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题带解析】陕西省安康市高新中学2021届高三8月摸底(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选择题带解析】陕西省安康市高新中学2021届高三8月摸底(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45.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9-02 17:13:38

文档简介

高三历史参考答案
题号12
0111213
答案CAC
题号141516171819202122282425
答案BBAc
26.(1)特点:受儒家思想影响;形成力量强大的集团(或力量强大):对皇权形成制约:
形成各种派系。(4分)
原因:明朝晩期官场腐败,吏治黑暗;文官制度仅凭道德约束而缺乏科学化的技术支撑:文
官政治单纯以道德和绝对的集杈治理国家,缺少硬性的法律条款,造成了道德的政治化和泛
化:用崇高的理想来解决问题,导致体制的僵化。(6分,答出三点即可)
(2)官员选拔方式落后,官僚体系素乱:代议制的发展和完善:工业革命的开展,工业资
产阶级力量壮大;借鉴其他国家(或民族)先进的选官制度:启蒙思想和近代科学的发展
分,答出三点即可)
(3)中国:主要受儒家思想影响,本质上服务于封建王权。(2分)英国:独立于各党派
终身任职;理论实用并重:录取方式灵活,成为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2分)
27.示例:论题:近现代中国收回主权的过程历时漫长,主要以渐进和平的外交方式实现
是历届政府前后相继,共同努力的结果。(2分)
阐述:近代中国历史既是屈辱的殖民史,也是奋进的抗争史,主权丧失伴随着收回主权的斗
争。自民国以来,中国不断进行收回主权的斗争,1949年结束半殖民地状态后又陆续收回
一些主权,在近百年时间里,历届政府付出了艰辛的外交努力。历届政府善于抓住历史契机
并且善于主动创造机会,如北洋政府借助一战、武汉国民政府借助北伐战争、南京国民政府
借助二战、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借助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逐步挽回国家主权。
主权的丧失与挽回过程折射出国家命运的起伏,民国以来,随着近代化进程的展开与融入国
际进程的加快,中国国力逐渐增强,国际地位逐步提升,这是收回国家主权的坚实基础。总
之,中国近代收回主权的过程,一方面反映了中国近代历史的变迁,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中国
国际地位的提高。(10分)
(注:示例仅作参考,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得分)
28.(1)古代中国对广阔的太平洋认识很少;中国主要是农耕文明,对海洋需求较少:封建统
治者实行重农抑商,限制对外贸易。(6分)
②2)随着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西方国家开辟新航路,加紧抢占殖民地,发展海上贸易,世
界的孤立状况被打破,逐步走向整体:工业革命后,欧美国家经济迅速发展,各地经济联系
日益密切,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落后地区逐步被纳入世界体系中,对其发展造成了
双重”的影响;西方国家间为争夺殖民霸权、海上霸权和世界霸权的斗争日趋激烈,国际
关系日益紧张。(6分)安康市高新中学2021届高三八月摸底考试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左传?定公》记载,周初曾经俘虏了以职业为姓氏的工商业者(见下表)。这说明当时
A.姓氏与职业具备了必然联系
B.手工业和商业出现合一趋势
C.手工业生产已出现专业分工
D.职业和身份已形成世代相传
2.瞿兑之在《秦汉史纂》中指出:“中国成为一统国,自秦启之,而汉承之,虽遇乱世,终犹心焉一统,
人人皆拭目翘足以为庶几复见太平。二千年来如一日,此秦汉之所赐也。”据此,该学者强调秦
汉时期
A.奠定了中国封建时代统一的基础
B.大一统王朝出现具有一定合理性
C.形成专制制度和思想文化的统一
D.思想嬗替是王朝取得成功的经验
3.“王朝初年出现的中央政府机构包括许多有汉代名称的官署,但这一机构的许多方面是新的,已
经预先呈现出唐代中央政府的轮廓。”材料中的“轮廓”
A.加强了中央集权
B.扩大了官吏人才来源
C.保证了皇权独尊
D.体现了决策的民主性
4.下表是根据《宋史》按籍贯统计的北宋人传(正传和循吏传)官员地域分布情况。据此可知
A.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具有渐进性
B.北宋时期北民南迁促进了南方开发
C.北宋时期北方总人口数量日渐减少
D.北宋后期官吏减少缓解了财政负担
5.“军国重事,无不领之。此由中央政府常派重臣镇压地方之上,实为一种变相之封建。而汉、唐
州郡地方政府之地位,渺不再得。此制大体上为明、清所承袭,于地方政事之推进,有莫大损害。
