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气》教学设计与反思

文档属性

名称 《氧气》教学设计与反思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1-08-15 16:41: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氧气》教学设计与反思
一、教学内容(人教版第二单元课题2)分析
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是学生较熟悉的物质──氧气。从化学的角度看它又是完全陌生的知识──学生第一次较系统地认识物质的性质、物质的变化。在学生对空气成分及用途已掌握的基础上,通过对氧气的观察及氧气发生的一些具体的化学反应,介绍氧气的性质和一类重要的化学反应──化合反应,并分析了氧化反应的一些特点,这是学生认识具体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开始
二、学情分析
学生刚刚接触化学,对如何学习和需要了解、掌握什么还不太清楚。本节课的教学就是通过对身边较熟悉的氧气的性质的学习,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活动,认识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让学生产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并且能保持这种兴趣,这对师生都是十分重要。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初步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
②、认识氧气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③、认识化合反应、氧化反应,会分辨并准确地区分它们。
④、了解氧化反应与缓慢氧化的区别和联系。
2、过程与方法
①、学习对实验现象的观察、描述、分析判断能力及动手能力;
②、学会观察实验现象,会分析实验信息并从中归纳得出结论;
③、学习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
①、通过实验探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的学习方法;
②、养成实事求是、尊重科学、尊重事物发展规律的科学态度;
③、通过对有毒生成物的正确处理来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教学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教学重点
①、氧气的化学性质
②、化合反应、氧化反应概念的建立。
2、教学难点
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的区别。
3、疑点
氧化反应的定义中为什么不包括氧气的“气”?
4、解决办法
①、教师演示实验,并组织学生观察、描述记录实验现象,采用边实验、边观察、边记忆的方法学习氧气的化学性质。
②、通过对比四个化学变化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概括归纳出化合反应、氧化反应并解释氧化反应的定义中不写氧气的“气”字的原因来解决学生学习中的疑点。
③、采用学生讨论教师总结的形式来突破难点。
五、教具、学具准备
氧气6瓶,分别用玻璃片盖好。燃烧匙,酒精灯,火柴,坩埚钳,木炭,红磷,硫,铁丝,澄清石灰水。
六、课时安排:2课时。
七、设计思路
本课题的教学是在学生学习化学刚刚入门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过程及方法的设计既要考虑到教学本身的目的,又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保持高度的兴趣。因此本节课以实验为主,通过实验探究使学生既学习了知识,又掌握了学习的方法。
八、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叫学生猜测并证明一瓶气体可能是什么气体。
[目的: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运用逻辑思维来观察氧气的物理性质。
[目的:锻炼学生观察、描述实验的能力,使学生学会认识物质物理性质的方法。]
3、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描述、记录实验现象,在教师指导下书写化学变化的文字表达式。
[目的:培养学生养成实事求是、尊重科学、尊重事物发展规律的科学态度;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
4、讨论:做硫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为什么要预先在集气瓶中装少量水?
[目的:培养学生对实验的分析能力,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5、讨论:木炭和硫分别在空气里燃烧和在氧气里燃烧的现象不同,这说明了什么?
[目的:培养学生对实验的分析能力。]
6、讨论: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为什么要预先在集气瓶中装少量水或铺一层细沙?
[目的:培养学生对实验的分析能力]
7、讨论: 做硫、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要预先在集气瓶中装少量水,水的作用一样吗?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可用细沙来代替水,做硫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能用细沙来代替水吗?为什么?
[目的:培养学生对实验的分析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8、根据实验结果,在教师引导下,归纳出化合反应于氧化反应的概念。
[目的:沿着“实验──推理──归纳”的思维途径,使学生积极参与和获取知识的过程相统一。]
9、讨论: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的区别,什么情况下一个反应既是氧化反应又是化合反应?
[目的:强化两个概念,使学生从逻辑上分清它们。]
10、列表比较区别氧化反应与缓慢氧化。
[目的:强化两个概念,使学生从逻辑上分清它们,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九、教学过程设计
[展示] 一瓶气体
[提问] 你认为集气瓶里装的可能是什么气体?怎样证明你的猜测?
[学生讨论、回答]
[学生进行验证实验] 将一根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发现木条复燃。
[结论] 集气瓶中装的是氧气。
[导入新课] 为什么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呢?要想把这个问题弄明白,请看今天的学习内容──课题2氧气。
[讲述] 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是我们比较熟悉的物质──氧气。希望我们同学通过本课题的学习能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初步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认识氧气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认识化合反应、氧化反应,会分辨并准确地区分它们。接下来我们先来学习氧气的物理性质。
[说明] 认识物质物理性质的顺序:颜色、气味、状态、密度、溶解性、熔点、沸点等。
氧气的物理性质
[展示] 一瓶新制的氧气由学生观察并按照认识物理性质的顺序叙述氧气的物理性质。
[学生回答]
[提问] 生活中有没有见过氧气溶于水的情况?
