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节学案
一:力合成
1、合力、分力:
一个力产生的效果如果跟原来几个力共同产生的___________,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原来的那几个力叫做这个力的分力。
合力与分力之间是一种____________的关系,即一个力可以有多个分力,多个力可以用一个力来代替。
2、力的合成:求几个力的合力的过程叫______________。力的合成实际就是要找一个力去代替几个已知的力,而不改变其作用效果。
3.探究力的合成规律 (1).实验原理 (2).实验目的(3).实验器材(4).实验步骤(5).注意事项
4.合力与分力的关系
例1 关于合力的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合力的性质与原来分力性质相同 B.合力与原来的分力间的关系是等效替代关系
C.合力总比分力大 D.合力总比一个分力大,比另一个分力小.
解析 在力的合成中,合力并不是一个真实存在的力,找不到合力的施力者,合力与分力的概念是建立在效果相同即所谓的等效的基础上的,因此,合力也就没有性质的问题.合力这个“合”字的意义不是代数中的“和”,合力F既可以大于,也可以等于或小于原来的任意一个分力,一般地|F1-F2|≤F≤|F1+F2|.答案 B
例2 某同学做“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时,主要步骤是:
A.在桌上放一块方木板, 在方木板上铺一张白纸,用图钉把白纸钉在方木板上;
B.用图钉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板上的A点,在橡皮条的另一端拴上两条细绳,细绳的另一端系着绳套;
C.用两个弹簧测力计分别钩住绳套,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使橡皮条伸长,结点到达某一位置O.记录下O点的位置,读出两个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D.按选好的标度,用铅笔和刻度尺作出两只弹簧测力计的拉力F1和F2的图示,并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合力F;
E.只用一只弹簧测力计,通过细绳套拉橡皮条使其伸长,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记下细绳的方向,按同一标度作出这个力F′的图示;
F.比较F′和F的大小和方向,看它们是否相同,得出结论.
上述步骤中:(1)有重要遗漏的步骤的序号是________和________;(2)遗漏的内容分别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中的实验步骤,要求理解、记住该实验的操作顺序.据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操作规程可知,有重要遗漏的步骤的序号是C、E.在C中未记下两条绳的方向;E中未说明是否把橡皮条的结点拉到了同一位置O.
答案 见解析
例3 关于两个力的合力,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两个力的合力一定大于每个分力 B.两个力的合力可能小于较小的那个分力
C.两个力的合力一定小于或等于两个分力 D.当两个力大小相等时,它们的合力大小可能等于分力大小
答案 AC
解析 两个力F1和F2的合力F有一个范围,满足|F1-F2|≤F≤F1+F2,则两个力的合力可能比任何一个分力大,也可能比任何一个分力小,还可能等于某个分力,故应选A、C.
图3-4-3
例4若一个物体受多个力的作用,如图3-4-3所示,六个共面共点力,大小分别为1 N,2 N,3 N,4 N,5 N,6 N,相互之间的夹角均为60°,求它们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答案 6 N,方向与5 N的力相同.
解析 依图先将同一直线上的力合成:4 N与1 N合成为3 N,方向与4 N的力相同;5 N与2 N合成为3 N,方向与5 N的力相同;6 N与3 N合成为3 N,方向与6 N的力相同.再将合成后沿4 N和6 N方向上的两个3 N的力合成,其合力为3 N,方向与5 N的力方向相同.最后将此3 N与合成后沿5 N方向上的3 N的力进行合成,合力大小为6 N,方向与5 N的力相同.
二:力的分解
1.基本定义 求一个已知力的分力叫力的分解.
2.分解依据 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同样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3.分解原则 一个已知力可以分解为无数对大小和方向不同的分力,在力的分解过程中,常常要考虑到力实际产生的效果,这样才能使力的分解具有唯一性.要使分力有唯一解,必须满足:已知两个分力的方向或已知一个分力的大小和方向.
注意:已知一个分力(F2)大小和另一个分力(F1)的方向(F1与F2的夹角为θ),则有三种可能:
①F2三:力的正交分解法
1.力的正交分解法
在许多情况下,根据力的实际作用效果,我们可以把一个力分解为两个相互垂直的分力.
把力沿着两个选定的互相垂直的方向分解,叫力的正交分解法.
