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一单元达标测评卷(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一单元达标测评卷(word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2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0-09-02 06:03: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达标测评卷
(时间:5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毎小题2分,共40分)
1.“螳螂捕蝉,黄雀在后”“龙生龙,风生风”中描述的现象体现的生物的基本特征分别是
(
)
①生物能生长
②生物都有传特性
③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④生物能变异
A.①②
B.③①
C.③④
D.③②
2.下列除哪个成语外,都表现了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
)
A.惊弓之鸟
B.种豆得豆
C.飞蛾扑火
D.望梅止渴
3.小亮调查完公园的生物种类后,将有关的生物分成了动物、植物和其他生物三类。他所采用的分类依据是
(
)
A.生活环境
B.形态结构
C.生物用途
D.个体大小
4.一片圈起的土地,因长期没有施工,逐渐变成一个生态系统,你认为其因是(
)
A.光照充足
B.温度适宜
C.水分适量
D.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5.土壤板结不利于植物生长,原因是
(
)
A.缺少肥力,妨碍光合作用
B.缺少水分,妨碍光合作用
C.缺少二氧化碳,妨碍根的呼吸作用
D.缺少氧,妨碍根的呼吸作用
下列食物链正确的是
(
)
A.草→蚱蜢→食虫鸟→蛇→鹰
B.蚱蜢→草→食草籽的鸟→鹰→狐
C.狐→鹰→食虫鸟→蚱蜢→草
D.草→蚱蜢→食虫鸟→鹰→蛇
7.下列诗句描写了各种自然景观,从诗中描述的情景来看,生态环境最差的是(
)
A.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B.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C.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D.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8.杨树的蒸腾作用是对陆地环境的一种适应,杨树在进行蒸腾作用时把大量的水分散失到大气中。这个实例说明
(
)
A.生物对环境的依赖性
B.生物能够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
C.生物首先要适应环境
D.生物适应一定的环境,同时又能够影响环境
9.研究“响尾蛇是如何跟踪受伤猎物的”实验中,科学家提出:响尾蛇是根据自己毒液的气味来追寻受伤猎物的。这应属于探究活动中的哪一个步骤
(
)
A.提出问题
B.作出假设
C.制订计划
D.实施计划
10.大麦虫是近几年从东南亚国家引进的,成熟幼虫最大体长7厘米左右,比一般的黄粉虫大3-4倍,产量是黄粉虫的5倍,营养价值更是远远超出幼体蟋蟀和黄粉虫。由于它含有大量人体所必需的微量元素,相信不久将来就会成为人们的盘中大餐。下表为某同学探究“温度对大麦虫生活的影响”的实验设计,但还不够完善,下列对其修改正确的是
(
)
A.左右两侧大麦虫的数量可以不同
B.左右两侧的温度都应保持在30℃
C.左右两侧都应保持在阴暗环境中
D.左右两侧可以湿度不同
11.下列成语中,说明生物能影响环境的是
(
)
A.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B.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C.不人虎穴,焉得虎子
D.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12.在硅藻→浮游动物→鲱鱼→鳕鱼这条食物链中,镉含量最高的生物(
)
A.鲜鱼
B.浮游动物
C.硅藻
D.鳕鱼
13.下图所示为某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成分之间的关系,下列有关该生态系统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图中的虫和鸟属于消费者
B.植物的枯枝落叶能被细菌和真菌分解
C.若消灭所有的虫,则更有利于原有生态平衡的维持
D.作为生态系统,图中尚缺少阳光等非生物成分
14.生物体内残留有毒物质的情况如下表,那么,最可能的食物链构成是
(
)
A.B→A→C→D
B.A→C→D→B
C.A→D→B→C
D.C→A→B→D
15.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
(
)
A.生产者和消费者
B.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
C.食物链和食物
D.全部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16.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构成食物链的四种生物在一段时间内的相对数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甲个体内DDT的含量最高
B.该食物链可表示为甲
C.甲是生产者,乙、丙、丁是消费者
D.该生态系统只有甲、乙、丙、丁四种生物
17.“生物Ⅱ号”实验的失敗带给我们的启示是(
)
A.人类目前还无法建造一个适合自己水久生存的环境
B.“生物圈Ⅱ号”可以为人类提供一个生存的第二家园
C.“生物圈Ⅱ号”属于一个开放的生态系统
D.人类完全可以在与世隔绝的环境中长期生存
18.对于生长在农田的青蛙,它的环境是指
(
)
A.农田中的植物、蛇、昆虫
B.阳光、空气、水、土壤等
C.农田中的植物、蛇、昆虫,阳光、空气、土壤等
D农田中的植物、蛇、昆虫,阳光、空气、土壤等,以及其他的青蛙
19.近几年来我国多地发生水污染事件,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如果河流生态系统遭到破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影响其他生态系统
B.不会产生任何影响
C.人类可以轻易地恢复它
D.其他生物可以迁到别处,不受影响
20.从生态系统的观点看,农田管理中的间苗和除草的目的是(
)
A.缓和生物与生物之间的斗争
B.促进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
C.减轻生物与环境之间的斗争
D.加剧生物与生物之间的斗争
二、非选择题(每空2分,共60分)
21.(10分)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x”)。
(1)生态系统具有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外界干扰超出了一定的范围,生态系统就可能受到破坏.
(
)
(2)大气圈、水、岩石圈三者组成了生物圈.
(
)
(3)李时珍在研究药物时,采用的方法主要是观察法。
(
)
(4)植物不进行呼吸,动物才进行呼吸.
(
)
(5)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
)
22.(18分)在一个草原生态系统中,存在着下图所示的食物网关系,请据图回答:
(1)该食物网中共有食物链
条.
(2)生产者是
,该图中没有表示出来的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是
.
(3)这个生态系统的能量最初来自
.
(4)如果大量捕杀狐理,田鼠的数量最初将会
然后
.
(5)如果草原被某种有毒物质污染,有毒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最终导致图中
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最多。
(6)请写出图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