[学生讨论回答]
[讲述] 所有动植物的生存离不开氧气,水生动植物也不例外,水中动植物的生存说明自然界水中溶有氧气,氧气在水中溶解多还是少呢?我们知道,地球上水很多,空气中仍有大量氧气,说明氧气在水中溶解较少,所以说氧气不易溶于水。在通常情况下,1L水中大约能溶解30ml的氧气。
[提醒]不易溶于水并不是不溶于水,只是溶解较少而已。
[展示] 液态氧、固态氧的彩色图片。
[讲述] 在一定条件下,氧气可以液化成淡蓝色液体或固化成淡蓝色固体。这些都是氧气的物理性质。
[师生共同小结] 通常情况下,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氧气密度是1.429g/L,比空气略大,氧气不易溶于水。在一定条件下,氧气可以液化成淡蓝色液体或固化成淡蓝色固体。
[设疑] 氧气除了物理性质外,还的什么性质?
[学生思考]
[讲述] 好,下面我们来做几个关于氧气的性质的实验。
氧气的化学性质
⑴ 氧气与硫反应
[演示实验2-3] 硫在氧气里燃烧
[教师活动] 首先引导学生观察硫在空气中常温下有没有变化,点燃后,再引导学生观察硫分别在空气中、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及生成物的色、味、态。指导学生按照描述燃烧现象的方法描述、记录实验现象,写出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学生活动]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按照描述燃烧现象的方法描述记录实验现象,写出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小结]
现象:
① 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② 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结论:氧气+硫二氧化硫
[讨论] 做硫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为什么要预先在集气瓶中装少量水?
[学生思考、讨论、回答]
[小结] 硫与氧气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硫,二氧化硫有毒,逸到空气中会对空气造成污染,且二氧化硫能溶于水,所以做硫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预先在集气瓶中装少量水可用于吸收二氧化硫气体,防止二氧化硫污染空气。
[提醒] 做该实验时,硫的用量不能过多,并要注意对生成物的吸收,防止对空气造成污染。
⑵ 氧气与碳反应
[补充实验] 木炭在氧气里燃烧
[教师活动] 首先引导学生观察木炭在空气中常温下有没有变化, 点燃后,引导学生观察木炭分别在空气中、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及生成物的色、味、态。指导学生按照描述燃烧现象的方法描述、记录实验现象,写出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学生活动]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按照描述燃烧现象的方法描述记录实验现象,写出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小结]
现象:①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红光。
②木炭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的无色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结论: 氧气+碳二氧化碳
[讨论]木炭和硫分别在空气里燃烧和在氧气里燃烧的现象不同,这说明了什么?
[学生思考、讨论、回答]
[小结] 物质燃烧剧烈的程度和现象与氧气的浓度有关,氧气的浓度越高,燃烧越剧烈,现象越明显。
[3] 氧气与磷反应
[补充实验] 磷在氧气里燃烧
[教师活动] 首先引导学生观察磷在空气中常温下有没有变化,点燃后,引导学生观察磷分别在空气中、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及生成物的色、味、态。指导学生按照描述燃烧现象的方法描述、记录实验现象,写出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学生活动]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按照描述燃烧现象的方法描述记录实验现象,写出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小结]
现象:①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黄色火焰,放出热量,产生大量白烟。
②磷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产生大量白烟。
结论: 氧气+磷五氧化二磷
[4] 氧气与铁反应
[演示实验2-4] 铁在氧气里燃烧
[教师活动] 首先引导学生观察铁在空气中常温下有没有变化,点燃后, 引导学生观察铁分别在空气中、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及生成物的色、味、态。指导学生按照描述燃烧现象的方法描述、记录实验现象,写出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学生活动]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按照描述燃烧现象的方法描述记录实验现象,写出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小结]
现象:①铁在空气中不能燃烧。
②铁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
结论: 氧气+铁四氧化三铁
[讨论] 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为什么要预先在集气瓶中装少量水或铺一层细沙?
[学生思考、讨论、回答]
[小结] 铁丝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防止铁丝燃烧溅落的熔融物炸裂集气瓶。
[讨论] 做硫、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要预先在集气瓶中装少量水,水的作用一样吗?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可用细沙来代替水,做硫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能用细沙来代替水吗?为什么?
[学生思考、讨论、回答]
[小结] ① 水的作用不一样。做硫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预先在集气瓶中装少量水是用水来吸收二氧化硫气体,防止二氧化硫污染空气;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预先在集气瓶中装少量水是为了防止铁丝燃烧溅落的熔融物炸裂集气瓶。
②做硫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不能用细沙来代替水。因为细沙不能吸收二氧化硫。
[提问] 大家觉得通过以上几个实验反映出来的氧气的性质与我们总结的那些物理性质类似吗?若不一样,它又属于氧气的什么性质呢?
