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醉翁亭记》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1《醉翁亭记》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14.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9-02 16:56: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醉翁亭记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研讨和探究,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
2.了解本文写景的顺序及手法。
3.体会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进一步理解文章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自然之美。
2.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和表达能力。
【课前准备】
学生熟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并搜集有关醉翁亭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有许许多多的名山大川和名胜古迹。同学们,你们有过哪些美好的旅游经历?能不能给大家讲一讲?(学生自由发言)和大家一样,我国古代的许多文学家也喜欢纵情山水,并用优美的文字记录自己的所见所感。今天,我们就跟随宋代文学家欧阳修到醉翁亭去游览一番。
二、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
2.教师设置问题,学生思考回答。
(1)此亭为什么叫醉翁亭?你能不能根据自己收集到的资料给大家讲一讲?
明确:庆历五年(1045),欧阳修来到滁州,认识了琅琊寺的智仙和尚,并很快结为知音。为了便于欧阳修游玩,智仙特意在山麓建造了一座小亭,欧阳修亲为作记,这就是有名的《醉翁亭记》。从此,欧阳修常同朋友到亭中游乐饮酒,“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亭”因此得名。欧阳修不仅在此饮酒,也常在此办公。有诗赞曰:“为政风流乐岁丰,每将公事了亭中。”
(2)如果我们要到醉翁亭去游览,应当怎样走?
明确:滁州——琅琊山——酿泉——醉翁亭。
(3)作者觉得此处的景色如何?从哪里能够看出来?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作者认为这里的风景十分优美。如朝暮变化之美,作者写了醉翁亭早晚变化的优美景色。“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日上东山,阳光奔泻大地。蓊郁的树林本来被薄纱般的雾气笼罩,经日光一照,雾释露消,又显出清新翠绿的颜色。而到了傍晚,日下西山,暮霭遍地,岩石穴壑一片昏暗。本文表达了作者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
(4)你认为太守欧阳修是一个怎样的人?
明确:太守是一位随遇而安、喜欢游玩、热爱山水、与民同乐的人。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对发言者给予点评)
3.学生对课文内容质疑并讨论解答。
三、研读与赏析
1.品味语言:找出文中写景的句子,结合自己的感受说一说好在哪里。(学生自由发言)
示例:“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景色的秀美多变。
2.重点探究:作者写景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运用了什么手法?(学生合作探究)
明确:写醉翁亭的环境采用由面到点、自远而近的顺序,把读者一步步引入佳境;写山间富于变化的景色,采用从早到晚、从春到冬的顺序,让读者体味“景不同,而乐亦无穷”的妙处;写滁人、太守游山玩水,采用从外到内的顺序,让读者从头到尾领略到一幅欢乐升平的景象。这样不仅景物描写清晰,而且有利于一步步突出主题。全文由一个“乐”字贯串,因景美而乐,因乐而更觉景美,景中有情,情亦有景,由景生情,情景交融。
3.比较阅读:本文和《岳阳楼记》两篇文章的作者在经历上有许多相似之处,请你比较一下两篇文章在思想内容、写法方面有哪些异同。(学生合作探究,教师适当点拨)
明确:
同:《岳阳楼记》表现了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理想,《醉翁亭记》 抒发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这两种思想境界都反映了作者心系百姓的情怀,都是积极向上的,很可贵。两文的作者都是借景来抒发自己的抱负和情怀。
异:《岳阳楼记》的作者主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以此规劝滕子京,并勉励自己,胸襟更为博大,境界更为崇高。而《醉翁亭记》多少含有寄情山水、排遣苦闷的情怀。
四、拓展延伸
请你写一篇导游词,向大家介绍一下醉翁亭。
五、布置作业
抄写并背诵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