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1.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课件 共6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1.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课件 共61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09-02 22:19:01

文档简介

(共36张PPT)
(1)善于观察,乐于动手;
(2)勤于思考,重在理解;
(3)联系实际,联系社会。
学习目标
2.
怎样才能学好物理呢?
1.
物理学是一门十分有趣的科学,它研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形形色色的物理现象。
声、光、热、力、电
知识回顾
第1章
第1节
课时1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一节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第一章
机械运动
学习目标
1.通过对长度的单位的学习掌握单位之间的换算;
2.通过实验操作,学会测量物体的长度;
3.通过练习使用刻度尺,掌握正确使用刻度尺的方法。
【重点】长度的测量。
【难点】长度的单位及单位的换算关系,会正确使用刻度尺。
学习目标
课堂导入
课堂导入
中心两个圆的面积一样大吗?
C
A
B
帽檐直径AB与帽子高度CD长度一样吗?
D
我们的视觉可靠吗?
新课引入
用眼观察两条线段一样长吗?
可见我们的感觉并不总是可靠的,估测也很难满足人们的需要,所以,要作出准确的判断,得到精确的数据,必须用测量仪器来测量。
运动场经常用的一种停表
比较精密的一种长度测量工具
新课引入
新知探究
1.
测量的意义以及单位
(1)测量的意义
仅凭感觉去判断,不一定正确,更谈不上准确。为了正确地认识周围的世界,准确地把握事物的特点,就需要借助仪器和工具帮助我们进行准确的测量。
例如:尺子、钟表、温度计、天平等都是我们常见的测量工具。
知识点
长度的单位
1
新知探究
新知探究
(2)
国际单位制
①测量就是将待测量与公认的基准进行比较。
测量的本质是一个比较的过程,测量某个物理量时用来进行比较的标准量叫做单位,为了方便国际交流,国际计量组织制定了一套国际统一的单位,叫做国际单位制(简称SI)。
0
cm
1
2
3
4
5
6
7
8
9
10
新知探究
新知探究
2.
长度的单位及其换算
1
m
1983年国际计量大会做出规定:光在真空中s内所经路程的长度定义为1m。
(1)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
符号m。
新知探究
新知探究
(2)常用单位及其换算
思考①:除了长度的基本单位米以外,我们还学过哪些长度单位?
另外,还有比毫米更小的单位:微米(
?m

、纳米(
nm

普通头发丝的直径一般在70微米左右。
1纳米相当于4倍原子大小,比单个细菌的长度还要小的多。
例如,测量铁路线的长度就需要更大的单位千米(km),比米小的单位:分米(
dm

、厘米(
cm

、毫米(
mm

新知探究
新知探究
做一做:回忆你知道的单位换算并写出来。
单位
符号
与米的换算关系
千米
km
1km=————m=————m

m
分米
dm
1dm=————m=————m
厘米
cm
1cm=————m=————m
毫米
mm
1mm=————m=————m
微米
?m
纳米
nm
1dm
1cm
0.75m
课桌高约
1000
103
10-1
0.1
10-2
0.01
10-3
0.001
1μm=0.000
001m=10-6m
1nm=0.000
000
001
m=10-9
m
新知探究
每下一级扩大10倍
每下一级扩大103倍
dm
m
cm
mm
km
m
mm
?m
nm








新知探究
(3)单位换算方法步骤
12μm=12×10-6m=1.2×10-5m
原单位
目标单位与原单位之间的进率
目标单位
数值不变
例如:12μm=————————m
1.2×10-5
新知探究
进行单位换算时,数字保持不变,乘以(或除以)目标单位与原单位之间的进率,将原单位改为目标单位即可。
典型例题1
下列长度的单位换算正确的是(
)
A.
2.5
m=2.5
m×100
cm=250
cm
B.
75
mm=75×10-3m=7.5×10-2
m
C.
42
cm==0.42
m
D.
24
m==0.024
km
解析:2.5m=2.5×100cm=250cm;75mm=75×10-3m=7.5×10-2m;
42cm=42×10-2=0.42m或42cm=
=0.42m;
24m=24×10-3km
=0.024
km或24m==0.024km。
B
估测练习
课桌高度约800_____,
中学生身高约1.6___,
教室每层楼高约3___,
教室门高约2___,
物理课本长约26____,
成人走两步的距离约15____。
新冠病毒的直径约125_____。
答案:mm;m;m;m;cm;dm;nm
新知探究
知识点
长度的测量
2
1.
常用的测量长度的工具
刻度尺
盒尺(卷尺)
三角尺
长度的基本测量工具:刻度尺
新知探究
比较精密的长度测量工具
游标卡尺
螺旋测微器
新知探究
2.
认识刻度尺
请同学们观察自己的刻度尺,找出零刻度线的位置、单位、相邻两个刻度线之间的长度以及它的测量范围。
零刻度线
单位
相邻两个刻度线之间的长度:0.1cm
测量范围:0~8cm
cm
新知探究
新知探究
(1)零刻度线:刻度尺的起始刻度线。使用任何有刻度的测量工具
和仪器之前,都应该先观察零刻度线的位置,观察零刻度线是否已经磨损。
(2)量程:刻度尺一次能测出的最大长度,即测量范围。
(3)分度值:相邻两刻度线之间的长度。它决定测量的精确程度,分度值越小测量结果越精确。
新知探究
2.
认识刻度尺
新知探究
实验
用刻度尺测量长度
1.
练习使用刻度尺
想一想:观察上图,说一说如何正确地使用刻度尺,你能总结正确使用刻度尺的注意事项吗?
0
cm
1
2
3
4
5
6
7
8
9
10
新知探究
新知探究
(1)会选:根据测量对象和测量要求选择适当量程和分度值的刻度尺。
①选量程:所选取的刻度尺的量程应尽量大于被测物体的长度。
②选分度值:根据测量精确度的要求,选择合适分度值的刻度尺。
安装玻璃门需选分度值为1毫米的刻度尺
测两地间的路程一般以千米为单位
新知探究
新知探究
0
cm
1
2
3
4
5
6
7
8
9
10
0
cm
1
2
3
4
5
6
7
8
9
10

