系。
板书设计:
4、生态平衡
生态系统(共45张PPT)
生态平衡
第四课
学习目标
知道什么是生态系统和生态平衡。
能够做一个生态瓶,研究生态平衡的问题。
知道生态平衡被破坏会造成意想不到的严重后果。
知道一些人类破坏生态平衡的危害行为。
理解保护环境就是在保护人类自己。
生物连同它们周围的环境叫做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的组成
生态系统
非生物
生产者
指
绿
色
植
物
生物群落
消费者
指
各
种
动
物
分解者
指微生物
和一小部分
昆虫、动物
非
生
命
物
质
和
能
量
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如果植物、动物及微生物的数量维持在一定的水平且变化不大,这种状态就叫做生态平衡。
生态系统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但这种自我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超过限度平衡就会遭到破坏,甚至导致生态危机。例如:欧洲移民刚到澳大利亚时,发现那里青草茵茵,于是大力发展养牛。后来牛粪成灾,造成牧草退化,蝇类滋生,只得引进以粪便为食物的蜣螂,才使牧场恢复原貌。
讨论:那么生态平衡破坏的原因
是什么?
是外来干扰超过了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限度。
生态平衡的破坏
引起生态平衡破坏的因素:
一、自然因素:地震、海啸、火山、泥石流、流行病等。
二、人为因素
指人类对自然的不合理利用及工农业发展带来的污染的
问题,是造成生态平衡受到破坏的主要因素。
1、植被的破坏:
②过度
放牧;
①过度采伐;
③毁林开荒。
2、食物链的破坏:
3、环境的污染:
①工厂排放的三废:废气、废水、废渣
②农业上大量使用化肥和有机农药。
这些有害的污染物会生态系统中的动植物中毒,影响动植物的正常发育甚至死亡。如SO2可造成酸雨等。
研究鹰、兔、草的生态平衡关系,
它们之间有着怎样的食物关系?
设想食物链的一个环节发生了变化,
会发生什么现象?
(1)如果鹰少了,会发生什么现象?
(2)如果兔子少了,会发生什么现象?
(3)如果草少了,会发生什么现象?
(1)如果鹰少了,会发生什么现象?
野兔没有了天敌,大量繁殖,破坏草场,许多青草来不及长出就被吃光,草原沙漠化。兔子没有食物会饿死、迁移。牛羊无草可吃,牧民失去收入。
(2)如果兔子少了,会发生什么现象?
如果兔少了,鹰就没了食物,就会被饿死,或被迫徙。草会疯长容易酿成火灾。
(3)如果草少了,会发生什么现象?
如果草少了,兔子、老鹰和其他畜牧的数量会锐减和饿死,牧民无处放牧,还会使土地荒漠化。
动手
做个生态瓶,模拟生态平衡。
1.鱼缸养鱼
2.种小草
找一个瓶子,放些湿润的土壤进去,
栽一棵小草,然后把瓶子密封起来。
1、舀些池塘里的“绿”水,放到鱼缸里。
2、在鱼缸底部铺些沙子,栽些水草。
3、放几条小鱼到鱼缸里。
5、把鱼缸放到阳光直射不到的窗台上。
4、把鱼缸加盖,密封起来。
交流
预测一下,不给鱼喂食,它可以活多久?
放更多或更大的鱼到鱼缸里,情况会怎么样?
预测一下,不打开盖,瓶子里的小草
可以活多久?
说说看,鱼缸和鱼缸里的东西,瓶子和
瓶子里的东西是如何模拟一个生态系统的?