2.正交分解法的原理
3.正交分解法的步骤
例1 如图3-5-7所示,光滑斜面上物体重力mg分解为F1、F2两个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F1是斜面作用在物体上使物体下滑的力,F2是物体对斜面的压力B.物体受到mg、FN、F1、F2四个力的作用
C.物体只受到重力mg和斜面的支持力FN的作用D.力FN、F1、F2三力的作用效果与mg、FN两个力的作用效果相同
解析 F1、F2两个力是重力mg的两个分力,其作用效果与重力mg等效,性质与重力的性质相同,所以F2不是物体对斜面的压力,物体只受重力mg和斜面支持力FN的作用.力的合成与分解的原理就是分力的作用效果与合力作用效果相同,考虑了合力作用效果后,就不能再考虑分力的作用效果,否则是重复考虑了力的作用效果,导致错误的结论,故C、D正确.答案 CD
例2 在已知的一个力的分解中,下列情况具有唯一解的是( )
A.已知两个分力的方向,并且不在同一直线上 B.已知一个分力的大小和方向
C.已知一个分力的大小和另一个分力的方向 D.已知两个分力的大小
解析 已知两分力的方向,并且两分力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已知力只能分解成一组分力,故A正确;若已知一个分力的大小和方向,只有一组解,故B正确;已知一个分力的方向和另一个分力的大小,可能有一解,可能有两解,也可能无解,故C错误;已知两分力大小,可能有一解,可能有两解,也可能无解,故D错误.
答案 AB
例3 如图3-5-8所示,质量为m的物体在恒力F作用下沿水平地面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与地面间动摩擦因数为μ,则物体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为( )
A.Fsin θ B.Fcos θ C.μ(Fsin θ+mg) D.μ(mg-Fsin θ)
解析 先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如下图所示,然后对力F进行正交分解,F产生两个效果:使物体水平向前F1=Fcos θ,同时使物体压紧水平面F2=Fsin θ.由力的平衡可得F1=Ff,F2+G=FN,又滑动摩擦力Ff=μFN,即可得Ff=Fcos θ=μ(Fsin θ+G).
答案 BC
例4 如图3-5-2所示,重力为500 N的人通过跨过定滑轮的轻绳牵引重200 N的物体,当绳与水平面成60°角时,物体静止.不计滑轮与绳的摩擦.求地面对人的支持力和摩擦力.
答案 100(5-) N 100 N
解析 人和重物静止,所受合力皆为零,对物体分析得到,绳的拉力F等于物重200 N;人受四个力作用,将绳的拉力分解,即可求解.
如右图所示,以人为研究对象,将绳的拉力分解得
水平拉力Fx=Fcos 60°=200×
竖直分力Fy=Fsin 60°=200×
在x轴上,Ff与Fx二力平衡,
所以静摩擦力Ff=Fx=100 N,
在y轴上,三力平衡得,地面对人支持力
FN=G-Fy=(500-100) N=100(5-) N.
例5 如图3-5-3所示,一倾角为θ的固定斜面上,有一块可绕其下端转动的
挡板P,今在挡板与斜面间夹有一重为G的光滑球.试求挡板P由图示的竖直
位置缓慢地转到水平位置的过程中,球对挡板压力的最小值是多大?
答案 Gsin θ
解析 球的重力产生两个作用效果:一是使球对挡板产生压力,二是使球对斜面产生压力.
如下图(a)所示,球对挡板的压力就等于重力沿垂直于挡板方向上的分力F1,在挡板P缓慢转动的过程中,重力G的大小和方向保持不变,分力F2的方向不变,总与斜面垂直,分力F1的大小和方向都发生变化,所以构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形状对应变化,但无论如何变化,所构成的平行四边形总夹在两条平行线OB和AC之间,如下图(b)所示 .由图可知,表示F1的线段中最短的是OD(OD⊥AC),则分力F1的最小值F1min=G sin θ,这个值也就等于球对挡板压力的最小值.
练习
1.在做“探究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时:
除已有的器材(方木板、白纸、弹簧秤、细绳套、刻度尺、图钉和铅笔)外,
还必须有________和________.
(2)要使每次合力与分力产生相同的效果,必须( )
A.每次将橡皮条拉到同样的位置B.每次把橡皮条拉直
C.每次准确读出弹簧秤的示数D.每次记准细绳的方向
(3)为了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减小误差,实验中应注意些什么?