该食物链中所含能量最多的生物是

23.(10分)随着国民素质的提高,人们的生态意识不断增强,近年来的
放生热”便是最好的体现。根据下列资料回答问题。
资料-:2014年10月12日,上百名长沙市民构钱买鱼、龟,来到湘江边放生,当天至少放生了三货车共上万条鱼。
资料二:放生的龟当中大多是草龟,属半水栖动物。因此,最适合它们生活的地方是山溪,而不是湘江。
资料三:动物保护协会志愿者小彭带着从市场买来的黑眉锦蛇,将它们从长沙带到州的葬山进行放生。这里植被茂盛地域相对辽阔,人烟稀少,还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黑眉锦蛇、乌梢蛇在当地均有分布。
(1)从生物学的角度出发,盲目放生不仅没有益处,反而由于生态系统中的某种生物的数量急剧增加,会破坏
,因为生态系统的
能力是有限的。
(2)一些市民将外来物种(如巴西龟)放生到环境中去,将会造成它们与某些本地物种争夺食物,形成
关系。
(3)资料二、资料三体现的生物学规律是
(
)
A.生物必须适应环境
B.环境必须适应生物
C.环境可以影响生物
D.生物可以影响环境
(4)根据资料三可知,关于放生蛇类,我们应该注意什么?
(写出一点即可)。
24.(12分)下面是有关珊瑚的介绍,请你阅读后回答问题。
虫体型微小,口周围长着许多小触手,用来捕获海洋中的微小生物。它们能吸收海水中的矿物质来建造外売,以保护身体。瑚虫大多群居生活,虫体一代代死去,而它们分泌的外壳却堆积在一起,慢慢形成了千百态的期,进而形成礁。册瑚虫与藻类植物共同生活,这些藻类植物靠珊瑚虫排出的废物生活,同时给册虫提供氧气。藻类植物需要阳光和温暖的环境才能生存,珊瑚堆积得越高,越有利于藻类的生存。大量珊瑚形成的湖礁和珊瑚岛,给鱼类创造了良好的生存环境。
(1)珊瑚是生物吗?
。为什么?

(2)资料中影响藻类生存的生态因素有哪些?
(写出三个即可)。
(3)珊瑚虫一般生活在温暖的浅水区,是因为浅水区有较充足的
有适宜的
,有利于藻类的生长,从而能为珊瑚虫提供更多的

25.(10分)星期天,小强和小伙伴们去公园玩,看着碧绿的池水,联想到生物课上学到的生物知识,小强想:池水中一定有许多浮游植物吧,那么,假如没有阳光,浮游植物还能生存吗?为此,他们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最后他们决定进行探究。下面是他们的探究过程。
方法步骤:在两只相同的大烧杯中各倒入半杯池水,再各加入半杯富含浮游植物的池水。分别将其放置在阳光充足的地方(如阳台上)和遮光处(如冰箱内)进行培养,然后观察。
实验结果:光照的池水逐渐变得更加浓绿;遮光的池水颜色逐渐变黄,浮游植物死亡、下沉。
实验结论:如果没有阳光,浮游植物难以生存
请根据探究过程回答问题。
(1)他们提出的问题是:
?
(2)根据提出的问题,作出假设:
.
(3)根据作出的假设,实验中应该控制的变量是
.
(4)他们设计的实验中除了应设置的变量,还多了一个不应该有的变量,这个变量是
。因此,他们的实验并不足以得出结论。经过反思实验的每一步,找出问题,重新实验,他们终于获得了成功.
(5)得出结论:

参考答案
一、1.D
2.B
3.B
4.D
5.D
6.A
7.B
8.D
9.B
10.C
11.B
12.D
13.C
14.C
15.B
16.C
17.A
18.D
19.A
20.A
二、21.(1)√(2)×(3)√(4)×(5)√
22.(1)4
(2)绿色植物
分解者(或细菌、真菌)
(3)太阳
(4)增加
减少
(5)狼
(6)绿色植物→蝗虫→鸟→狐狸→狼
绿色植物
23.(1)生态平衡
自动调节(2)竞争
(3)A
(4)注意将它们放生到适合它
们生活的环境中去
24.(1)不是
珊瑚是珊瑚虫分泌的外壳堆积在一起慢慢形成的,不具有生物的基
本特征
(2)温度、光照、水分(3)阳光
温度
氧气
25.(1)光影响浮游植物的生长吗(2)光影响浮游植物的生长(或光不影响浮游植物的生长)
(3)光
(4)温度
(5)光影响浮游植物的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