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聆听 茉莉花(东北民歌)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3聆听 茉莉花(东北民歌)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音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0-09-01 19:13: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茉莉花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感受江苏民歌《茉莉花》柔美、细腻的音乐风格。并通对这首歌曲的学习,了解江苏民歌《茉莉花》在我国民歌中的代表性作用,和在世界音乐中不可缺少的地位。
认知目标:在欣赏不同地区《茉莉花》的同时,体会不同地区音乐在风格、色彩上的差异(民歌的变异性)。
过程目标:在欣赏不同版本《茉莉花》的过程中,让学生了解这首歌的变化和发展。
教学重点:归纳音乐要素在中国民歌中体现的作用。
教学难点:通过旋律、语言、情绪等音乐要素了解三首《茉莉花》的风格特点。
教学过程
引入(用音乐调动学生积极思考问题,了解歌剧《图兰朵特》及作者,引出课题《茉莉花》,了解歌曲的代表性)
问题:
师:在课堂和平时生活中同学们都非常喜欢音乐,并积累了很多音乐。下面我们来听一段外国歌曲,看看它的主旋律和我国哪首民歌相似。
学生欣赏《东边升起月亮》片段并回答
(如果学生回答不出,复听一遍,教师引导:用“啦”跟唱主旋律)
师:对了,歌曲的主旋律和我国江苏民歌《茉莉花》很相似。《茉莉花》的旋律是怎样,一起来听听。会的同学可以跟琴哼唱(师钢琴单旋律弹奏《茉莉花》前几句)
学生跟琴唱或感受旋律
师:看来很多同学对这首《茉莉花》非常熟悉。刚才那段歌曲虽然和《茉莉花》很相似,但它却是一首外国歌曲,有谁知道这段歌曲出自哪个国家,哪个作曲家?
简介歌剧《图兰朵特》及作者:
师:这段音乐出自意大利著名作曲家普契尼于。普契尼最有名的就是它创作的歌剧,主要作品有…… 。刚才这段音乐就是他创作的最后一部作品,歌剧《图兰朵特》中的一首歌曲《东边升起月亮》。
师:两首歌曲主旋律这么相似,这绝不是巧合。想想,他们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呢?(学生回答)
师:歌剧描写的是发生在中国元朝的故事,作曲家普契尼为了使歌剧富于东方色彩,在作品中选用了江苏民歌《茉莉花》作为歌剧的音乐素材。《东边升起月亮》就是根据江苏民歌《茉莉花》改编的。
师:大家想一想,在中国众多的民歌中,被外国作曲家当作音乐素材,进行改编,这说明歌曲具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
师提示:中国的民歌,传到了遥远的欧洲,说明这首歌流传怎样。要是一首普通的中国民歌会不会流传这么广呢,这说明歌曲是众多中国民歌的什么。
师:对了,正是因为歌曲流传广泛,具有代表性,不光有外国作曲家对它进行改编,在一些重要的国际场合也会用到它。让我们来看一段录像,看看在什么地方也用到过这首江苏民歌《茉莉花》。
学生欣赏雅典奥运会闭幕式录像
师:而且不光在奥运会闭幕式上,还有中英香港政权和中葡澳门政权交接仪式上,一九九七年江泽民访美、一九九八年克林顿访华、二00一年上海APEC会议,北京申办奥运会,奥运会徽揭幕等重大场合,都用到了《茉莉花》这首江苏民歌。我们通过这首民歌,向世界人民展示中国人民热爱和平,追求美好生活,与世界人民和睦相处的愿望和诚意。
感受民歌的特点和不同地域民歌的不同音乐风格(及民歌的变异性)
师: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江苏民歌《茉莉花》,感受它独特的音乐风格。
学生完整欣赏全曲
要求:熟悉的可以跟着心里默唱,不熟的安静的听。
师:你觉得这首《茉莉花》和刚才欣赏的《东边升起月亮》在音乐风格上相同吗?《东边升起月亮》的音乐风格是怎样的?再来听听? (学生回答:气势辉煌、雄壮)
师:江苏民歌《茉莉花》的音乐风格又是怎样的呢?(学生回答)
师:让我们边听音乐边看一组图片,看看这些图片能不能帮助我们了解歌曲的音乐风格。
学生欣赏图片及音乐
师:你觉得图片的景色漂亮吗?那这组图片和音乐的风格相配吗?(学生回答)
师:其实图片就是江苏省所在的江南地区秀美细腻的景色。那现在你觉得歌曲的音乐风格是像《东边升起月亮》一样气势辉煌、雄壮的还是像江南景色一样秀美细腻?(学生回答)
师:怎样的声音才能表现出秀美细腻的音乐风格呢?(学生回答)(师提示声音能不能太大)
师:让我们一起用轻柔的声音试唱曲谱,在熟悉歌曲旋律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歌曲的江南风格。
师伴奏,学生试唱(先唱谱,一至二遍,再唱“呜”师提示:声音连贯,流畅)
师:同学们,你们在哼唱旋律的过程中有没有感受到秀美细腻的江南风格呢?接下来,我们再来欣赏一首民歌,它也叫《茉莉花》。听听这首《茉莉花》是我国哪个地区的民歌?
