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同步专题训练:13.1分子热运动同步练习(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同步专题训练:13.1分子热运动同步练习(word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09-02 22:21: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九年级全一册同步专题训练:13.1分子热运动同步练习
1.(2020·无锡)下列现象,不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的是(

A.水和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变小
B.红墨水在水中散开
C.铅块紧压后粘在一起
D.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吸引纸屑
2.在下列事例中,不属于分子运动的是(  )
A.一阵风吹来,刮得尘土满天飞扬?
B.将糖加入开水中,使之成为甜水
C.用食盐将青菜腌制成咸菜???
D.走进厨房,闻到一股饭菜香味
3.(2020春·昌平区期末)如图所示,两个相同瓶子的瓶口相对,之间用一块玻璃板隔开,上面的瓶中装有空气,下面的瓶中装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抽掉玻璃板,可以看到一段时间后,两个瓶中的气体会混合在一起,最后颜色变得均匀。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此现象是扩散现象
B.此现象能说明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
C.此现象能说明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斥力
D.颜色变得均匀后,两瓶中气体分子都停止运动
4.宏观的热现象如果用微观的分子动理论去分析,常常会得到全新的认识,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水的汽化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水分子运动越快,“外逃”到空气中的速度就越快?
B.冰直接变成水蒸气属于升华现象,冰块内部的水分子并未停止运动,一段时间后,冰中的水分子“悄悄外逃”到空气中了
C.气体能够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间隙
D.固体或液体物质不会自动缩小体积说明构成它们的分子间不存在引力
5.(2020·益阳)关于分子热运动的一些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的流速越快,水分子的热运动就越剧烈
B.水凝固成冰后,水分子仍然在做无规则的热运动
C.水很难被压缩,说明水分子间只有斥力没有引力
D.只有气体和液体才能发生扩散现象,固体不能发生扩散现象
6.打碎的玻璃靠在一起也不能“破镜重圆”,其原因是(  )
A.分子间的作用力因玻璃被打碎而消失?????B.玻璃的分子之间只有斥力而没有引力
C.玻璃表面太光滑?????????????
D.碎片间的距离大于分子发生相互吸引的距离
7.用分子的观点对下列现象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氧气被压缩装入钢瓶——分子间有间隔
B.破碎的玻璃无法复原——分子间存在斥力?
C.闻到路边怡人的花香——分子不停地运动
D.两块表面平滑的铅块紧压后会结合起来——分子间存在引力
8.关于分子间的作用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有引力???
B.只有斥力
C.既有引力又有斥力??D.既有引力又有斥力,且引力与斥力大小总相等
9.(2020·仙桃)关于分子动理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分子间同时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B.温度越低,分子的热运动越缓慢,当温度低到一定程度,分子的热运动会停止
C.通常液体分子之间的距离比气体的小,比固体的大
D.常见的物质是由大量的分子、原子构成的
10.用细线把很干净的玻璃板吊在弹簧测力计的下面,记住测力计的读数。使玻璃板水平接触水面,然后稍稍用力向上拉玻璃板,如图所示。则弹簧测力计的读数(  )
?
A.不变,因为玻璃板重力不变
B.变大,因为玻璃板沾水变重了
C.变小,因为玻璃板受到了浮力作用
D.变大,因为玻璃板与水的接触面之间存在分子引力
11.(2020春·东湖区校级期末)小明在学习“从粒子到宇亩”的知识后,有下列认识,其中正确的是(
)A.扫地时灰尘飞舞能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B.海绵容易被压缩能说明分子间有空隙
C.在探索比分子更小的微观粒子的历程中,卢瑟福首先发现了电子
D.两个表面光滑的铅块紧压后会粘在起,因为分子间存在引力
12.(2020.无锡模拟)下列小实验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A.沙粒放入水中,水变浑浊了,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B.将红墨水滴在不同温度的等量水中,通过现象能证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C.两玻璃使劲挤压无法合并成一块玻璃,说明分子间有斥力
D.用手捏海绵,海绵体积变小了,说明分子间有间隙
13.常见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扩散现象是由于分子    形成的。一定量的水和酒精混合总体积变小,是由于分子之间存在    。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是由于分子之间存在       。
16.饺子是中国的传统美食之一,在包、煮、吃的过程中包含许多物理知识:
(1)包饺子时,将面团擀成面皮,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2)煮饺子时,沉入水底的饺子看起来比实际的位置浅,这是光的
现象。
(3)吃饺子时,周围的人也能闻到香味,这是
现象。
14.(2020春·江宁区期中)如图所示,将两个表面光滑的铅块相互紧压,结果发现松开手后,它们黏在一起,这个现象说明:
;在挤压过程中,发现铅块很难被压缩,这是因为:
;将红墨水滴入水中,红墨水在水中逐渐扩散开,这说明分子处于
(选填“永不停息的运动“或“静止”)状态。
15.10mL的水和10mL的酒精混合,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20mL。这种现象用微观的分子理论分析,该现象说明了    和    。小朋友们喜欢“吹泡泡”游戏,五光十色的肥皂泡弹性好,不易破,这是分子间的    起了作用。
16.请指出图中的几个演示实验,通过演示现象能够说明什么问题.
?
(1)甲说明         ;
(2)乙说明         ;?
(3)丙说明         ;
(4)丁说明         。
17.电冰箱里的食物容易变干或相互“窜味”,从物理学角度分析,食物“窜味”属于    现象.铁棒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    力;同时铁棒也很难被拉伸,这是因为分子间同时也存在着相互作用的    力.?
18.(2020春·广陵区校级期末)小明和同学在研究分子动理论的相关实验。
(1)如图1,小明把一块表面干净的玻璃板挂在弹簧测力计的下面,测得示数为2.5N,手持弹簧测力计的上端,把玻璃板往下全部放入水中一定深度处,再慢慢提起弹簧测力计,当玻璃板即将离开水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
2.5N(大于/小于/等于),其中的原因是

