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教案
【教学目标】
1.正确解释“酬”“弃置”“空吟”“翻似”“歌”“长”等词的意思。
2.简要评析“用典”在诗中的作用。
3.正确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并产生认同感。
4.有感情地背诵诗歌。
【教学重点】
能够说出诗中名句的含义及其所包含的哲理。
【教学过程】
一、背景导入——刘柳贬谪
《小石潭记》是一篇著名的贬谪文学作品,其作者是谁?(生答“柳宗元”)柳宗元有个要好的朋友也被贬官,他们在诗坛上并称“刘柳”,这个好朋友是谁呢?(生答“刘禹锡”)刘禹锡多次遭贬后,还遇到了同样遭贬的白居易,后人称他们是“刘白”。同是天涯沦落人,于是就有了本诗的故事。
二、朗读白诗——感受大意
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白居易
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
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
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诗歌大意:你为我举起酒杯斟满酒,咱们同饮共醉,我为你拿起筷子敲击碗碟吟唱诗歌。可惜你写诗才华堪称国手也是徒然无用,命运不由人,出不了头谁都无可奈何。放眼望去处处风光你却长守寂寞,满朝文武个个升官你却独自蹉跎。我也深知你才高名重,遭遇点不幸不算什么,但是二十三年的不幸损失实在是太多太多。
三、辨体解题——朗读探究
1.久别重逢,酒宴写诗,白居易先赠诗,刘禹锡后酬诗。可见,这是一首酬赠诗。面对白居易的同情和悲叹,刘禹锡是怎样酬答的呢?从题目“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可知哪些信息?
2.朗读诗歌,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是不是悲叹?教师范读,学生指名读,集体朗读。感情基调似乎不仅仅是悲叹,似乎与白诗不同。到底是什么呢?引出下文具体分析。
四、朗读探究——理解诗意
1.朗读前两句。首联“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承接白诗的哪句话而言?写出了什么内容?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二十三年折太多。”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写诗人自己被贬谪到巴山楚水这些荒凉的地区,二十三年来被朝廷抛弃置放在那里。刘禹锡想改革时弊,遭到打击,被贬到凄凉荒僻之地,其间苦楚可以想见。首联直抒胸臆。“凄凉地”和“弃置身”两个富有感彩的词句的渲染,把诗人抑制已久的心酸愤懑之情表现了出来。
2.朗读前四句。颔联运用了哪两个典故?请借助注释把它们概括出来,并说说所表达的感情。
明确:运用了“向秀作赋”和“王质烂柯”两个典故。“怀旧”句表达了诗人对受迫害的故友王叔文、柳宗元等人的悼念和对统治者的不满;“到乡”句抒发了诗人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慨。此联既暗示了自己贬谪时间的长久,又表现了世态的变迁,以及回归之后生疏而怅惘的心情。
3.朗读前六句。赏析颈联“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1)此联针对白诗的哪两句而言?
明确:针对白居易赠诗中“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两句而言。
(2)如何理解此联的字面意思?
明确:沉舟侧畔千帆竞发,病树前头万木争春。
(3)显然本诗不是以写景咏物为目的的诗歌,“沉舟”和“病树”指什么呢?
明确:“沉舟”和“病树”是比喻久遭贬谪的诗人自己。
4.朗读八句诗。尾联“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针对白诗的哪两句而言?此联有什么作用?
明确:“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此联点明酬赠之意,同时又与友人共勉,体现出诗人振作精神、顽强不屈、坚韧不拔的气概。
5.总结。
白居易对刘禹锡的遭遇充满同情和悲叹,而本诗前四句承接白诗,后四句翻出新意,表达出不同于白居易的思想。前四句的感情基调为:沉郁、愤慨、哀叹、愤懑。后四句的感情基调为:雄健、昂扬、雄浑、豪迈。
五、缘情探旨——刚健有力
面对白居易的同情和劝慰,诗人刘禹锡的情感变化是沉郁中见豪放,语调变化是从低沉到高昂。这种雄浑豪迈的诗歌风格让白居易大吃一惊,赞佩不已,你知道他给刘禹锡起的别名是什么吗?——“诗豪”。我们尝试用这种“沉郁中见豪放”“从低沉到高昂”的情感和语调来朗诵诗歌。这正是:乐天赠诗悲愁肠,梦得酬诗志昂扬,进退得失奈若何,人生需要正能量!(《学习酬赠诗有感》)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