答:鱼缸内有适应鱼生存的生态环境,鱼缸内的鱼连同池塘里的水、沙石、水草构成了一个模拟的生态系统。
瓶子里的小草也有适应它的生存环境中,瓶子内的小草连同它周围的土壤、水分、空气、阳光构成了一个模拟的生态系统。
自然界长期形成的食物链和食物网维系着生态系统的平衡,这些链、网中的任何环节遭到破坏,都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后果,甚至造成巨大的灾难。
西班牙的螃蟹灾
1976年,西班牙从美国引进5万只蟹苗,放养在一条河的三角洲。几年,繁殖到几亿只,而当地每年最多只能捕400万只,供人食用。稻田里的水顺着密密麻麻的蟹洞漏干;螃蟹吃掉水中的鱼虾、水草、浮游生物,稻苗,鱼绝了,鸟没有吃的,也不在这里停留了。
资料1
马里温岛的猫灾
马里温是印度洋上的一个小岛,1945年,南非的第一支探险队来到这里,随船来的几只老鼠也悄悄溜上岸,到了1948年,老鼠成了岛上的霸主,探险队运进了5只猫捕鼠,可是海鸟的味道比老鼠好,猫不抓老鼠却吃鸟,结果猫繁殖到2500只,鸟遭殃了,一年被吃60万只。
资料2
20世纪30年代,一些商人把非洲的大蜗牛运到夏威夷群岛,供人养殖食用。有的蜗牛长老了,不能食用,就被扔在野外,不到几年,蜗牛大量繁殖,遍地都是,把蔬菜、水果啃得乱七八糟。人们喷化学药剂,连续15年翻耕土地也不能除净。
夏威夷的蜗牛灾
资料3
屎壳郎出国记
屎壳郎,学名蜣螂。它专门以牲畜的粪便为食。别看屎壳郎不起眼,几十年前,我国的一批屎壳郎被澳大利亚“请”去,解决了那里的生态难题。
原来澳大利亚是个畜牧业非常繁荣的一个国家因为草原上的牛羊的粪便常年积攒草原生态环境环境被破坏所以要购买我国的屎壳郎。
资料4
你还知道哪些人类破坏生态平衡的例子?
人类破坏生态平衡的例子:
2、工业三废
3、乱砍乱伐
1、垃圾成灾
日常生活中,生态平衡经常遭到人为的破坏。
主要还有:
4、过度放牧
5、喷洒农药
6、过度捕捞
资料5
美国亚利桑那州体态优雅的白尾鹿长期以来与当地的草原及其天敌美洲狮、狼处于一种平衡状态,鹿群数量维持在4000头左右。
1906年该地由森林保护区变成狩猎保护区。为了“保护”鹿群,当地政府开始执行一项捕杀其天敌的计划。到1925年共捕杀1500头美洲狮和3100只狼。而鹿群则以每年20%的速度增殖,到1925年时鹿达到了25万头,是自然状态数量的60倍。
这时,意想不到的结果出现了:饥饿的鹿越来越靠近人类的居住地。它们吃农作物、菜园里的蔬菜、灌木等,直接影响依靠这些植物生存的鸟类和小动物。
人们很喜欢这些体态优美、漂亮敏捷的鹿,多数人不希望看到这些鹿遭受饥饿或疾病的折磨。
针对这个问题,人们提出了三种不同
的解决方案:
2、通过引入鹿的天敌减少鹿的数量。
3、顺其自然,让鹿自生自灭。
1、通过猎鹿减少鹿的数量。
交流
根据上述资料,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造成白尾鹿数量过大的原因以及由于白尾鹿数量过大带来的问题。
造成白尾鹿数量过大的原因是因为人为的捕杀了白尾鹿的天敌美洲狮和狼,破坏了食物链,造成生态环境不平衡。由于白尾从而导致其它生态环境的失衡。鹿数量过大,带来当地的草源严重不足,造成土地荒漠化,饥饿的白尾鹿迁移到人类居住地,破坏农作物,影响了人类的农业生产,又破坏了以农作物为食物的鸟类和小动物的生存环境,
交流
如果你是一位生态学家,你将建议采取什么措施解决这个问题?
