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时 笔算乘法(不连续进位)
教学目标 1.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连续进位)的笔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笔算。
2.理解“满十进1”的道理,进而推导“满几十进几”的法则,初步掌握进位法则。
3.培养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不连续进位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难点:理解“满几十进几”的道理,掌握进位法则。
教学内容 对应教材第61页例2、“做一做”和第63页“练习十三”的第3、5题。
教学准备 1.教具准备:PPT课件
2.学具准备:小棒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案设计 二次备课
回顾旧知 引入新课
(6分钟) 1.引导学生回顾不进位的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
用竖式计算。
24×2= 323×3=
指名学生板演:
2.引出课题,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前面我们学习了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乘法,这节课我们学习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连续进位)的笔算乘法。
创设情境
自主探究(22分钟)
创设情境
自主探究(22分钟) 课件出示例2及情境图。
(1)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并列式。
一套连环画16本,王老师买了3套,求王老师一共买了多少本连环画就是求3个16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列式为16×3。
(2)引导学生探究16×3的计算方法,并理解其算理。
学生先独立思考,组内交流,各组派代表汇报算法,选择性地展示算法:
方法一 口算。
方法二 借助摆小棒计算。
3个6根是18根,满10根就捆成一捆,18根可以捆1捆,还余8根,加上前面的3捆,共4捆余8根,也就是48根。所以16×3=48。
方法三 用竖式计算。
用3去乘个位的6得18,满10需向十位进1,表示10。用3去乘十位的1得3,再加上进上来的1,十位的积就是4,写在十位上。
教师着重强调进位,为了避免漏加,在十位上写一个小一点的“1”。
让学生将三种方法作比较,明确竖式具有普遍性。
明确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连续进位)的笔算方法:先将一位数与多位数的个位对齐,再从个位乘起,哪一位相乘满几十就要向前一位进几。
课堂练习 巩固提高
(8分钟) 1.完成教材第61页“做一做”。
2.完成教材第63页“练习十三”第3题。
3.完成教材第63页“练习十三”第5题。
课堂小结 课后作业
(4分钟) 1.(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学生谈本节课学习的收获。
2.布置作业。
见本书配套练习题。
课堂板书
教学反思 学生在前面已经接触过乘法,而且刚刚学习过不进位乘法,所以学生在这方面有足够的经验,大多数学生能够根据已有知识算出结果,但大部分学生都很难说清楚算理。通过让学生摆小棒计算、组织交流、作品展示等活动,让学生达成共识,提高了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