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说课稿

文档属性

名称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说课稿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科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1-08-15 10:42: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说课稿
说教材
说学情
说教法和学法
说教学过程
说板书设计
说教材
教材分析
本课时选自苏科版八上第5单元 第15章 第1节。此节内容分为两个课时,第一课时是人体的神经系统,第二课时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此讲是第二课时。
八上有两个单元,分别是生物圈中的稳定与协调、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而本单元则放在前面来阐述,为第6单元的学习做了一个铺垫。
本章是在维持生物体内的平衡这一章内容后面来讲,此时学生对生物体如何维持平衡有一定的认识,但又还不清楚生命活动是如何进行调节的,所以教材安排了这一章。
本课时主要讲述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在前一节课时中,学生已经学习过了人体的神经体系,对于神经系统有哪些部分组成,已有一个宏观的认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讲述大脑皮质和脊髓的生理活动,即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同时又为下一节人体信息的感知的学习起到了一个铺垫的作用。所以,学好这一课时的内容很重要。
教材首先以“望梅止渴”为例,让学生对反射有一个初步的感性了解。再安排膝跳反射实验,让学生在探究实验的过程中了解人体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反射弧,归纳出反射是神经调节调节的基本方式。教材这样安排,既有利于学生掌握科学知识,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关于反射的类型,教材联系生活中的事例,介绍了非条件性反射和条件反射,其中条件反射是建立在非条件性反射的基础之上的,是在后天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反射。条件反射要通过大脑皮质,属高级的调节方式。
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的教材分析,我从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三个维度设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说出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②描述反射以及反射弧的组成。
2、能力目标
①能够进行膝跳反射的操作;
②通过实验、探究等活动,学会学习的方法,提高合作交往的能力以及科学探究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爱科学、学科学、求真务实、勇于探究的精神。
重难点及突破策略
重点:概述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难点:描述反射以及反射弧的组成。
突破策略:
①对于初中的学生老说,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比较抽象,较难理解,我采用了实验探究的方式以及图片观察等方式,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化,突破重难点。
要有针对性地讲好一节课,必须分析学生的特点,下面我来说学情。
二、说学情
我所授课的对象是初二年级的学生,这是他们踏入了初中的第二年,经过一年多的时间学习生物知识,大部分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分析、观察、判断和理解问题的能力。
作为初二的学生,他们的学习任务要逐渐与初三衔接起来,学习压力与课业负担让他们几乎喘不过气来,对于学习的兴趣,早已没有了刚进初中时的热情,一节课下来,几乎都没有学生会举手回答问题。所以,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诚的保持是这一阶段教师的一个很重要的任务。
教是为学服务的,为了讲清重点、突破难点,我制定了如下的教法和学法。
说教法和学法
教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转变自己的角色,不再是课堂的主角而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为了讲清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课设定的教学目标,我设定如下教法:启发式教学法、谈话法、讲授法。
学法:探究性学习,在建立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的基础上,重视学生对智能综合、思维运用和见解创新的能力。
合作性学习,便于体现学生的思维活动,强化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过程是一节课的重点,所以下面我将重点讲述我的教学过程。
说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在课的一开始,我就拿出一个梅子,像学生介绍这个梅子是多么的酸,引导学生说出成语“望梅止渴”,然后再介绍《世说新语》中对“望梅止渴”的相关记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引出课题: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提出新概念,强调知识点
然后我采用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通过阅读课本,再结合师生互动,说出反射的定义:“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就叫反射。”
紧接着,通过举了两个例子,分别是小狗会算数和谈虎色变,来强调定义中的两个关键词,一个是神经系统,另一个是有规律。这样设计的意图,一方面帮助学生理解,另一方面,便于记忆。
引导分析,探究学习
探究人体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学生通过合作完成膝跳反射的实验,并分析膝跳反射需要哪些神经结构的参与。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完成实验,同时也受课堂时间的限制,在实验前,我让学生仔细阅读书上的操作步骤,并且提出了几个实验过程中操作的注意点:
1.选准叩击的部位——膝盖下方韧带
叩击时—受测者放松且无注意
3.叩击的速度和力量——迅速轻敲
实验的过程中,学生过于活跃,对于一些配合不好,达不到实验效果的组,我去亲自示范给他们看。
探究实验结束后,小组讨论书后的3个讨论题:
敲击韧带时,受测同学的小腿有什么反应?膝跳反射受大脑控制吗?
参与膝跳反射的神经结构有哪些?如果缺少某一个环节,反射还能进行吗?
你们得出什么结论?分析成功或失败的原因。
讨论完,我请同学起来分别回答这几个问题,并对学生的回答做出相应的补充。在补充的同时,逐步像下一个新的概念靠拢。反射的基本结构是什么?
在讲述反射弧的过程中,我用了两张不通的图片来强调知识点,第一张是膝跳反射的示意图,第二张是反射弧的结构示意图,引导学生对两张图进行比较。而后由学生归纳出反射弧的结构模式,并举出相关的事例。使学生观察、分析以及运用知识的能力得到了强化。
(四)丰富内容,深化知识点
反射的类型分为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通过对于定义的剖析和举例,来加深学生的理解,再让全班的学生一起玩一个连连看的游戏,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乐趣,也检测了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为了个更好的巩固课堂教学,我设计了质疑问难,巩固拓展练习。
质疑问难,巩固拓展
首先回顾了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反射,说出其定义。再集体回忆反射弧的结构图。回忆完知识点后,做了一些练习题,巩固知识点,同时起到了检测学生的掌握程度的作用。
说板书设计
一、 反射
1、概念
2、关键词
3、举例
二、探究人体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
1、实验
2、讨论
3、反射弧
三、反射的类型
1、非条件反射
2、条件反射
3、连连看
四、知识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