(4)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中,某同学的实验结果如图3-4-4所示,其中A为固定橡皮条的图钉,O为橡皮条与细绳结点的位置.图中________是力F1与F2的合力的理论值;______是力F1与F2的合力的实验值.通过把________和________进行比较,验证平行四边形定则.
答案 见解析
解析 (1)根据实验器材要求可知,还必须有橡皮条和三角板(用来作平行四边形).
(2)根据实验原理知正确答案为A.
(3)实验中应注意:①选用弹性小的细绳;②橡皮条、细绳和弹簧秤的轴应在同一平面上,且与板面平行贴近等.
(4)在本实验中,按照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的合力F为F1与F2的合力的理论值,而用一个弹簧秤拉时测出的力F′为F1与F2的合力的实验值.比较F与F′的大小和方向,即可验
证平行四边形定则.
。2.如图3-5-1所示,重为G的光滑球在倾斜角为30°的斜面上,分别被与斜面夹角为60°、90°、
150°的挡板挡住于1、2、3的位置时,斜面与挡板所受的压力分别为多大?
答案 见解析
解析 如下图(a)所示 ,根据球受重力的作用效果是同时挤压斜面和挡板,故确定了重力的两个
分力方向分别垂直斜面和挡板,所以分解G得到其两个分力的大小为:
G1==G G2=Gtan 30°=G
则分别与G1、G2大小方向相同的斜面与挡板所受压力大小分别为:FN1=G FN2=G.
如下图(b)所示,与上同理得:
FN1′=G1′=Gcos 30°=G FN2′=G2′=Gsin 30°=.如下图(c)所示,此时斜面不
受压力,挡板所受压力FN2″大小方向与G相同,即大小FN2″=G.
将力F分解成F1、F2两个分力,如果已知F1的大小和F2与F之间的夹角α,α为锐角,
如图3-5-4所示,则( )
A.当F1>Fsin α时 ,一定有两解B.当F>F1>Fsin α时,有两解
C.当F1=Fsin α时,有惟一解D.当F1答案 BCD
解析 本题采用图示法和三角形知识进行分析,以F的末端为圆心,用分力F1的大小为半径作圆.
(1)若F1(2)若F1=Fsin α,圆与F2相切,即只有一解,如图(b)所示.
(3)若F>F1>Fsin α,圆与F2有两个交点,可得两个三角形,应有两个解,如图(c)所示.
(4)若F1>F,圆与F2只有一个交点,可得一个三角形,只有
一个解,如图(d)所示.
4.如图所示,固定在水平面上的光滑半球,球心O的正上方固定一个小定滑轮,细绳一端拴一小球,
小球置于半球面上的A点,另一端绕过定滑轮.今缓慢拉绳使小球
从A点滑到半球顶点,则此过程中,小球对半球的压力N及细绳的拉
力F大小变化情况是( )
A.N变大,F变大 B. N变小,F变大
C.N不变,F变小 D. N变大,F变小
图3-5-12
5..如图3-5-12所示,已知物体在三个共点力的作用下沿x轴运动,其中F1=80 N,F2=120 N,它们与x轴夹角都是30°,F3是确保物体沿x轴运动的最小分力.试问:
(1)最小分力为多大?沿什么方向?
(2)三个分力的合力多大?
11、答案 20 N,沿y轴正方向 (2)100 N
解析 本题考查力的正交分解法.物体由静止开始沿x轴运动,则F1、F2和F3三个力的合力沿x轴方向.由于力的边角关系较复杂,连续利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来合成较繁琐,但F1、F2与x轴夹角关系明确,可使用正交分解法.如图所示建立直角坐标系,其中三个力的交点O为原点,以原x轴为x轴,y轴垂直于x轴方向,把F1、F2
沿x、y轴分解.则
F1x=F1cos 30°=40 N F1y=F1sin 30°=40 N
F2x=F2cos 30°=60 N F2y=F2sin 30°=60 N
(1)要使物体沿x轴方向运动,则y轴方向上合力为零,根据题意,当F3沿y轴正向,且F3=F2y-F1y=20 N时,分力F3最小.
(2)三个分力的合力F=F1x+F2x=100 N.
F
θ
F1
F2
┑
O
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