[学生回答]
[讨论] 以上几个实验体现出氧气具有怎样的化学性质。
[学生讨论、回答]
[小结] 通过以上的实验可以看出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在高温条件下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同时放出热量,氧气具有氧化性,在化学反应中提拱氧,是一种常用的氧化剂。
[讨论] 以上四个文字表达式有什么共同点?
[教师活动] 引导学生通过对比,总结出化合反应的概念。
[小结] 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
特点:“由多变一” A+B→AB
[提问] 在前面我们已对蜡烛及其燃烧进行实验探究过,哪位同学能写出它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学生活动] 请一名学生在黑板上写出文字表达式。
氧气+石蜡二氧化碳+水
[讨论] 以上五个文字表达式有什么共同点?
[教师活动] 引导学生通过对比,总结出氧化反应的概念。
[小结] 氧化反应:物质跟氧发生的化学反应。
[讲述] 氧化反应概念中的“氧”包括“氧气”也包括“含氧的物质”。
[讨论] 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有什么区别?什么情况下一个反应既是氧化反应,又是化合反应?
[小结] 判别某化学反应是不是化合反应,要着眼于生成物是否只有一种,判别某化学反应是不是氧化反应,要着眼于参加化学反应是物质有没有跟氧发生反应。化合反应、氧化反应是从两个不同的侧面描述化学反应类型的方法。
有氧参加的反应,且生成物只有一种物质的反应既是氧化反应又是化合反应。
[提问] 是不是所有的氧化反应都进行得很剧烈?
[教师活动]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36页相关内容,指导学生通过列表比较区别氧化反应与缓慢氧化。
[学生活动] 阅读并列表比较区别氧化反应与缓慢氧化。
[小结]
氧化反应 缓慢氧化
概念 物质跟氧发生的化学反应 物质与氧气发生的缓慢的,不易察觉的氧化反应
区别 氧化反应包括剧烈氧化和缓慢氧化
联系 ①都是氧化反应;②都放出热量
十、布置作业
1.列表对比记忆四个演示实验的反应物、反应条件、反应现象(在空气中、在氧气中)、生成物、文字表达式、反应类型(化合反应、氧化反应)。
2.思考:如何检验一瓶无色气体是氧气?
十一、板书设计
1、氧气的物理性质
通常情况下,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氧气密度是1.429g/L,比空气略大,氧气不易溶于水。在一定条件下,氧气可以液化成淡蓝色液体或固化成淡蓝色固体。
氧气的化学性质──氧化性
[1] 氧气与硫反应
现象:
① 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② 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结论:氧气+硫二氧化硫
[2] 氧气与碳反应
现象:
① 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红光。
② 木炭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的无色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结论: 氧气+碳二氧化碳
[3] 氧气与磷反应
现象:
①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黄色火焰,放出热量,产生大量白烟。
②磷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产生大量白烟。
结论: 氧气+磷五氧化二磷
[4] 氧气与铁反应
现象:
①铁在空气中不能燃烧。
②铁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
结论:氧气+铁四氧化三铁
3、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
特点:“由多变一” A+B→AB
4、氧化反应:物质跟氧发生的化学反应。
5、氧化反应与缓慢氧化的区别和联系
氧化反应 缓慢氧化
概念 物质跟氧发生的化学反应 物质与氧气发生的缓慢的,不易察觉的氧化反应
区别 氧化反应包括剧烈氧化和缓慢氧化
联系 ①都是氧化反应;②都放出热量
十二、教学反思
实验是一种直观、生动、具体、形象的教学过程和学习手段。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过程,就是通过实验来感受知识的过程。开始上课时,我创设了一个学习情境,那就是检验一瓶气体是什么。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他们所知道的就应该是空气、氧气、二氧化碳气体,而这几种气体的检验方法,在前几节课中都已涉及到,所以这个问题应该是可以解决的。随着问题的解决,新的问题又出现了,氧气有什么性质?本节课的学习要点就这样自然的引出来了。
因为本节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到物质性质的内容,研究物质的哪些性质,怎样研究物质的性质,这是应该让学生充分认识的问题。所以,我从直观的角度让学生认识物质的物理性质,即出示一瓶氧气,让学生通过观察来了解它的物理性质。这样一来,也就强化了学生对物质的物理性质的认识。对于化学性质的认识,我认为必须通过观察实验来获得。基于此,对氧气化学性质的教学,我通过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实验为主线展开教学,指导学生观察、描述、记录实验现象,并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分析、归纳、总结,使学生的积极参与和获取知识的过程相统一。从学生兴奋的表情中,我感受到了学生们对化学实验的乐趣。同时我更确信,通过学生“自主参与,深刻体会”的实验教学活动,对学生学习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