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姓氏起源探究》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中华姓氏起源探究》选自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七年级信息技术》教材第一单元第8课。本节课我们通过查找资料,来了解自己姓氏的起源。本节课是一节综合实践课,是由理论到具体操作的转折点,是培养_??????_利用网络为学习和生活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关键阶段。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中华的姓氏起源
?(2)掌握收集、处理、存储和发布信息的方法
(3)熟练掌握文件和文件夹的操作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从网络上获取信息的能力
(2)培养学生利用网络为学习和生活服务的能力
3、情感目标:
?(1)通过查找关于自己姓氏的文字、图片资料,增强民族自豪感
(2)学生在协作与交流过程中,提高自己的操作能力,增强团队意识,肯定自己的价值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利用网络查找信息
难点:对获取的信息进行有效的组织和管理
四、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初一年级的学生,学生在之前的课程中已经了解了网络基础知识,学会了浏览网页信息,为学习和掌握收集、处理、存储和发布信息的技能,提供了必要的知识基础。
五、学法指导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带着任务,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充分发挥自身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观察、理解到模仿,再到实际操作,有步骤的掌握知识,并运用当前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六、教学手段
本节课的学习环境为多媒体教室,采用了PowerPoint幻灯片,QQ,互联网以及Word辅助教学。
七、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视频导入 教师播放视频《趣说百家姓》,引出姓氏问题。 学生观看视频 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引起学生对新知识的好奇和探求。
探究新知 任务一:构思“我的姓氏起源”演讲提纲
教师提出问题并简要介绍演讲提纲的构成。 学生回答问题并根据老师的讲解确定演讲提纲。 设置问题,促进学生动脑思考。
任务二:搜集信息
教师讲解并演示如何搜索文字信息。
学生观看老师演示,不清楚的同学可以参看微课程—如何搜索文字信息。 通过教师演示搜索技巧,学生能够清晰易懂,突出本节课的重点。
搜索竞赛
教师组织各小组同学进行搜索竞赛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抢答,答对一题加1分。 调动学生积极性,强调团队意识。
任务三:保存下载的图片和文字
⑴学生阅读教材43页第三部分的内容,然后与小组同学交流讨论,最终完成任务保存所需要的素材。
⑵同学演示下载图片的操作过程。 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⑵学生展示,巩固新知
协作提高 教师巡视指导,个别辅导答疑。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搜集的信息进行筛选和整理,并完成本组的一篇演讲稿。 合作讨论,自主创新
观摩欣赏 教师欣赏各小组作品。 学生代表展示本小组的演讲稿。 鼓励学生展示自我,建立信心,培养学生的自豪感和成就感;同时还为其他学生提供创新思路。
课堂小结 教师梳理知识,归纳总结 学生回顾新知 帮助学生梳理课堂学习的主要内容,
以起到巩固作用。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