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之武退秦师
人教版 必修一
新知导入
拿破仑曾说:“一支笔,一条舌,能抵三千毛瑟枪。”的确,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古代就有这样一个人,他仅凭其三寸不烂之舌就劝退敌人的百万强师,化解了国家的危机,他就是烛之武。
新知讲解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详细完整的编年体历史著作,相传是鲁国的史官左丘明所著。因为《左传》和《公羊传》《谷梁传》都是为解说《春秋》而作,所以它们又被称作“春秋三传”,《左传》又名《春秋左氏传》。
《左传》善于描写战争和记述外交辞令,记事条理清楚,详略得当;写人简洁生动,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是历代散文的典范。
知识拓展:
编年体 按年月日顺序编写的史书体裁。
如《左传》、《资治通鉴》等。
国别体 分不同的国家编写的史书体裁。
如《国语》、《战国策》等。
纪传体 以人物传记为中心的史书体裁。
如《史记》、《三国志》等。
秦、晋围郑发生在公元前 630 年。导致事情发生的原因有二点。
其一,郑国曾二次得罪过晋国,一是晋文公当年逃亡跑过郑国时,郑国没有以礼相待。二是公元前 632 年时晋、楚之战中,郑国出兵助楚国,结果城濮之战以楚国失败告终。后郑国虽然即派人出使晋国,与晋结好,但最终没有感化晋国。
其二,晋秦两国联合围攻郑国,是因为晋、秦都要争夺霸权,均需要向外扩张,晋国发动对郑国的战争,自然要寻找这样得力的伙伴,秦晋历史上关系一直很好,所以秦晋联合也就必然的了。
时代背景
秦晋围郑示意图
1、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2、尝试用四字短语概括文章情节
秦晋围郑——临危受命——说退秦师——晋师撤离
课文探究
3、精读第三段,讨论交流游说技巧
1、欲扬先抑,以退为进;
2、阐明厉害,动摇军心;
3、替秦着想,以利相诱;
4、引史为例,挑拨秦晋;
5、推测未来,劝秦谨慎。
烛之武:
怀才不遇、知难而上、临危受命,深明大义,不卑不亢,能言善辩,智勇双全,爱国志士。
人物探究
佚之狐——慧眼识才的伯乐
郑 伯——善于纳谏,礼贤下士
秦 伯——以利为重,亦敌亦友,变化难测
晋 伯——沉着应对,头脑清醒,判断理智
1、通假字
2、古今异义
3、一词多义
4、词类活用
5、特殊句式
文言文知识点归纳复习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3、秦伯说
4、失其所与,不知
1、通假字
已通矣,语气词
共通供,供给
说通悦,高兴
知通智,明智
敢以烦执事(您,对对方的敬称/主管事物的人)
以为东道主(东方道路上的主人/泛指主人)
行李之往来(出使的人/指外出的人携带的随身物品)
微夫人之力(那人/尊称人的妻子)
亦去之(离开/距离)
2、古今异义
以:1.以其无礼于晋
2.若亡郑以陪邻,敢以烦执事
且:1.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2.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其:1.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2.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3.失其所与,不知
4.吾其还也
因为,表原因
连词,来
连词,又
连词,况且
代词,它郑国
代词 ,这件事
自己的
表商量语气,还是
3、一词多义
之
辍耕之垄上
子犯请击之
是寡人之过也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何厌之有?
动词,往,到
代词,他们(秦军)
结构助词,的
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越国以鄙远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贰于楚
驻军,驻扎
意动,以……为边邑
意动,以……为边境
对……有贰心
4、词类活用
名词→动词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夜缒而出
向东边
在晚上
名词作状语
形容词作名词
臣之壮也
越国以鄙远
共其乏困
壮年
远方,边远的地方
缺少的东西
以其无礼于晋
亡郑而有益于君
佚之狐言于郑伯
何厌之有
介宾短语后置句
介宾短语后置句
介宾短语后置句
宾语前置句
文言句式
烛之武退秦师(使…退却)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使…亏损)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使…灭亡)
使动用法
(烛之武)许之 (主语)
(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 (主语)
(晋惠公)许君焦、瑕 (主语)
(烛之武)夜,缒而出 (主语)
敢以(之)烦执事 (宾语)
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氾南 (介词)
5、特殊句式
省略句
1、状语后置句
以其无礼于晋(以其于晋无礼)
且贰于楚也 (且于楚贰也)
佚之狐言于郑伯(佚之狐于郑伯言)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若亡郑于君有益)
2、宾语前置句
何厌之有 (有何厌,之:宾语前置的标志词)
倒装句
邻之厚,君之薄也。(“也”表判断)
是寡人之过也。 (“也”表判断)
判断句
课堂练习
1、辨析下列多义词的意思,注意在不同语境中的不同意义和用法。
若:1、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似乎、好像)
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假如)
3、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你)
拓展提高
从今天的观念来看“烛之武退秦师”这件事,可以获得哪些启示?
1、从佚之狐推荐烛之武来看伯乐精神。
2、从烛之武临危受命来看爱国精神。
3、从烛之武说服秦君看外交家风采。
课堂总结
这篇课文记叙了秦晋围郑,烛之武说服秦国退兵,解除国难的经过,表现了烛之武不计个人得失,临危受命,以国家利益为
重的大局意识和爱国精神,也展现了其勇敢机智、善于辞令的
外交才能。
板书设计
秦晋围郑
临危受命
说退秦师
晋师撤离
作业布置
1、写一段能表达人物个性的语言片段,要求300字左右。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