×
你能找出错误的原因吗?
(2)会放:零刻度线要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刻度线要紧靠被测物体,与所测长度平行,不能歪斜。
新知探究
(1)零刻度线没有对准被测物体一端。
(2)刻度线没有紧靠被测物体。
(3)刻度尺没有与被测边平行。


×
×
×
新知探究
测量的时候,如果零刻度线已经磨损,此刻度尺还能用吗?应该怎么办?
0
1
2
3
4
5
6
7
8
9
10
能用。如果零刻度线已经磨损,可使某整数刻度线对齐物体一边,用物体另一边对准的刻度值减去这一整数的刻度值就可以得到物体的长度。
新知探究
零点修正法
新知探究
(3)会看: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尺的尺面垂直,正对刻度线。
×
×

新知探究
新知探究
2.78
cm
准确值:
估读值:
该物体的长度为:
2.7cm
0.08
cm
(5)会记:记录测量结果时,要有数字和单位,没有单位的记录是无意义的。
记录的测量结果应由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
新知探究
(4)会读:读数时要注意区分大格及小格的数目。读出准确值,并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数值=准确值+估计值。
准确值——准确读出的数字,由分度值决定。
估计值——准确值下一位,且仅有一位。
分度值0.1cm;
物体长度2.37cm。
分度值1cm;
物体长度2.4cm。
上边的刻度尺精确到_______,物体的长度_______厘米。
下边的刻度尺只能精确到________,物体的长度________________厘米。
新知探究
(1)使用分度值不同的刻度尺进行测量时,所达到的精确程度不同。
1毫米
4.25
1厘米
4.3(或4.2

特别提醒
新知探究
(2)测量结果的最后一位数字是估读数字,倒数第二个数字为所使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所在的位数。
测量某物体的长度时,测量结果是1.52m,则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_____,测量结果中的“1”
和“5”是从刻度尺上直接读出来的,是准确数字,“2”
是估读数字。
1dm
特别提醒
(3)对刻度尺读数时,应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估读值是“0”时不能省略。
物体长度为:
3.10cm
物体长度为:
4.00cm
特别提醒
动手做一做:测量物理课本和作业本的长度和宽度。
测量对象

度(cm)

度(cm)


