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细菌 教学设计
【设计思想】
通过图片、视频、动画等多媒体教学等手段,使抽象知识直观具体化,降低学生认知难度。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推断分析,锻炼学生逻辑思维。以趣味性学习吸引学生,学生动眼动脑,动手动嘴,动笔,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学习知识,体会学习的乐趣。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四章《分布广泛的细菌和真菌》中的第二节,分别从细菌的发现、形态结构和生殖三个方面介绍细菌的生活。教材首先通过列文虎克和巴斯德带领学生慢慢揭开细菌的“面纱”,而后介绍了细菌的形态和结构,其中通过“观察与思考”让学生在充分认识了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结构基础上,通过对比学习,使学生对细菌有一个辩证的认识,再推测细菌的营养方式,锻炼学生搜集信息,整合分析的能力。在学生学习了细菌的生殖方式及速度的基础上,最后以“技能训练”冲击学生的情感。
【学情分析】
在认识了细菌和真菌的分布之后,就细菌和真菌再分别单独具体地学习,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由于细菌微小,无法用肉眼观察,所以学生对细菌只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是帮助学生了解细菌的关键之处。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巴斯德鹅颈瓶实验
2.描述细菌形态结构和生殖的主要特征
能力目标
1、通过对细菌分裂后的细胞数目的计算,培养学生用数学方法解决生物学问题的能力。
2、通过了解巴斯德的实验设计,培养学生缜密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观察图片、填表格等活动的学习,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和总结归纳能力。
情感目标
1、通过了解细菌的发现过程和巴斯德的实验,认同科学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
2、通过细菌分裂的相关知识的学习,明白讲究个人卫生的道理,并养成勤洗手的良好卫生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细菌形态结构和生殖的主要特征
难点:巴斯德鹅颈瓶实验,细菌与动植物细胞结构的比较。
【课前准备】
学生自制细菌模型。
【教学方法】
主要采用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多媒体演示,启发互动,小组合作,引导推测等策略。
【教学流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设疑:牛奶变成酸奶主要需要哪种菌的参与?
学生先利用生活中已有的知识回答并找一名同学查看酸奶的成分。
联系生活兴趣点,吸引学生注意力。并引入新课
巴斯德实验
设计问题研究巴斯德的实验过程及理解该实验的巧妙之处。请同学自主阅读课本P72文字及图5-43,1.简述巴斯德鹅颈瓶的实验过程。2.为什么要煮沸肉汤?3.打断鹅颈瓶后肉汤发生了什么变化?说明鹅颈瓶的巧妙之处在?4.巴斯德鹅颈瓶实验可得出什么结论?
阅读课本P71-P72
内容,学生四人小组完成问题。
小组合作理解巴斯德实验,知道引起肉汤变质的细菌是从空气中来的。设置探究情境,缩小学生与课本,与科学,与伟人之间的距离,亲身体验实验。
细菌的发现
教师提出问题:汇报:细菌是谁发现的?怎样发现的?
自学内容:请同学们自主阅读课本P71-72页细菌的发现内容。
老师质疑学生自学完成。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细菌的形态
学生先观察数码显微镜下细菌三型图片,初步认识细菌形态,再播放电子显微镜下细菌图片,认识三种细菌。提出问题:根据细菌的形态,可以将细菌分为几类呢?
同学们观察并自主阅读课本P72-73页内容思考问题
学生观察数码显微镜下真实看到细菌激发兴趣。进而通过电镜下图片认识细菌形态。
细菌的结构
学生通过模型和图片认识细菌的结构。对比植物细胞、动物细胞、细菌结构理解原核生物和异养。
学生观察模型和图片4人小组讨论,合作完成细菌的结构。4人小组对比分析三种细胞的相同的和不同点。
提高小组合作和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观察对比分析能力。
细菌的生殖
展示细菌生殖图片播放细菌分裂生殖视频
观察图片,推测细菌生殖方式。
根据现象分析,提出猜想。
引导学生完成技能训练
推到细菌生殖数量变化规律,动笔计算
培养良好卫生习惯的意识
播放芽孢形成视频
观看视频,理解芽孢是一个“休眠体”。
运用宏观比喻,直观帮助学生理解
小结
呈现改编版《见或不见》歌词,小结本课。
回顾所学知识,解释歌词涵义。小结本课
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结束课程。
我的疑问
老师质疑
学生提出疑问
发现一个问题要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提出问题同伴之间解决问题激发学生思维。
练习
巩固和检查本节课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