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时 解决问题(2)
教学目标 1.掌握两步计算的应用题的解题规律,并会用乘除混合运算解决问题。
2.学会分析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能运用画图的方法解决问题。
3.能熟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分析数量关系。
难点:掌握如何从结论反推到条件来验证结果,如何列出综合算式。
教学内容 对应教材第71页例8、“做一做”和第74页“练习十五”的第7、8题。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案设计 二次备课
回顾旧知 引入新课
(6分钟) 1.引导学生回顾平均分的意义和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1)把6个△平均分成2份,画一画。
(2)计算:4×3÷68÷2×5
2.引出课题,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今天一位妈妈在商场买东西时遇到了一点困难,想请我们帮一帮她。你们愿意帮助她吗?我们一起来看看。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用乘除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创设情境
自主探究(22分钟)
创设情境
自主探究(22分钟) 1.课件出示例8及情境图。引导学生理解题意,说出已知条件和所求的问题。
2.引导学生画示意图探究解题思路。
根据题目信息,画图理解题意:
提问:求买8个同样的碗要用多少钱,先要算什么?
小组讨论,指名回答:先算一个碗多少钱,再算8个碗要多少钱。
3.引导学生探究解题方法。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然后全班展示讨论结果:
方法一 18÷3=6(元)
6×8=48(元)
方法二 18÷3×8
=6×8
=48(元)
4.引导学生将结果代入原题检验是否正确。
检验:买8个碗48元,48÷8=6,一个碗6元,3个碗18元。解答正确。
5.提问:这个问题是分几步来解答的?让学生说一说。
学生回答:分两步。
6.拓展延伸:18元可以买3个碗,30元可以买几个同样的碗?
同桌间讨论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独立列出算式进行解答,然后集体订正。
小结:根据给出的总量和数量,先求单一的量,再用这个单一的量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如果求另一个总量,用乘法计算;如果求另一个数量,用除法计算。
课堂练习 巩固提高
(8分钟) 1.完成教材第71页“做一做”。
2.完成教材第74页“练习十五”第7题。
3.完成教材第74页“练习十五”第8题。
课堂小结 课后作业
(4分钟) 1.(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学生谈本节课学习的收获。
2.布置作业。
见本书配套练习题。
课堂板书
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教学应该让学生经历知识产生和形成的过程,发挥他们在学习上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创设学生自主或合作探究的情景和空间成为本节课的突破口,尽可能以学生为主体,创设让学生自己想一想、做一做、算一算等学习情境,让学生在一种愉悦的氛围中,自主学习,相互交流,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好数学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