自此遂只有中央临制地方,而中央、地方共同推行国政之意义遂失。”这说明该制度
A.地方缺乏自主,不利地方政事推进
B.是中央派出机构,非地方行政机构
C.所辖地区广阔,并且拥有较大权力
D.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为后世沿用
6.在整个18世纪,中国一直是世界上白银的“最终归宿”。乾隆年间,关税收入已占清政府财政收入的1/10。特别是粤海关的税收发展极快,自1783年以来,跃居户部税关之首,至嘉庆年间已
相当于全国财政收人的1/4。这反映了
A.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迅速
B.清政府的海关关税税率日渐提高
C.清放弃闭关锁国的政策
D.中国商品在世界市场有竞争优势
7.李剑农在《中国近百年政治史》写道:“因为太平军所占领的,只有各都会城镇;纵使有些乡区地
方,也在他们的政令管辖之下,但当军事扰攘之时,人民心理对太平军尚怀反感;这种制度,实无
施行的可能。”这段材料
A.体现了农民阶级反封建的愿望
B.反映该制度无法施行的客观因素
C.表明该制度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D.揭示了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根源
8.左宗棠在给清政府的奏折中说:“自洋船准载北货,行销各口,北地货价腾贵。江浙大商......不
能减价以敌洋商......是非设局急造轮船不为功。船成之后,不妨装载商货,借以捕盗而护商。”
左宗棠在此强调
A.创办洋务企业应该以民用为主
B.实现对外贸易顺差,必须造船
C.清廷应缓解区域发展的不平衡
D.清政府应急造轮船,以敌洋商
9.1899年,南通大生纱厂开业后,不仅刺激了附近地区的棉花生产,其生产的机纱也推动了农民家庭
手工棉纺织业的演变和发展。而通海地区农民扩大土布生产而产生的对机纱的大量需求,又在大生纱厂濒临破产之际挽救了工厂,并推动它走上迅速扩展之路。上述现象说明
A.农工互动关系有利于近代经济的发展
B.手工棉纺织业阻碍了洋纱、洋布的进口
C.近代手工棉纺织生产实现了质的突破
D.近代棉纺织工业品主要在国内市场销售
10.下表是1920年新式产业与传统产业所占产值的比重,据此可知当时
A.新式产业的工业化水平不断提高
B.生产方式的近代化程度较低
C.经济结构不合理的局面逐渐改善
D.传统产业的比重呈下降趋势
11.有学者在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研究中指出:“所谓分权制衡是双向互动的。撰诸参议员之本意,大概是想操政治上之主动,制人而不受制于人。殊不知这种做法却因与其鼓吹的分权制衡理论不相吻合,不但不能收限制行政首脑之效,反而授人以柄,引起反对派的激烈反对。”作
者旨在强调
A.该法在政体设计上存在缺陷
B.革命派内部存在着分歧
C.行政权有效地制约了立法权
D.政体的选择是因人立法
12.桂系首领李宗仁在回忆录中写道:蒋介石“屯兵湘北,任共军西行,然后中央军缓缓南下,迫使共军入桂。”白崇禧讲得更坦率:“管他呢,有匪有我,无匪无我。我为什么顶着湿锅盖为他造机会?
不如留着朱毛,我们还有发展的机会。”李宗仁与白崇禧的分析
A.反映了蒋桂矛盾不可调和
B.不利国家统一与革命事业发展
C.客观上有利于红军的长征
D.不利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
13.右图是20世纪50年代的漫画,该作品
A.表明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到来
B.表达了工业落后面貌改变后的喜悦
C.反映国家开展经济建设的计划性
D.体现了民众交通工具实现巨大飞跃
14.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一方面拒绝了台湾国民党当局提出的让美军“协防(金门、马祖、大陈等)外岛”的要求,另一方面建议国民党政府弃守外岛,退守台湾、澎湖。美国这一政策
A.有助于缓和海峡两岸的紧张局势
B.企图造成台湾与大陆分裂的事实
C.表明其无意于插手台湾地区事务
D.客观上有利于大陆武力解放台湾
15.改革开放之初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所有权归集体,承包经营权归农户,称为“两权分离”。
2016年,国务院决定将土地承包经营权再分为承包权和经营权,形成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
“三权分置”的格局。这一变化
A.促进农村生产关系发生根本性变革
B.展现了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持久活力
C.标志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终结
D.从法律上肯定了农民对土地的所有权
16.下表为改革开放以来法制建设成就表。由此可推知,三个时期法制建设的共同点是
A.注重经济立法
B.突出社会立法
C.维护国家统一
D.完善法律程序
17.公元前287年,为了弥补《十二铜表法》对财产侵害问题上规定的不足,颁布《阿奎利亚法》。规定:“因违法杀害他人的奴隶、四足动物或家畜,按照它们被杀前一年中的最高价格予以赔偿,
