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温和降水》--降水教案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气温和降水》是粤教版地理义务教育教科书七年级第四章第二节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天气和天气预报、气温,本节课是对天气和天气预报的延伸和拓展,同时为后面气候的学习做铺垫,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地理学科的特点,我希望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达到以下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降水的过程,知道降水的形式,能运用降水资料,绘制降
水量柱状图,说出降水随时间的变化特点,根据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
归纳世界降水的分布特点。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让学生了解降水的过程和降水的形式,通过读图
让学生知道降水量柱状图的读图技巧,通过绘图,落实降水柱状图的掌
握,通过自行思考、同桌讨论、及微课让学生归纳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通过读
图和组织讨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初步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重难点
结合中考考纲的要求,以及往届学生的掌握情况,我确定了如下教学重难点。
重点:降水的分布特点
难点:结合地图归纳降水的分布特点
我打算采用讲授法法、指导学生读图、微课以及练习巩固来突重破难。
学情分析:
学生刚开始学习地理,因此学生的地理思维和阅图能力还比较弱,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大力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和阅图能力,增加其学习地理的兴趣。
教法和学法
教法选择
地理是偏向理科思维的文字学科,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不断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阅图能力,因此我采用如下的教学方法。
讲授法 2.读图分析法 3.活动法 4.多媒体演示法
学法指导
动手实践
自主探究
合作交流
四、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流程 教 学 内 容 设计意图 教学方式 时间分配
情 景
导
入
利用热带雨林和热带沙漠景观的差异对比,提问者这两地的景观差异是有什么的差异造成的?
导入新课后,展示学习目标,并让学生齐读学习目标。
板书:第二节 气温和降水---降水
一.降水的形式及测量 通过提问的方式,
激发学生
兴趣,为本
节课的学
习做准备。
希沃白板
约1分钟
教学环节 教学流程 教 学 内 容 设计意图 教学方式 时间分配
自
主
学
习
将自主学习的要求呈现在电子白板上,用30秒左右的时间预习教材相关内容,在预习过程中让学生:
找出降水的形式有哪些?降水是怎样形成的,降水的测量工具及降水量的单位是什么?
学生展示自习成果教师点评。
及时巩固:将降水的相关知识以游戏形式让学生上台活动。 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培养学生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同时对知识及时巩固,强化知识落实
请学生展示,并演示课件
约5分钟
教学环节 教学流程 教 学 内 容 设计意图 教学方式 时间分配
自
主
学
习
要求:
学生根据教材65页内容,学生找出降水在时间变化上的表示形式,并熟悉读图技巧,完成65页活动题。
学生展示:
教师总结:给与适当鼓励,如果学生不能回答,给与相应提示。
变式训练:给出气温变化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让学生进行练习。
板书:二.降水的变化
(1)时间变化
主要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理解和分析图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演示课件
约10分钟
教学环节 教学流程 教 学 内 容 设计意图 教学方式 时间分配
活
动
活动:根据66页降水柱状图绘制步骤,完成活动题降水柱状图的绘制。让学生根据绘图步骤,熟悉绘图。要求:在两个学生同时在教师准备好的两幅画有月份,降水刻度值的图上画降水柱状图。(讲气温时已画了气温变化曲线图,此时画降水柱状图学生已掌握了一定技巧,难度有所降低) 通过学生自己画图,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两个学生同时进行,适当激发学生竞争意识。
台上画图
约6分钟
教学环节 教学流程 教 学 内 容 设计意图 教学方式 时间分配
探
究
合
作
交
流
自主学习二:预习教材67页内容,找出降水在空间上的变化用什么图来表示,并结合图4.13和同桌讨论赤道和两极地区的降水差异,回归线附近大陆东西两岸的降水差异,山地迎风坡和背风坡的降水差异,及中纬度地区沿海与内陆的降水差异并归纳降水的特点。
微课展示:在学生先思考并讨论后,给出微视频,让学生自己感受讨论的结果与微课的差异。
学生展示:学生根据讨论结果和微课的观看,再组织自己的语言回答。
教师点评:学生回答后,给与适当的鼓励,并展示地图,分别讲解。 降水的空间分布为本节课的重难点之一,先让学生自己读图,培养读图分析能力,同桌讨论,培养合作交流能力,再给出微课,让学生反思自己的收获,给出相应知识点,落实掌握的效果
学生自学、
同桌讨论、
微课观看、
学生展示
约16分钟
教学环节 教学流程 教 学 内 容 设计意图 教学方式 时间分配
课堂小结
通过希沃树枝状知识结构体系,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复习降水的形式和测量、降水的时空分布 结合地图加强知识点的记忆,利用树枝状让学生形成知识体系
演示课件
约3分钟
教学环节 教学流程 教 学 内 容 设计意图 教学方式 时间分配
巩固练习
在希沃上展示降水形式的三幅图片超链接,让学生来选择答题。 通过练习训练,落实知识点。
演示课件
约2 分钟
五、板书设计
气温和降水
----降水
一、降水的基本概况
1.降水的形式
2.降水的过程
3.降水的测量
二、降水的分布
1.时间分布
2.空间分布
教学理念
本节课主要以自主学习、同桌合作探究、学生活动贯穿降水的学习,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各环节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合作展示,使学生敢表达、能表达、善于表达,大力推进课堂教学结构改革。
设计反思
本节课主要通过读图训练,来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并运用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更加形象生动的掌握降水及其变化,通过微课,降低降水空间分布的学习难度,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不足:同时在活动设计方面可能还要多花心思,力求达到最佳效果,提高课堂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