学生初听东北民歌《茉莉花》(图片)并回答
师:这是一首东北民歌。歌曲处处都显出东北人开朗豪爽的性格,特别是歌曲借助旋律的大跳和衬词的处理,显出了东北二人转的夸张、风趣的特点。让我们再来听听歌曲的第一句,感受一下旋律的大跳和衬词的处理,所表现的夸张、风趣。
学生听第一句(要求:可以在心里跟着默唱)
师:怎么样,有趣吧,试着唱一下。我唱一句同学们唱一句。(师范唱,并伴奏,提示:声音响亮,像抛物线一样甩出去,才能体现东北人开朗豪爽的性格)
师:现在,谁能说说这首东北民歌《茉莉花》的音乐风格是像江南美景一样秀美细腻呢,还是像东北二人转一样夸张风趣呢?(学生回答)
师:让我们在音乐中进一步体会歌曲的东北风格。
学生复听东北民歌《茉莉花》(可以跟唱,模仿)
师:你们看,两首民歌都叫《茉莉花》,但旋律和音乐风格却大不一样,民歌的音乐风格和什么有关系?(学生回答)(师提示江苏民歌和江南美景联系,东北民歌和东北二人转的联系)
师:任何地方民歌都和当地的地理景色、语言、人文、风俗等等有关联。其实全国各地包括一些少数民族都有叫《茉莉花》的民歌,它们的内容大同小异,但音乐旋律和风格却各有各的特色。这就是民歌在劳动人民的传唱过程中所显现出的独特的变异性。
3、欣赏不同版本的《茉莉花》(了解歌曲发展、演变的过程)
师:刚才,我们知道了全国各地都有和《茉莉花》同主题的民歌。这种现象,在中国民歌史上,可以说绝无仅有,《茉莉花》不光是中国人的骄傲,也是中国音乐在世界音乐中的代表。但话说回来,这样的歌曲最开始也是由《鲜花调》这样一首不知名的民歌,经过不同地区、不同时期几代人的传唱加工,发展演变而来。这些变化和发展,有的是因为民歌的变异性,也有像《东边升起月亮》这首歌,是因为作曲家有目的的改编。而且就算是现在它的变化和发展仍然没有停止。不同版本《茉莉花》的创作,层出不穷。在平时生活中,你有没有听到过不同版本的《茉莉花》?
学生回答
师:接下来就让我们来听听这些不同版本的《茉莉花》都有哪些发展、变化。
⑴师:先来两段纯音乐的。萨克斯、女子十二乐坊
师:这两段音乐在原曲的基础上有哪些变化、发展?
萨克斯:旋律改变、情绪优美抒情、节奏舒缓、伴奏配器轻盈简洁
女子十二乐坊:旋律基本不变、情绪稍显轻快、节奏感强、伴奏配器丰富
⑵师:再来听首歌曲,看看它又在哪些方面有了变化和发展?
学生欣赏天鹅绒演唱版本并讨论回答问题
(旋律、情绪、节奏、伴奏)
小结:今天我们通过《茉莉花》这首民歌,了解了江苏民歌《茉莉花》在国内外的代表性和重要作用,认识了民歌因地域不同而产生的变异性,体会了江苏、东北民歌的不同音乐风格,同时也感受了《茉莉花》这首歌曲的变化和发展。最后让我们在著名歌唱家宋祖英维也纳金色大厅上的演唱来结束今天的音乐课,会唱的同学可以跟着试唱。
反思:
当我知道“点菜课”点到《茉莉花》一课,第一个想到的问题就是“学生对这样的内容不敢兴趣,就算感兴趣,他们也不知道怎样去学习、欣赏”,心一下就凉了。拿着教材,左思右想始终拿不出一个好的办法,而且这课的内容本来就多,怎样在这么多内容当中选出恰当的组合为一课时的内容也是一个难题。
正在发愁,本期教研主题突然印入眼中“培养学生自主演唱能力并养成良好的演唱(欣赏)习惯”。因为时代的发展,学生对《茉莉花》这类的歌曲不感兴趣,兴趣都没有,学生怎么能够好好的欣赏呢?更别提形成良好的欣赏习惯了。思考了很久,在网上也查了些资料,但怎样才能让学生对这首歌曲产生兴趣成了最大的难题?这课当中收集了几个地方不同风格的《茉莉花》,而又以江苏名歌《茉莉花》为主,而且当代很多重大场合都会用到这首歌曲。另一首东北名歌《茉莉花》,和江苏的《茉莉花》在音乐风格上有很大的对比,而且它的诙谐、幽默的风格非常能够吸引学生。于是我马上想到了用这两首歌曲的对比作为整课的突破口,利用江苏《茉莉花》的名气和东北《茉莉花》的风格,让学生从他们感兴趣的地方开始欣赏,一步一步的扩展到对整首歌曲的欣赏,并通过两首《茉莉花》的对比使学生映象更加深刻。并通过对两首的模唱,加深学生对歌曲的体会,让学生充分的感受了解两首《茉莉花》的特点。并且在网上查资料时,发现了很多用江苏民歌《茉莉花》改变的现代音乐,有演唱的,也有纯音乐的,有民族乐器演奏的也有西洋乐器演奏的。作为拓展,我选取了最有代表和特点的两到三首,在本课的结束部分作为音乐的拓展欣赏。在这部分学生的兴趣非常的高,因为这里选的音乐,要么是流行的,要么非常有特色。在这里也通过学生对他们的对比,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茉莉花》这首歌曲的感受和体会,映象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