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6.2 笔算乘法(不进位)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6.2 笔算乘法(不进位)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7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09-02 06:21: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课时 笔算乘法(不进位)
教学目标 1.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过程,初步学会乘法竖式的书写格式,了解竖式每一步计算的含义。
2.理解竖式计算的算理,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
难点:理解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算理。
教学内容 对应教材第60页例1、“做一做”和第63页“练习十三”的第1、2题。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PPT课件、小棒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案设计 二次备课
回顾旧知 引入新课
(6分钟) 1.引导学生回顾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口算方法。
口算。
30×2= 50×6=
400×3= 600×7=
2.引出课题,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前面我们学习了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乘法,今天我们来学习多位数(非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乘法。

创设情境
自主探究(22分钟)
创设情境
自主探究(22分钟) 课件出示例1及情境图。
1.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并列式:12×3。
2.引导学生探究12×3的计算方法。
学生尝试计算,小组内互相说,全班反馈,展示算法:
方法一 分解组合。
10×3=30,2×3=6,30+6=36。
方法二 画图。

方法三 摆小棒。
1捆和2根小棒就是12,摆3组。3捆是3个十,3个2根是6个一,所以是36。
方法四连加竖式。

3.引导学生比较算法,集体交流说明优劣。
在这些算法里,你喜欢哪种?你还有更好的办法吗?
4.引导学生探索乘法竖式。
提问:从刚才讨论的结果看,因数的分解组合比较简便,能不能将三个算式组合起来写成一个竖式呢?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展示结果:
老师小结:方法二更简便,一般采用方法二的形式写,多位数乘一位数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乘起。
提问:如果百位上还有数,还要怎么算?
学生思考后,指名回答,教师总结:继续用3乘百位上的数,乘得的积写在百位上。
明确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一位数与多位数的个位对齐,从个位乘起,与哪一位上的数相乘,积就写在那一位的下面。

课堂练习 巩固提高
(8分钟) 1.完成教材第60页“做一做”。
2.完成教材第63页“练习十三”第1题。
3.完成教材第63页“练习十三”第2题。
课堂小结 课后作业
(4分钟) 1.(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学生谈本节课学习的收获。
2.布置作业。
见本书配套练习题。
课堂板书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作有效的迁移,获得解决新问题的多种方法。在此基础上教师又引导学生对多种方法进行评价,然后选择合理的方法解决问题。计算12×3时,教师先让学生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计算,让学生一一来介绍各种方法,最后引出笔算的方法,过程自然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