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楼记
【教学目标】
1.了解文章景物描写的方法和作用,把握作者精妙的构思,正确理解名言警句的深刻内涵。
2.在感受作者的胸襟、抱负的同时,体会作者的政治理想,引导学生对人生进行思考。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每次读《岳阳楼记》,或是讲《岳阳楼记》,我的心中都充盈着一种激动,一种豪迈,甚至是一种敬畏……这篇文章让我心胸开阔,让我的心灵得到净化,同时也让我获得无比的愉悦。今天我就和大家一起来分享这份激动与快乐。
二、研读课文
(一)第一段。
1.学生朗读。
2.这段话写了什么内容?仅仅交代写作缘由吗?介绍滕子京当时的处境,引导学生理解范仲淹《岳阳楼记》中包含的对朋友的劝勉之情,也暗寓自勉之意。
(板书:一、叙缘由,寓劝勉之意。)
(二)第二段。
1.学生齐读。
2.品味写景语句。
(1)“衔远山,吞长江”,写出了洞庭湖磅礴的气势。
(2)“浩浩汤汤”写出了水大流急。
(3)“横无际涯”显示了洞庭湖的宏伟气魄。
3.“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范仲淹是怎样另辟蹊径的呢?
明确: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
(三)第三、四段。
1.哪两句话写了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应该怎样读?
明确:“登斯楼也,则有……感极而悲者矣。”降调、稍慢,表现苦闷与忧伤。
“登斯楼也,则有……其喜洋洋者矣。”升调、略快,表现欢乐与陶醉。
2.作者是怎样表现迁客骚人的“悲”“喜”之情的?
明确:分别描写了阴、晴之景来烘托、渲染。
(板书:二、绘美景,衬悲喜之情。)
3.作者选取了哪些景物来渲染或悲或喜的气氛?
明确:
悲:淫雨、阴风、浊浪,天地昏暗,日月无光,狂风呼啸,野兽哀号。
喜:白天,阳光明媚,湖面平静,自由的小鸟,欢快的游鱼,生机盎然的芳草;晚上,皓月当空,渔歌悠扬,令人沉醉。
4.赏析第三、四段中精彩的词句。
(1)“虎啸猿啼”烘托了凄凉的气氛。古人经常在诗文中用猿啼来写悲伤之情。如郦道元在《三峡》中写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2)“浮光跃金,静影沉璧”运用了比喻、对偶的修辞手法,不但生动形象,而且一动一静,相映成趣。
(四)第五段。
1.怎样理解“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明确:这是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奉献精神,是我们民族的精神财富。
2.引入《宋史》里关于范仲淹的简略介绍,引导学生理解范仲淹的政治抱负。
明确:“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的心声,是他一生为之奋斗的准则,他把一腔忧国忧民之情融入这篇《岳阳楼记》中,自励励人。
(板书:三、抒胸怀,明忧乐之志。)
(五)小结。
作者先叙述写作缘由,再描绘洞庭美景来渲染迁客骚人的悲喜之情,再从古仁人与迁客骚人的比较中,水到渠成地揭示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融记叙、描写、抒情、议论为一体,构思巧妙,别具匠心。
三、拓展延伸
1.引导学生列举“古仁人”的例子,深刻理解他们“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
2.讨论:我们都是普通人,还需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吗?
明确:“先忧后乐”并不只是国家领导的事,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责任与义务。“聚沙成塔”,一人一件小事,就可以改变整个国家。
(板书:四、心存高远志,脚踏实地行。)
四、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背诵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