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业与乐业
【教学目标】
1.理解《敬业与乐业》的主旨。
2.积累经典语句、格言。
3.学习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这两种论证方法。
4.体会演讲和口语的特色。
【教学建议】
学习课文前,教师可以简单地介绍演讲常识和文章的写作背景,为深入学习课文内容作铺垫。学习时,首先整体感知课文,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然后明确“敬业”“乐业”的内涵以及它们的重要性。本课的难点是对“敬业与乐业”精神的真切领悟与质疑问难,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体验,组织研讨和辩论。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敬业与乐业》是梁启超九十多年前,在上海中华职业学校为学生所做的一次讲演。上海中华职业学校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以试验、总结、推广职业教育而著称的一所中等专业学校。以黄炎培提出的“敬业乐群”为校训,提倡“手脑并用”“双手万能”,重视理论联系实际,重视生产劳动实习和职业道德培养,强调教育与社会的联系,有优良的传统和校风。在我国封建社会,人们奉行“学而优则仕”,鄙视普通职业,尤其是体力劳动,梁启超正是为了矫正这种世风,才在这个学校发表了这次演说。虽然已经过去九十多年了,但梁启超先生这次讲演的内容对今天的我们仍然具有教育意义。
二、指导学生阅读课文
要求:
1.把不理解的字词,难懂的语句做上记号。
2.试把每一段的段意归纳出来。
3.课文中多处引用《论语》《礼记》《老子》《庄子》中的论述。逐一抄录这些论述,认真想一想它们的意思。
三、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结构
1.先请学生讲一讲自己归纳的段落大意,然后发动学生评议。
2.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小结。
全文共9段,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提出“敬业、乐业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的中心论点。
第二部分(2~8):论述敬业、乐业的重要性。
第一层(2~5):论有业的必要性。
第二层(6~7):论敬业的重要性。
第三层(8):论乐业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9):用“责任心”和“趣味”总结全文旨意,勉励人敬业、乐业。
四、引导学生讨论归纳
1.文章为证明论点运用了哪几种论据?
明确:
课文论据丰富多样,可分为两大类:
第一类是事实论据,包括所引的各种事例,有的详细叙述,有的简略提及,最简的甚至只有一句话。哪些该详,哪些该略,全看论证的需要而定。这类论据是使论点令人信服的基本依据,所以必须真实可信、充分确凿。
第二类是理论论据,包括名人言论、俗语格言等。因为提出言论的这些名人有一定的权威性,俗语格言被人们普遍认可,所以这类论据也有比较强的说服力。
2.通过本文的学习,你认为演讲有哪些特点?
明确:(1)演讲的基本知识:演讲是以口语表达的方式面对听众,就某一问题发表自己观点,阐述某一事理的活动。演讲不仅是宣传和动员群众的手段,而且还是阐明理论观点、发表学术见解的一种手段,同时又是锻炼和培养口才的一种手段。
(2)演讲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要求:①认清对象,确立主旨。这里讲的是针对性。演讲是直接面对听众交流思想和感情,所以必须了解听众对象,认清环境场合,明确演讲的主旨。“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对于演讲尤为重要。②思路清晰,节奏明快。③感情充沛,例证动人。④语言准确,形象生动。
五、课堂演讲训练——谈“敬学”
1.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2.每组选派代表发言
六、布置作业
1.摘引文中“做”必产生“趣味”所陈述的四项原因。
2.列表说明“敬业”“乐业”这两个分论点和中心论点的关系。
3.完成课后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