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版(2019)信息技术 必修2 1.2 认识信息社会 课件(1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中图版(2019)信息技术 必修2 1.2 认识信息社会 课件(19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中图版(2019)
科目 信息技术(信息科技)
更新时间 2020-09-01 16:17: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章
1.2 认识信息社会
人教/中图版(2019)
回忆一下上节课学过哪些内容。
1、信息技术的发展历史
2、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3、信息技术的关键技术
4、信息技术的社会应用
5、信息技术推动科技进步
学习目标
1、信息社会的由来与定义
2、信息社会的基本特征
信息社会是怎样类型的发展的社会?
信息社会有哪些基本特征?
任务驱动
任务描述
赵琳是一位老师,她每天上班前会通过手机查看天气预报;在开车的路上会开启导航软件来规划行车路线,同时打开车载音响和车载电话,收听广播的同时能接打电话;到了学校用手机出示员工打卡码进行扫描和签到;在上班期间,使用手机查看班上同学的学习进度,进行实时监控;
任务驱动
任务描述
下班回家前,远程开启家中的电饭煲,到家是已经是米饭飘香;晚饭后,她喜欢观看网络电影,在线音乐,有时还会登录购物网站订购一些物品…
思考:赵琳一天的活动中使用了哪些信息技术,体现了哪些特征?
讨论:对比过去与现在的生活方式,试着填写下表,体会信息技术带来的变化。
信息技术带来的变化
事项
以前的情况
现在的情况
学习
纸质书本,去图书馆查资料,在教室听老师讲课
交通
在公交车站等车,在售票窗购买火车票、飞机票
购物
到书店购买书,在超市购买生活用品
交流
寄书信,点电话
看病
到医院挂号,在窗口排队缴费,医生手写处方
其他

团队任务
合作公约
4位同学组成一个小组,明确分工四个人物以及汇总和成果展示工作,填写《信息技术带来的变化》
组内、组间可以交流讨论,互相帮助。合作完成汇总工作,禁止包办
小组汇总之后,相邻的小组互相评价
1.2.1信息社会的由来
由来:20世纪后半期,一些研究者开始注意到人类社会的发展出现的一些重大的变化,并尝试给可能到来的新型社会形态进行定义。
1.2.1信息社会的由来
例如:1959年,美国社会雪景丹尼尔·贝尔首次提出“后工业社会”,并于1973年在著作中指出“后工业社会”就是“信息社会”,描述了信息社会的进本轮廓。
1980年,美国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中指出,微利来几十年内,人来将由工业社会进入信息社会,产生现代文明
1.2.1信息社会的由来
定义:信息社会是一个以人为本、具有包容性、面向性全面发展的社会。在此信息社会中,人人可以创造、获取、使用和分享信息和知识,使个人、社会、和各国人民均能充分发挥各自的潜力,促进实现可持续发展并提高生活质量。
——源自《原则宣言》
1.2.1信息社会的定义
我国国家信息中心对信息社会的界定:所谓信息社会是指以信息活动为基础的新型社会形态和新的社会发展阶段
1.2.1信息社会的定义
1.2.2信息社会的基本特征
1.2.2信息社会的基本特征
信息经济是指以信息与知识的生产、分配、拥有和使用为主要特征、以创新为主要驱动力的经济形态。
1.2.2信息社会的基本特征
网络社会
网络化是网络社会最为典型的社会特征。
网络社会主要体现在信息服务的可获得性和社会发展的全面性
1.2.2信息社会的基本特征
在线政府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实现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新型政府治理模式。
科学决策
公开透明
高效治理
互动参与
1.2.2信息社会的基本特征
数字生活
在信息社会,人们妇人神火方式和生活理念发生了深刻变化
生活工具数字化
生活方式数字化
生活内容数字化
进一步完善“智能化教学大楼”设计方案
完成课后练习提升
课后练习
谢谢你的观看和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