而对其他财物的损害,以它们在最后30天中的最高价格为准。”这一规定
A.限制了奴隶主贵族的特权
B.促进了罗马商品经济的发展
C.是罗马法趋于理性的体现
D.体现了对生命和财产的尊重
18.15世纪以后,西欧商人用美洲白银换取中国的黄金,由于中国和日本的金银比价不同,再用中
国黄金到日本换取更多的白银从中赚取差价,所获高额利润就地购买中国、印度、东南亚等地
的商品然后再高价转卖到欧洲和美洲。这种现象出现的历史背景是
A.价格革命导致了物价暴涨
B.全球商品交流网络开始形成
C.工业革命使社会财富增加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渐成熟
19.荷兰东印度公司采用股份制向全社会募集资金;而1609年建立的荷兰阿姆斯特丹银行,广泛
地收集社会闲散资金。股份制和金融业的发展把广大居民的利益和海外贸易直接结合起来,
荷兰全国从上到下各阶层都卷人海上贸易的大潮中。根据材料,可以得出
A.新航路开辟推动了荷兰商业发展
B.股份制与金融业结合开启了海外贸易
C.股份制推动了荷兰金融业的发展
D.革新经营方式促进了商业资本的发展
20.埃德温?查平在他1854年出版的《城市生活的道德面相》指出:“城市揭露了事情的道德目标,
汇集了生活中的大量问题......当人们聚集在一起时,他们中的高尚与邪恶都被集中激发出来,
暴露于表面......城市是原则的大课堂,因为它给原则提供了尖锐的考验。”这表明城市化进程
A.必然伴随着社会矛盾的激化
B.引发了道德标准与原则的混乱
C.要求社会治理的革新与进步
D.表现为高尚与邪恶的和谐统一
21.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联邦参议员每州两名,由各州议会选出;总统由每州的选举人团间接选举
产生;最高法院法官由总统提名、参议院同意后,再由总统任命产生。这样规定的主要目的是
A.实践三权分立的政治理想
B.构建民主共和的政治框架
C.为防止多数人民主的暴政
D.防止联邦政府权力专制化
22.在俄国十月革命前夜,布尔什维克党的机关报《工人之路》以通栏标题向人民发出号召:“把唯一彻底的和坚忍不拔的革命党――布尔什维克选进立宪会议”该“号召”
A.坚持了巴黎公社的基本原则
B.根据形势变化调整斗争策略
C.提出武力推翻临时政府统治
D.力图通过和平方式取得政权
23.冷战时期最后一任中央情报局局长罗伯特?盖茨说:“总的来看,中情局对美国取得冷战胜利
做出了巨大贡献。它是美国在第三世界代理人战争中的一把利剑,为苏联和东欧国家持不同
政见者和反对派提供了帮助和支持......中情局成功地甚至完善地完成了总统交给它的任务。”
这说明
A.中情局是对苏“冷战”先锋
B.中情局的“和平演变”手段直接导致了苏联的解体
C.美国对苏“冷战”多措并举
D.挑动与利用内部冲突是美国打击对手的重要手段
24.学界一般认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不结盟运动的作用和影响,会因其作为“中间地带”的战略
地位不复存在而削弱。但从1961年以来,其成员国已由最初的25国发展到1993年的107国
和目前的120国。不结盟运动成员国数目的不断增加反映了
A.冷战在一定时期内的长期存在
B.南北对话与合作向纵深发展
C.区域经济集团化发展速度加快
D.第三世界国家存在共同利益
25.王逸舟教授指出:“不能不承认,多极化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既带来机会,也可能
造成麻烦和不确定性”。下列属于消极面的是
A.美国通过多种手段建立单一霸权
B.个别国家处心积虑地谋求大国地位
C.导致国际社会领导权的逐步削弱
D.联合国等国际组织被少数大国控制
第II卷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6.(2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文官们自应形成一个具有共同思想的集团。他们都知道施政出于仁民爱物之心,亦即同情和怜恤之心,文官各人行动全凭儒家简单粗浅而又无法固定的原则所限制。多少
年来,文官已经形成了一种强大的力量,强迫坐在宝座上的皇帝在处理政务时摈斥他个人的意志。皇帝没有办法抵御这种力量,因为他的权威产生于百官的俯伏跪拜之中,他实际上所能控制的则至为微薄。万历皇帝明白了自己立常洵的计划不能成功,就心灰意懒,对这个操纵实际的官僚集团日益疏远。采取了长期怠工的消极对抗。
各式各样的社会关系也使他们结成小集团。出生于一省一县,是为“乡谊”。同一年考中举人或进士,是为“年谊”。婚姻关系,包括男女双方的远亲近属,是为“姻谊”。这多种的“谊”
是形成文官派系的一个主要原因。因此明朝的历史只好在这里作悲剧性的结束,即万历丁亥
年的年鉴,是为历史上一部失败的总记录。
——摘编自黄仁宇《万历十五年》
材料二
政治恩赐制是中世纪及近代英国任用官员的主要方式,表现为政府官员不是通
过考试,而是君主以恩赐方式将宫廷及政府官职授予其信任的贵族。……到了18世纪末,由于“恩赐制”的影响,文官系统相当紊乱……1854年,由当时的国会议员诺斯科特和杜维廉根据广泛的调查,提出了一项改革文官制度的方案,即著名的“诺斯科特一杜维廉报告”。……这样英国的近现代文官制度开始逐步建立起来。一个相对独立于各个党派的文官团体开始逐步形成,成为英国政治力量中最为稳定的一部分。……在英国,常任文官实行公开竞考、择优录取