作业本
18.30
26.12
25.80
18.42
2.
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
新知探究
一些长度和距离
链球菌半径
(3-5)×10-7m
珠穆朗玛峰海拔
8844.43m
人头发直径
约7×10-5m
地球半径
6.4×106m
一张纸的厚度
约10-4m
太阳半径
7×108m
我国铁路标准轨道
1.435m
银河系半径
7.6×1030m
小资料
新知探究
新知探究
正常成年人“一柞”(约20cm)、“一步”(约70cm)、“一庹”(约1.60m,成人两臂左右平伸时两手之间的距离),成年人的一拳宽为10cm,人们可以利用这些“尺”估测长度。
生活中,我们常常采用一些粗略的方法来测量长度。人体的哪些部位可以作为“尺”用来估测长度?
一柞
一庹
教室的宽度约为正常成年人的4庹,大约7米。
想想议议
(1)累积法——测量细铜丝的直径、一张纸的厚度等微小量常用累积法。
当被测长度较小,测量工具精度不够时,可将较小的物体累积起来,用刻度尺测量之后再求得单一长度。
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
知识拓展
(2)相互配合法——借助其它测量工具,把不可直接测量的长度转换为可用刻度尺测量的长度,适于测圆、圆柱体的直径和圆锥体的高。
(3)化曲为直法——适用于测较短的曲线,例如地图册上的铁路线长。
把弹性极小的细棉线重合到待测曲线上,标出起点和终点,然后拉直测量。
知识拓展
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
(4)轮滚法——测花坛或操场跑道的长度等常用轮滚法。
用已知周长的滚轮沿着待测曲线滚动,记下轮子圈数,可算出曲线长度。
课堂总结
长度的测量
单位:m、km、cm等
刻度尺的使用:
长度的特殊测量方法
累积法
相互配合法
化曲为直法
轮滚法
会选、会放、会看、会读、会记
课堂总结
课堂作业
1.
一只2B铅笔的长度大约是17.5______,一层楼的高度大约是3_____,课桌的高度大约是0.75_____。
cm
m
m
2.
一张纸的厚度约为70μm=_________m,某同学测得物理教材的长度为26.12cm,则他使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
1mm
7×10-5
课堂练习
3.
用如图所示的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这把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cm,所测物体的长度是____________cm。
0.1
3.56~3.59
课堂练习
课堂作业
4.
小宇在用刻度尺测量铅笔的长度时,特意从三个不同角度进行读数,如图所示。他发现三种读数结果并不一样。你认为正确的读数角度应该是图中的_______(选填“甲”“乙”或“丙”)。该铅笔的长度为________cm。
3.50

课堂作业
5.
用刻度尺测量铅笔的长度时,下列图中,关于刻度尺的使用方法正确的是(

D
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
6.
三个学生分别用三把刻度尺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结果分别为23.2cm、2.322dm和
0.23m,且这些都是正确的数据。则三把尺子的分度值分别为(  )
A.1cm、1dm、1m
B.1cm、1mm、1dm
C.1dm、1?m、1m
D.1dm、1mm、1dm
B
课堂练习
7.
你知道吗?人的身体中藏有很多“尺”,比如在通常情况下,人站立时身高大约是脚长的7倍。请你根据这一常识,设计一个方案,估测你的身高。
提示:先测量脚的长度,再将脚的长度乘以7大约就是你的身高。
课堂练习(共25张PPT)
学习目标
知识回顾
1、在下列数据后填上合适的单位:
(1)某同学的身高为1.64_____;
(2)课桌的高度为0.7_______;
(3)窗户玻璃厚度为2.5______;
(4)一根头发丝的直径为75______
2、用一把分度值为1cm的刻度尺测同一物体的长度,下列数据记录正确的是(

A.3.1dm
B.3.10dm
C.31cm
D.310.0mm
3.木块A的长度是_______厘米
2.35
第1章
第1节
课时2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一节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第一章
机械运动
学习目标
1.通过对时间的单位的学习掌握单位之间的换算;
2.会根据日常生活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测时间,会使用常用的工具测量时间。
3、停表的结构和使用。
学习目标
播放
暂停
停止
1.基本单位:秒,符号:s。
常用单位:年、月、天、小时(h)、分(min)、毫秒(ms)、微秒(μs)等。
2.单位换算:
1h=60min
1min=60s
三、时间的测量
1s=
103ms=
106?s
3.测量工具
(1)古代:日晷、沙漏
(2)现代:钟、表
(3)基本工具:停表
实验室和运动场测量时间的常用工具。
4.机械停表的使用
(1)表盘:
大盘(针长,单位s);小盘(针短,单位min)。
大盘分30s和60s两种。
(2)读数:
停表读数=小盘分读数+大盘秒读数。
若大盘是30s的,当分针过半刻度时,大盘读数加30s。
A
B
A
B


使用规则
读数示范
读出秒表分钟数
9
读出剩余部分的秒数
剩余值是否已过半刻度

39
最后测量值

579(秒)
数据处理
9
?
60
+
39
=
579(秒)
返回


使



使用前
转动秒表上端带滚花的手轮,
上紧发条
使用时
分为开始
停止
秒表清零
三步:
1
第一次按下手轮,开始记时,
指针开始走动;
2
第二次按下手轮,停止记时,
指针停止走动,读出时间,
读数时视线应垂直于所读刻度;
3
第三次按下手轮,秒表清零,
指针复位.
返回
思考与练习:
2.某次进行3000米长跑时,某一同学的成绩显示在电子停表上,如图5所示,他的成绩是

