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江南逢李龟年
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
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2、理解整首诗的大意,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并背诵诗歌。
3、赏析诗句,品味诗歌写作手法。
教学目标:
一、读诗歌
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
岐qí王宅里寻常见,
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
落花时节又逢君。
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
岐qí王宅里/寻常见,
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
落花/时节/又逢君。
一、读诗歌
杜甫(712~770),字_____,尝自称________,世称________。是唐代最伟大的_____________,被尊为______,与李白并称_______。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_______。存诗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
子美
少陵野老
杜工部
现实主义诗人
“诗圣”
“李杜”
“诗史”
二、知诗人
虞美人·听雨
蒋捷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1.开元十九年(公元731年)开始,杜甫南游吴越,与李白同游梁宋,北上齐鲁。——读书和壮游时期
2.天宝五载(公元746年),诗人三十五岁,再赴长安,谋求政治出路。——长安十年时期
3.从天宝十五载的“安史之乱”开始,诗人生活进入激烈动荡期。——战乱流离时期
4.从上元元年(公元760年)开始,诗人暂时定居成都。晚年漂泊洞庭一带。穷困潦倒,疾病缠身,十分凄凉。——漂泊西南时期
助读资料一:杜甫生平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
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
落花时节又逢君。
自由朗读诗歌,在诗歌中找出表示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的词语。
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
落花时节
江南
诗人与李龟年
重逢
诗人在落花时节的江南与旧友李龟年重逢。
诗题
三、明诗意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1、词语释义:
岐王:
崔九:
2、描述诗句:
唐玄宗的弟弟李范,封岐王。
殿中监崔涤,唐玄宗的宠臣。
经常
多次
当年在岐王府第里,常常见到您的演出;在崔九堂前,也曾多次欣赏您的音乐。
这句诗回忆往昔与李龟年交往密切,寄寓着诗人对开元盛世的怀念之情。
3、简要赏析:
寻常:
几度:
三、明诗意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1、词语释义:
2、描述诗句:
3、简要赏析:
江南:
君:
这里指今湖南省一带。
这里指李龟年。
现在正好是江南风景秀美的时候,在这暮春季节再次遇见了你。
这句诗描写与李龟年重逢的场景,表达诗人的无限感慨。
三、明诗意
第一句
第二句
时间
时间
地点
地点
人物
人物
事件
事件
往昔(开元盛世)
岐王宅里、崔九堂前(长安王公大臣府邸)
李龟年、诗人
宴会雅集
落花时节(安史之乱后的现在)
江南(湖南长沙)
李龟年、诗人
重逢
往昔风光
今朝落魄
反衬
四、品手法
诗人将自己的主观情感熔铸到客观景物的描写之中,以客观之景寄托感情。
融情于景
这首诗中诗人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了怎样的景物中?
落花
四、品手法
意象是指那种蕴涵着特定意念,让读者得之于言外的艺术形象。
(1)点明时间——暮春时节
落花意象在本诗中的含义:
(2)个人的衰老飘零
(3)国势衰落凋敝
四、品手法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含有落花意象的诗句: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李煜《浪淘沙·帘外雨潺潺》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孟浩然《春晓》
思考: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对开元盛世的无限怀念;
对自身飘零的无限感伤;
对国运衰微现实的无限感慨。
印象中的大唐,是巍峨辉煌的大明宫,是宽阔笔直的朱雀街,是熙熙攘攘的东西市,是游人如织的曲江池……而今啊,流落江南的诗人,再次见到长安故人李龟年,流水落花春去也的景色中,风烛残年的诗人与李龟年执手相看泪眼。
如果你是诗人,你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呢?
五
、
入
诗
境
观
赏
谢
谢
湖北省荆州市江陵县普济镇初级中学
教导处
科教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