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课 纸碟怪脸
【教材分析】
纸碟怪脸这节课是以“美术与人文”为切入点,通过生活中的一次性纸碟等材料为基础媒材,设计制作和妙用材料动手制作一个奇特好玩的“怪脸”面具。这节课主要是让学生玩中学,学中玩的形式,学会在学习中发现问题,锻炼动手能力,学习相关的知识技能,感受面具艺术魅力,提高审美情趣和美术素养。
【学习领域】: 设计.应用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感知民间面具的审美趣味,能利用各种材料和纸碟设计制作一个造型美观、色彩对比鲜明的“纸碟怪脸”面具。
过程与方法:在欣赏中了解面具艺术文化和感受面具艺术趣味;在比较中找出面具的造型色彩特色,启发创作思路;在探索中运用各种废弃物进行“怪”面具的形状、色彩,五官的夸张造型与装饰设计,发展创造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学生感受美、发现美和表现美的能力,增加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1、学习在比较中找出面具的造型与色彩、花纹的特点。
2、利用纸碟和彩纸、废弃物设计制作一个纸碟怪脸。
【教学难点】
怎样用各种彩纸、废弃物设计和装饰怪面具。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面具相关资料及图片资料、学生制作面具的纸材、废旧物品(毛线、纽扣、鸡毛……)双面胶
【教学过程】
教师语言与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设计意图
情境导入
扮演怪脸人与学生互动导入。
发出“纸碟怪脸party”的邀请,请同学们一起参加。
出示课题—纸碟怪脸 观看老师扮演怪脸人,并由此走进面具的世界。 通过创设去参加纸碟怪脸party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带领学生走进面具世界。
深入探究
一、说说你对面具知道多少,感知民间面具文化。
说说你对民间面具的感受,印象,特点。
(怪异,神秘、恐怖…)
面具的来源与作用。
在古代的宗教活动、节日庆典和戏剧表演中作为伪装或仪式使用。
现在的面具用来做什么?
师:现在的面具用来装饰,还可以当游戏道具。
学生听教师讲述面具的文化,看课件上不同形状的面具,并了解古代面具的文化,回忆思考现代面具的作用。
学生通过本环节初步了解面具后面的意义,进行文化的学习。
二、 找一找 “火眼金睛”
师:这些面具用了鲜艳的颜色,还用了不同的线条和不同的点来装饰面具,使面具更加漂亮了。
找找面具中的点、线、面、色。
观察对比:面具怪在哪里?(面具的五 官运用了夸张的手法)
师小结:同学们都观察的很仔细,原来怪脸就是五官很怪。知道五官是哪里吗?
请学生指出五官——眉毛、眼睛、鼻子、嘴巴、耳朵。
学生小组讨论面具哪里最怪,并指出五官的位置。
通过本环节的学习,让学生在面具与真人脸的对比中找到面具五官怪的特点。
三、 玩一玩 “怪脸变变变”
1、找两位同学上讲台,玩一玩拼贴“怪脸”的游戏。教师准备好教具,学生选择拼贴五官(眉毛、眼睛、鼻子、嘴巴)
2、进一步领会用几何形改变五官的夸张形象。
小结:原来要使五官变的很怪,我们可以采用夸张的手法用几何形改变五官的形状。
学生通过拼贴游戏,学习体会五官夸张的表现手法。
通过本环节的教学,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用几何形夸张五官的的变化。
分析纸碟怪脸的制作方法
1、教师示范“怪”脸。
2、研究制作纸碟怪脸的材料
问:你还可以利用生活中哪些废旧物让这个面具变得更漂亮呢?
(一次性纸碟、彩纸、彩色笔、毛线、羽毛、矿泉水瓶盖…)
小结:怪面具=怪五官+鲜艳的颜色,我们还可以用特殊的材料做点缀,比如废报纸、羽毛、矿泉水瓶盖等等。
学生观看教师示范。
讨论制作材料,并用剪、撕、粘的方法制作面具。
直观示范教学,解决教学难点。
学生创作
提出创作要求;利用纸碟和废旧物品制作一个五官造型夸张,色彩丰富的“怪”面具。
教师巡视辅导。 学生用各种纸材及废旧物品制作面具。 1、积极想象和完成作品。
2、能与同学合作。
3、明确自己的任务。
面具派对展示
每组摆出古怪造型,师生共同欣赏作品,并进行自评与互评。
评价点:
说说你是怎样装饰的?
你认为谁制作的面具最“怪”,怪在哪里?
谁的“纸碟怪脸” 装饰的最好?
学生摆造型并对作品自评互评。 通过这一环节的教学,学生不仅学会了分析他人的作品,同时也学会了思考改善自己的作品。
小结延伸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会了用纸碟和废旧物品制作五官夸张、颜色鲜艳、花纹美丽的面具,在生活中还有很多废弃物品都可以用到我们的作品中来,希望同学们学会关注生活,关注身边的美,从小培养环保意识,变废为美。
【板书设计】
纸碟怪脸
夸张的五官
丰富的色彩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