秒,换算为
秒,它的精确度是_____秒。
答案:9分35.07,575.07,0.01。
1、下列过程中,经历时间差不多1s的是(

A.人的眼睛眨一下的时间
B.人呼吸一次的时间
C.人打一次哈欠的时间
D.人的心脏跳动一次的时间
四、误差
1.定义:
2.误差产生原因:
3.减少误差的方法:
4.错误产生的原因:
5.减少错误的方法:
6.误差和错误的主要区别:
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总会有差别,这就是误差。
测量工具、测量方法、测量者
(1)多次测量求平均值(主要);
(2)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
(3)改进测量方法。
(1)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
(2)读数、记录结果时粗心。
采用正确的测量方法,可避免。
误差不是错误。误差不能避免,只能减少,而错误能避免。
某同学用毫米刻度尺测量物理课本的宽度,共测量4次,其结果分别为17.49
cm、17.50
cm、?
17.68
cm、17.51
cm,则物理课本的宽度应记作??
???____?cm.
多次测量取平均值以减小误差
一般测量至少三次
第1节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小结
一.长度的单位
1.国际单位:米(m)
2.常用单位:km、dm、cm、mm、μm、nm
3.基本关系
4.单位换算
二.长度的测量
1.工具:刻度尺
2.常见工具:三角尺、卷尺、
3.精确度较高的测量工具: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
4.正确使用刻度尺的方法:选、放、看、读、记
三、时间的测量
四、误差
五、测量长度的特殊方法
练习题
通常物体“热胀冷缩”,在常温下用钢尺正常测量铅笔长度读数为12.50cm,把钢尺放火上烤一烤后,立即再测量该物体的长度,则测量值可能为(

A.12.35cm
B.12.50cm
C.12.85cm
D.13.00cm
答案:A
通常物体“热胀冷缩”,当钢尺在常温下测量某物体长度读数为10.45cm,把钢尺放入冰箱冷冻1h后拿出,立即再测量该物体的长度,则测量值可能为(

A.10.39cm
B.10.42cm
C.10.45cm
D.10.51cm
答案:D
练习
1.如图所示是机械停表的表盘:
(1)停表大表盘一周的时间是____,分度值是_____;
小表盘一周的时间是________,分度值是____________。
(2)图中所示时间是_____________。
2.用停表测量,你的脉搏跳动10次所用的时间是_____s,1min内你的脉搏跳动的次数是_____次。
30s
0.1s
15min
0.5min
3min37.4s
4.7
128
练习
3.停表大表盘分度值是______,小表盘分度值是_____
读数是________

答案:
0.1s;
0.5min(或30s);
5min37.5s(或337.5s)
练习
4.高铁列车从甲地下午14:30出发,次日早晨6:10到达乙地,其间高铁列车运行的时间是__________。
15h40min
14:30
15:00
24:00
6:00
30min
6:10
9h
6h
10min
巩固练习
1、单位换算:
25㎡=______
d㎡=______
C㎡=______
m㎡
2.5h=_____min=______s
120s=_____min=______h
2、奥运会百米赛跑激动人心,成绩好坏通过比较用时多少来决定。下面计时工具最合适的是(

A.钟表
B.手表
C.分度值是0.1s的停表
D.分度值是0.01s的电子停表
有一位同学用毫米刻度尺先后四次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测量结果是1.41厘米,1.52厘米,1.42厘米,1.44厘米,测量结果有错误的是_________厘米,物体的长度是___________厘米。
1.42
1.52
1.某同学用同一把刻度尺对某物体的长度进行了四次测量,记录数据分别为12.50cm、12.52cm、12.29cm、12.51cm,这四次测量记录中,
_
__cm是错误的,根据测量数据,物体的长度应记录为______cm。
2.如图所示,停表的读数为 
 s.
12.29
337.5
12.51
思考与练习4
1.在用放大倍数为2×104倍的电子显微镜拍摄白鼠动物细胞结构的图片中,用刻度尺测得该细胞核直径约1.6cm,则该细胞核的实际直径约______m。某校一节课45min=_____h=_____s。中学生10次脉搏的时间大约为0.2_____。你平时走路的步幅约为50  。(后两空填上合适的物理量单位).
2.如图是小明用刻度尺测量一条形金属片长度的情形,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金属片的长度是 
 cm.
8×10-7
0.75
2.80
1mm
2700
S
min
思考与练习1
①王兰同学离开家时,家里钟表显示的时刻是7点12分,走到学校看到教室里的钟表显示7点24分,她走路用的时间是
min。
②某运动员800米中距离跑成绩可以用停表读出,如图所示,读数是多少?
答案:两个时刻显示数相减得
12
min。
答案:先读出小圆内分针示数:1分30秒,再读出大圆秒针示数:13.0秒,则实际时间是1分43.0秒或103.0秒。
误差与错误的区别
区别
误差
错误
产生原因
(1)跟测量工具的精确度有关。
(2)跟测量人读数的估计值不同有关。
(1)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
(2)读数、记录结果时粗心。
减小或避免
不可避免,只能减小。
减小方法:
(1)采用的精密的测量工具;
(2)改进测量方法;
(3)采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采用正确的测量方法,可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