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师大版七年级上册信息技术 1.6计算机中的信息表示方法—二进制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辽师大版七年级上册信息技术 1.6计算机中的信息表示方法—二进制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信息技术(信息科技)
更新时间 2020-09-01 22:00: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计算机中的信息表示方法——二进制”教学设计
教学课题 计算机中的信息表示方法——二进制
授课教师
教学年级 七年级
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介绍了计算机中数值信息和非数值信息的表示及数据单位的表示等内容。目的是使学生了解计算机中信息的存储和运算方式。本节课是信息技术的基础理论课,内容大多比较抽象。它向学生揭开了计算机神秘的面纱,有利于加深学生对计算机系统工作本质的理解,激发学生探索信息技术的兴趣,逐步培养初中生抽象思维能力。为了适应刚入学年龄比较小的特点,也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这门课程的兴趣,在教学中应注意尽量结合具体实例进行讲解。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二进制与十进制的对应关系;
2.学会二进制与十进制的换算方法;
3.知道计算机存储的单位和转换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了解二进制的过程中,培养分析和归纳能力;
通过进制之间的转换,培养和提升实践操作能力,树立事物普
遍联系的观点;
通过小组合作与经验交流,培养语言表达和与人交流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在学习计算机信息表示的方法过程中,激发学生探索计算机奥秘的兴趣;
2.通过学习进制之间的转换,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探究学习以及协作学习的能力;
3.在小组研讨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并提高与人合作、交流互助的能力。

教学重点 计算机中的表示方法,会用“逢二进一”的记数方法记数;计算机中数据的单位及单位之间的换算。
教学难点 二进制及用“逢二进一”的记数方法记数。
教学方法 情景导入法、任务驱动法、自主学习法、信息反馈法
教学手段 计算机、多媒体教学系统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 激趣导入 今天老师来给大家表演一下算命,告诉我,下列哪组数字中有你的生日,哪组数字中没有,我就能说出你的生日,你信吗?
你们想知道老师是如何做到的吗?学习了今天的知识——二进制,你们就能“解密”了。
学生看课件
1、积极参与游戏活动
2、思考讨论“为什么”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此环节,教师展示图片提出问题能立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探讨游戏原理的兴趣。
任务一: 数值信息的表示
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提问:
1、什么是十进制?
2、除了十进制,你还知道哪些进制?
3、为什么计算机都采用二进制表示信息?
4、十进制数0~10与二进制数的对应关系?
观察思考。
学生自学。 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在不断尝试中得到新知。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把教材、同学、教师都作为学习的帮助者,目的是为了自我学习,同时也可照顾学生之间的差异。让先完成教学任务的同学帮助学习慢的同学。
任务二:十进制数与二进制数的转换 自主探究,发现问题,巩固练习,提高发展
组织学生自学二进制与十进制的换算方法
1、十进制数转换成二进制
①十进制整数转换成二进制整数
②十进制小数转换成二进制小数
2、二进制数转换成十进制
教师巡视指导个别辅导答疑。最后学生演示。 学生自学,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提出所发现的问题,小组讨论,解决问题。
任务三: 计算机中存储数据的单位 自主探究,提高发展 学生自学掌握计算机中存储数据的单位。
教师巡视指导、个别辅导答疑。
教师点评,强调注意事项。 学生了解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让学生有所收获,使每个学生有主体感和成就感。实践证明,采用探究性的学习、鼓励性的评价,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归纳总结 完善体系 教师梳理知识,归纳总结。
通过学习我们了解了二进制与十进制的对应关系,学会二进制与十进制的换算方法,知道了计算机存储数据的单位和换算方法。 学生小组自评、互评,交流学习心得 教师与学生共同小结所学内容,强调注意事项,及时总结、理解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有助于知识点的掌握。
布置作业 计算:二进制与十进制的换算
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多媒体教学系统为辅助,全过程以“任务”驱动,以讨论、探究、练习等多种形式,触发学生的积极思维,成为课堂的主体,充分体现了创新教育的开放性和探索性。学生基本上都能较好地完成这节课的学习任务,整个课堂气氛轻松、愉快,达到了预期的课堂效果。但学生对于知识与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还有待提高,教师应提前准备几组其他素材以备能力水平较高的同学做练习,并鼓励学生多多创新,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个性化学习,让每一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提高、有所收获。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