的原则,这同时也是西方国家文官制度中最具代表性的原则之一。文官选拔考试的一般形式
包括笔试、口试以及实际操作考试等。考试分两轮,首轮考试一般多采用笔试,复试则按所招文官的职位、类别的不同,采取相对灵活的录取方式。文官一经录用,非经法定事由或辞职,即可任职终身。
——摘编自阎照祥《英国政治制度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明朝文官政治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黄仁宇为什么说“万历丁亥
年的年鉴,是为历史上一部失败的总记录”。(10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中期英国文官制度改革的原因。(6分)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西文官制度的不同之处。(4分)
27.(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时间
政府
收回主权史实
1917年
北京北洋政府
取消德国在华驻兵权,收回天津、汉口德租界,废除德国、奥匈帝国领事裁判权
1926年
北京北洋政府
取消芬兰领事裁判权、协定关税权
1927年
武汉国民政府
收回汉口、九江英租界
1928年
南京国民政府
除日本外,各主要国家均承认中国关税自主权
1929年
南京国民政府
收回天津比租界,正式收回镇江英租界
1930年
南京国民政府
中国全面实现关税自主权,正式收回厦门英租界,收回威海
卫英国租借地
1943年
南京国民政府
收回上海、厦门公共租界,收回天津、广州英租界,废除英美
在华领事裁判权
1955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
收回苏联租借旅顺海军基地
1997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
收回英占香港地区
199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
收回葡占澳门地区
——摘编自王建朗《中国废除不平等条约的历史考察》
阅读材料,从中提取相关历史信息,自行拟定一个具体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8.(1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们有漫长的海岸线,但我们缺少像地中海、波斯湾这样的内海,我们面对的是渺渺的太平洋,这对古人来说是没法被利用的,我们只有一个内海——渤海湾,太小了。海洋对于中华民族来说,虽然很靠近,实际比较陌生,主要是打渔、晒盐,是烟波浩渺、难于了解的地方,很难进行运输、航行,海洋就没有充分的发挥起来。中原部位的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就是农耕文明。
——余秋雨《<论语>亲切如外公给我的信》
材料二
1492年哥伦布航海发现美洲的“地理大发现”和其后的一系列航海大发现,宣告了西方殖民时代和海洋瓜分时代的开始。……在此背景下,西方军事思想突破了以前狭隘的理论视野,逐渐具备了全球性的战略眼光。……马汉的“海权论”把国家的战略利益与海洋权
益紧密结合在一起,为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通过控制海洋进而控制世界打下了理论基础。
……从本质上说,马汉的“海权论”是地理大发现的产物,具有全球性和世界性眼光,这是区别
于以往任何时代的军事思想的一个重要特点。
——《近代以来西方军事思想创新的主要特点》
材料三
19世纪70年代,清统治集团内部展开了海防问题的大讨论。直隶总督李鸿章以变局观分析了中国面对“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认为“居今日而欲整顿海防,舍变法与用人,别无下手之方”。1875年清廷发布上谕,称“海防关系紧要,既为目前当务之急,又属国家久远之图”,正式决定创办近代海军,任命李鸿章、沈葆祯分别督办北洋、南洋海防事宜。自是年起,清政府先后向英法两国订购军舰,并在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自造军舰。1876年起陆续派遣
学生分赴英法各国学习海军,又在沿海一带陆续开设海军学堂,学习英文、几何、代数、驾驶、天
文、海图、算法等诸务。
——《清朝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代中国没有很好利用海洋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西方国家“把国家的战略利益与海洋权益紧密结合”
带来的影响。(6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清政府筹建近代海军进行简要评价。(6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