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7.4 长方形和正方形 解决问题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7.4 长方形和正方形 解决问题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6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09-02 06:36: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4课时 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1.会利用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通过动手操作、摆拼不同的图形,再运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出不同的图形的周长,会找使拼成图形周长最短的方法。
3.通过主动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难点 重点:如何拼成周长最短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并能计算出周长。
难点:理解拼成的图形周长为什么是最短的。
教学内容 对应教材第86页例5和第87、88页“练习十九”的第4、9题。
教学准备 1.教具准备:PPT课件
2.学具准备:16张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纸片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案设计 二次备课
回顾旧知 引入新课
(8分钟) 1.引导学生回顾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
(1)长6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
(2)边长是3厘米的正方形的周长是多少?
2.引出课题,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那么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公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创设情境
自主探究(20分钟)
创设情境
自主探究(20分钟) 1.课件出示例5及情境图,引导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正方形纸的边长是1分米,探究用16张正方形纸拼长方形和正方形并使其周长最短的拼法。
2.引导学生探究解题思路。
可以实际操作,拼出不同形状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再计算出拼得的图形的周长,比较哪种拼法所得到的图形的周长最短。
3.引导学生探究拼图的方法。
学生分组进行拼图,然后交流展示拼图成果:
方法一 拼成长方形,长是16分米,宽是1分米。
周长是(16+1)×2=34(分米)。
方法二 拼成长方形,长是8分米,宽是2分米。

周长是(8+2)×2=20(分米)。
方法三 拼成正方形,边长是4分米。

周长是4×4=16(分米)。
4.引导学生比较所拼图形周长的结果。
32>20>16,得出:拼成正方形时周长最短。
5.引导学生探究是否有其他拼法。
还可以把16张正方形纸拼成8排或16排,分别与上面方法一、方法二中的拼法是相同的,只是空间的摆放位置不同。
因此可以得出:用16张正方形纸片拼成长方形和正方形,只有三种拼法。
小结:用数量相等、大小相同的小正方形拼成长方形和正方形,拼成正方形时周长最短,摆成一排拼成长方形时周长最长。

课堂练习 巩固提高
(8分钟) 1.完成教材第87页“练习十九”第4题。
2.完成教材第88页“练习十九”第9题。
课堂小结 课后作业
(4分钟) 1.(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学生谈本节课学习的收获。
2.布置作业。
见本书配套练习题。
课堂板书
教学反思 这节课是学生个体自主参与、合作探究的过程,同时也是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而教师只是充当着引导者、组织者的角色,引导学生去探究知识,这样的教学不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提高了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