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流的测量》教案
一.教材分析
电流在前两节学习时已有所涉及,但比较抽象,因为电流看不见、摸不着,学生难以形成电流的概念。本节课通过电流表测量电流的大小把电流相对形象化,让学生对电流有了感性认识,也为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打好基础。本节内容由“电流的强弱”和“电流的测量”两部分组成。
二.学生分析
学生对电流的认识有了一定的提高,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刚认识简单的串、并联电路的基础上,引入电流的强弱,学习使用电流表。主要是采用实验,观察、合作的方法。学生要学会:电流表的读数一定要看清量程和分度值,读数后面上不要忘带单位。正确使用电流表测量电流,避免出现错误的操作动作。这个课的关键是要让学生多动手做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多分析多思考,多画电路图了。
课前预习,1、电流的单位及单位换算。2、电流表的用途和符号。3、电流表的使用方法及读数方法。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电流的大小,知道电流的单位、符号,了解生活中一些用电器的工作电流。
(2)知道电流表的用途、符号,知道正确使用电流表的规则,并会将电流表正确接入电路中,画出相应的电路图。
(3)能认识电流表的量程,正确读出电流表的示数。
2、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合作,培养使用电学仪器的技能和良好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合作能力,使学生逐步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协作精神,增强对科学的热爱。
教学重点
1、正确读出电流表示数
2、电流表的正确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
把电流表正确地连入电路
四.教学器材:
电源、小灯泡一个,开关一个,电流表一个,导线若干
五.教学过程
(一)电流的强弱
1、引入新课
教师演示实验:一个由电池、灯泡、开关、导线构成的电路,当闭合开关时,灯泡发光,电路中有了电流。学生观察小灯泡的亮、暗。教师增加干电池的节数,学生再观察小灯泡的亮、暗。
教师小结:灯泡越亮表明电路中的电流越强,灯泡越暗表明电路中的电流越弱,即是说电流有强弱。
2、电流的强弱
学生阅读课本45页,了解如何表示电流的强弱?电流的单位是什么?知道一些常见的用电器中的一些电流。(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一、电流的物理意义:表示电流的强弱。
二、电流(I):
单位:安培,简称:安,符号:A
关系:
学生练习:课本48页,练习1
(二)电流的测量
引入:学生通过阅读课本,观察电流表,找出电流正确使用方法
学生阅读课本45页和46页,了解电流表有几个接线柱?几个量程?及如何正确使用电流表(学生自习,教师板书)
1.电流表与被测用电器要
联;
2.电流要从电流表的“
”接线柱流进,“
”接线柱流出;
3.不要超过电流表的
;
4.不要把电流表直接连到
上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引导总结。
学生练习:课本48页,练习3
学生实验前,先在课本练习的基础上连接实物图。课本48页,练习2
并且要求学生画出相应的电路图。
2.学生实验
学生在完成练习2的基础上,按照电路图接好电路测电流并且读出计数,要求做到:
(1)实验开始,开关要断开,接好电路检查确实无误的情况下才能合上开关。
(2)闭合开关瞬间要注意电流表计数是否超出量程
(3)实验中,为减少电池损耗,读取电流表的示数后要尽快断开电路
学生改变电流表在电路中的位置,测出电流,比较前后两次电流表示数是否有变化
3.教师小结
4.学生堂上练习
课本48页,练习4
5.学生拓展实验
拓展实验(1):
电流表与被测用电器并联,会有什么现象?先让学生接好两个灯泡的串联的电路图:
然后,再让电流表与L1并联:(注意,不能让电流表与L1和L2同时并联)
观察到的结果:L1不亮,L2发光。
等效电路图:(电流表相当于一条导线)
拓展实验(2):
发现灯L1较,灯L2较,他对这一现象的解释是:从正极出发,经过灯L1、L2逐渐变小,所以灯L1较,灯L2较;小欢认为小林的解释是错误的,她只利用图中的器材设计了实验,并根据实验现象说明小林的解释是错误的.在上面虚线框中,画出小欢所设计的实验电路图,根据
实验现象说明小林的解释是错误的.
答案:根据
L1比L2亮
实验现象说明小林的解释是错误的.
六.板书
一、电流的物理意义:表示电流的强弱。
二、电流(I):
单位:安培,简称:安,符号:A
关系:
三、电流表符号:
四、电流表的使用方法:
1.电流表与被测用电器要串联;
2.电流要从电流表的“+”接线柱流进,“—”接线柱流出;
3.不要超过电流表的量程;
4.不要把电流表直接连到电源的两极上
七.教学反思
(一)物理概念的形成
电流概念比较抽象,在认识电流大小的现象时,教师在教学应用了灯泡的亮暗知道电流的大小,同时通过日常生活常见的电流引导学生通过发热的程度大概知道电流大小,还可以提示在后面学习到磁力的方面也可以知道电流的大小。尽量引导学生从生活事例入手,注重培养学生用科学眼光来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态度和意识,体现从“生活走向科学的教学理念”。
(二)培养探究的能力
通过实验,让学生感受到灯泡亮时有电流通过,电流有大小,从而激发同学的探究兴趣,满足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在实验过程中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作用。学生在自主参与课堂教学,思维和动手能力得以发展,潜能得到充分挖掘,知识掌握更为牢固,能力得到培养。
(三)承前启后的作用
在授新课的同时也要为下一节课作好铺垫,本节课通过电流表测量电流的大小把电流相对形象化,让学生对电流有了感性认识,也为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打好基础。
(四)教学实践的体会
学生的实验总比教师的实验更有说服力,同时学生总会逆向思维,该节课设计了电流表使用不确时导致实验另一种效果,例如:
1.电流表与被测用电器并联;
2.电流要从电流表的“—”接线柱进,“+”接线柱出;
3.超过电流表的量程;
4.把电流表直接连到电源的两极上
以上实验的现象让学生记忆更为牢固,学生能完成的实验尽可能让学生合作完成,使学生体验发现规律的快乐,并且进一步增加学生的思考空间,对学生产生可持续发展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PAGE
第3页(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