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 3.4 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 课件(1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 3.4 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 课件(17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5.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0-09-02 10:31: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实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
目的要求:
1、检验绿叶在光下制造的有机物是不是淀粉。
2、探究光是不是绿叶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
材料用具:天竺葵、黑纸片、曲别针、酒精、碘液、小烧杯、培养皿、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镊子、清水。
见光部分:
思考
1、光合作用的场所是什么?
叶绿体
2、除了叶片外,植物体的其它绿色部分能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凡是绿色部分都能进行光合作用,但是叶片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
叶绿体
叶绿体既是生产有机物的“车间”,也是将光能
转变为化学能的“能量转换器”。
1、把盆栽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想一想,议一议。P116 思考:绿色植物对蛙的生活有什么重要作用?
1)、提供隐蔽的生活环境
2)、间接为它提供食物
3)、维持碳氧-平衡,提供良好的生存条件
在我们的生物圈中,有一个巨型生产有机物的天然“工厂”,能在光照条件下,生产出大量的有机物,养活地球上几乎所有的生物。那么,它是谁?它又是通过什么方式来制造这些有机物的呢?
1、为什么要把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
2、为什么要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从上
下两面遮起来?
3、清水和酒精哪一个能溶解叶绿素?
4、为什么要加热溶解叶绿素?
5、酒精为什么一定要隔水加热?
6、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是什么?
1、暗处理
3、去掉遮光的黑纸
4、在酒精中隔水加热
(脱色处理)
5、清水漂洗后滴加碘液
6、清水漂洗,观察变化
2、叶片遮光并在光下照射几个小时
(形成对照实验)
实验步骤 :
1、暗处理:把盆栽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
2、遮光: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正反两面都夹紧,然后移到阳光下照射3-4h;
1
2

将叶片中原有的淀粉转运和消耗掉。

形成对照实验。
3、剪下遮光处理过的叶片,去掉黑纸片
4、脱色:把叶片浸入盛有酒精的烧杯,隔水加热,使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叶片变成黄白色
3
4

直接加热,酒精蒸发快,易沸腾,易燃烧,易发生危险事故。
5、滴碘液:取出叶片,用清水漂洗干净,放在培养皿中,滴加 碘液;
6、观察现象。
5
6

洗掉酒精,避免酒精影响碘液着色

碘遇淀粉变蓝,有淀粉的地方变蓝,无淀粉的地方不变蓝。
现象:
遮光部分:
结论:
2.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
1.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
变蓝
不变蓝
稍停片刻,用清水冲掉碘液,观察叶色发生了什么变化。
归纳:
光合作用的产物:
光合作用的条件:
光合作用的场所:
有机物(主要是淀粉)

叶绿体
使叶片中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
2、用黑纸片把叶片同一部位上下两面彻底盖严,使之不见光,其目的是形成_____ 。
3、用_______溶解叶绿素。为防止发生危险,要_______加热。等到叶片变成_______色后取出,再用________漂洗。
“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试验中:
酒精
隔水
黄白
清水
对照
[达标检测]
4、向叶片滴加______,稍停片刻后,用_____冲洗,滴加碘液,见光的部分颜色变______,不见光的部分______,这证明了见光的部分产生了_____,从而说明____是光合作用的产物。
5、此实验也证明:____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
碘液
清水
蓝色
不变蓝
淀粉
淀粉

1、生物圈中生产有机物的“天然工厂”是( )
A、藻类植物 B、苔藓植物 C、种子植物 D、所有绿色植物
D
2、天竺葵的叶片一部分被遮光后,经碘液染色,没遮光的部分呈蓝
色,说明光合作用产生了( )
A、糖 B、蛋白质 C、淀粉 D、脂肪
C
3、关于用酒精隔水加热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让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进行脱色
B、把叶片的细胞杀死,有利于碘进入细胞
C、让酒精促使叶片产生更多的淀汾,使实验现象更明显
D、防止酒精受热燃烧,发生危险
C
4、从“狼吃羊,羊吃草”可以看出狼体内的能量最终来自( )
A、狼 B、羊 C、草 D、光能
D
一、抢答题
课堂练习
1、衣服染了草浆,用什么洗会比较好?
2、在农作物生长期间,如果大部分叶片被害虫毁掉了,对农作物的产量有何影响,为什么?
二、思 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