如果我是生态学家,我将采取引入白尾鹿的天敌的方法减少白尾鹿的数量,建设自然保护区,建立平衡的生态环境。
中国是世界上自然资源和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目前,中国已建有226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80%的野生动物和60%的高等植物种类,特别是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濒危动植物,绝大多数都在自然保护区里得到了较好的保护。保护动植物资源是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方面。
资料6
水葫芦原产南美,现已被列为世界十大害草之一。大约于20世纪30年代作为畜禽饲料引入我国,水葫芦在适宜条件下每5天就能繁殖一新植株,水葫芦“疯长成灾”,将空气和水隔离开来,许多生长在水中的生物活活被“闷死”。不仅如此它还堵塞河道影响航运。
材料
7:
水葫芦“闷死”水中的生物
有人说:“破坏环境是眨眼之间的事情,而恢复生态环境则要付出艰辛的努力,一个伐木工人砍伐一棵大树仅需要几分钟,而我们栽种一棵小树直至长成一棵参天大树则需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因此,我们再也不能破坏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了。
启示
只有保持生态系统的生态平衡,人类才能从生态系统中获得持续稳定的资源,才能使人与自然和谐地发展。
我国野生生物资源减少的原因是什么?
讨论
(丧失栖息地)
你所知道的我国对环境的保护措施有哪些?
讨论
国家:
怎样保护生态平衡
1.建立自然保护区(226个)
2.建设生态工程。(如发展生态农业、蓝色农业)
我们:
1、植树造林
2、制作喂鸟器
3、节约用水
4、爱护动植物
5、进行环保宣传,增强全民保护环境的意识。
怎样保护生态平衡
拓展
要保护生态平衡,应该建设生态工程。
你听说过生态农业和蓝色农业吗?
查资料了解它们的含义。
生态农业
生态农业:是一个农业生态经济复合系统,将农业生态系统同农业经济系统综合统一起来,以取得最大的生态经济整体效益。它也是农、林、牧、副、渔各业综合起来的大农业,又是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综合起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现代农业。
桑基鱼塘是典型的生态农业模式。它通过桑叶养蚕、蚕粪喂鱼、塘泥肥桑,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
蓝色农业:蓝色农业指的是在水体中开展的海洋水产农牧化活动,具体来说,所有在近岸浅海海域、潮间带以及潮上带室内外水池水槽内开展的虾、贝、藻、鱼类的养殖业都包括在内。
蓝色农业
1、自然界长期形成的(
)和(
)维系着生态系统的平衡。
2、生物连同他周围的环境叫(
)。
3、生态系统不包括人类。(
)
4、如果食物链断了,就会导致生态平衡破坏、失调。(
)
6、蚯蚓、蜘蛛和屎壳郎都属于食物链中的分解者。(
)
7、作为生产者的植物,其养料主要来自光合作用。(
)
8、蓝色农业就是蓝色植物。
(
)
9、动植物的形态与它们生活的环境没有关系。
(
)
10、保护生态平衡最终也有利于保护我们自己。
(
)
11、下面食物链表示正确的是(
)
A、藻类
鱼类
水蚤
人
B、青草
野兔
狐狸
老虎
C、水稻
稻螟虫
青蛙
蛇
D、浮游植物
浮游动物
白鹭
小鱼
我学会了
食物链
食物网
生态系统
×
√
×
√
×
×
√
B
12、下列可以保护生态平衡的(
)
A、滥施农药
B、过度放牧
C、过度捕捞
D、保护森林
13、造成野生动物濒危和灭绝的主要原因是(
)。
A、自然灾害
B、天敌过多
C、动物病害
D、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14、下列农业生产中,不属于生态农业应用的是(
)
A、桑基鱼塘
B、稻田养鱼
C、立体农业
D、施用化肥
15、什么是生态平衡?
D
D
D
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如果植物、动物及微生物的数量维持在一定的水平且变化不大,这种状态就叫做生态平衡。
再见
善待环境,
就是善待
我们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