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下语文 23.马说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八下语文 23.马说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9-03 09:26: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3 马说
1.了解“说”这种文体的特点。
2.反复朗读并背诵课文,积累重点文言词句。
3.理解“千里马”“伯乐”“食马者”的比喻义。体会托物寓意的写法。
重点:朗读课文,疏通文意,体会感情。
难点:理解托物寓意的写法。
一、导入新课
1.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古代有个善于相马的人是谁吗?(伯乐)俗语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今天我们就走进韩愈的《马说》。
2.学生代表介绍“说”的文体及作者韩愈。
二、整体感知
(一)因声求气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大声朗读全文两遍,把遇到的不懂的词句画出来。
2.学生代表范读课文。要求:注意听,字音读对了吗?停顿合适吗?是否读出了感情?
3.师生合作正音,讨论文句停顿,明确三段文字都用一个”也”字收住,它们分别表达了作者
——无限痛惜;愤怒谴责;深刻嘲讽的感情。
4.范读欣赏。
5.齐读课文。师点评朗读,明确:学文言文,通过朗读,去感觉文章的气韵。
(二)因文解字
1.学生自主翻译课文。要求:利用课下注释,口头翻译课文,标注出疑难字词句。
2.师生合作释疑,讨论辨析“骈、是、食、策、之”等文言词义。
明确:学文言文,把词语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揣摩它。
(三)因言寻意
1.思考:文章短短151个字,有一个字频繁地出现,饱含了作者的感情。是哪一个字?
明确:“不”字。
2.学生依次读出11个含有“不”的文句,教师板书。
3.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出11个“不”字句的感情。它们分别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感情?
4.师生合作,讨论作者寄予“伯乐、千里马、食马者”三者的不同形象与不同感情,教师板书。
明确:学文言文,通过品析文字,把握文章思想。
三、品读探究
(1)你能感受到作者对千里马怀有怎样的情感,对食马者持有什么态度吗?
作者不单将那复杂的情感挥洒在字里行间,也寄托在文中每段段末的“也”字上。
(2)再读课文,感受情感。
(3)千里马、伯乐和食马者分别比喻什么?
(4)结合写作背景理解本文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写作背景:韩愈初登仕途时,很不得志。曾三次上书宰相请求重用遭冷遇,甚至三次登门被守门人挡在门外。尽管如此,他仍然申明自己有“忧天下之心”,不会遁迹山林。后相继依附于节度使董晋和张建封幕下,郁郁不得志。
托物寓意:本文借千里马不遇伯乐,比喻贤才难遇明主,流露出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愤懑之情和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的控诉和讽刺。
四、背读积累
尝试用自己擅长的方法背诵课文,积累名篇。
五、迁移拓展
某网站的论坛中,楼主提出了一个议论的话题:“假如我是一匹千里马……”,你能回帖吗?
(结合当今社会现实,多角度发表观点)
正如同学们所说的那样,“人才”的自我推荐很重要。古代有“毛遂自荐”的故事,当代作家贾平凹也说:“人贵在自我发现。”我们应有推荐自己的勇气。人生能遇伯乐固然有助于成功,若不遇,我们也要勇于当自己的“伯乐”,凭着“天生我材必有用”的信心,厚积薄发,把握机遇,走向成功。
同学们,与韩愈相比,可以说我们个个都是幸运儿,因为我们生活在一个能“物尽其用,人尽其才”的社会。我们不用担心是否会被埋没,我们要做的是从现在开始就踏实努力,把自己打造成一匹真正的千里马,并积极把握机会,这样,广阔天地都会是你驰骋的疆域!
马说
这一课,我觉得重在调动学生的内心情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并由此感觉到现在学习生活的幸福和优越,从而激发学习的热情,也懂得了怎样追求幸福。课堂中学生学习劲头很大,气氛很好。拓展延伸一块将课本上的知识与当今现实社会联系起来,凸显了学以致用的教学理念。同时,有助于开启学生的思维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