(2)小华和小琴两个探究小组在进行酒精和水混合实验中,分别采用了两种不同的设备,小华小组用的是甲图2所示的一端开口的直玻璃管,小琴小组用的是乙图所示的下大上小的容器。两组同学在进行实验时,都应先注入一半体积的水,然后将另外一种液体注满设备。最后用食指堵住容器口并上下颠倒几次,发现容器中的液面降低,这说明了
。通过比较你觉得
小组的实验效果更好。
19.(2020·杭州)用力将端面已锉平的两块铅柱紧压在一起,然后将它们悬挂起来,并在下方挂一重物,发现两铅柱不分开(如图甲)。对此现象,小金有疑惑:两铅柱不分开的原因是大气压力造成还是其他引力造成?于是小金将图甲所示的铅柱与重物固定在一个玻璃钟罩内(如图乙),逐渐抽出钟罩内的空气。
(1)在抽气的过程中钟罩内气体的压强
(选填“逐渐变小”“一直不变”或“逐渐变大”)。
(2)在抽气的过程中,钟罩内两铅柱分开了,则
(选填“能”或“不能”)确定图甲所示的两铅柱间有其他引力存在。
(3)如果在抽成真空时,钟罩内两铅柱也不分开,则
(选填“能”或“不能”)确定图甲所示的两铅柱间有其他引力存在。
20.(2019秋·朝阳区校级月考)如图所示,是我们学习分子动理论时做过的一些实验。
(1)图甲中硫酸铜溶液与清水放置几天之后,两种液体混合均匀了,这是
现象。
(2)图乙玻璃板的下表面接触水面,向上拉动时会发现弹簧测力计示数
玻璃板的重力。
(3)图丙中水和酒精充分混合后的总体积
混合前水和酒精的总体积。
(4)图丁中两个铅块紧压后就会结合在一起,说明分子间存在

九年级全一册同步专题训练:13.1分子热运动同步练习
1.(2020·无锡)下列现象,不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的是(

A.水和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变小
B.红墨水在水中散开
C.铅块紧压后粘在一起
D.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吸引纸屑
答案:D
2.在下列事例中,不属于分子运动的是(  )
A.一阵风吹来,刮得尘土满天飞扬?
B.将糖加入开水中,使之成为甜水
C.用食盐将青菜腌制成咸菜???
D.走进厨房,闻到一股饭菜香味
答案:A
3.(2020春·昌平区期末)如图所示,两个相同瓶子的瓶口相对,之间用一块玻璃板隔开,上面的瓶中装有空气,下面的瓶中装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抽掉玻璃板,可以看到一段时间后,两个瓶中的气体会混合在一起,最后颜色变得均匀。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此现象是扩散现象
B.此现象能说明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
C.此现象能说明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斥力
D.颜色变得均匀后,两瓶中气体分子都停止运动
答案:A
4.宏观的热现象如果用微观的分子动理论去分析,常常会得到全新的认识,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水的汽化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水分子运动越快,“外逃”到空气中的速度就越快?
B.冰直接变成水蒸气属于升华现象,冰块内部的水分子并未停止运动,一段时间后,冰中的水分子“悄悄外逃”到空气中了
C.气体能够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间隙
D.固体或液体物质不会自动缩小体积说明构成它们的分子间不存在引力
答案:D
5.(2020·益阳)关于分子热运动的一些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的流速越快,水分子的热运动就越剧烈
B.水凝固成冰后,水分子仍然在做无规则的热运动
C.水很难被压缩,说明水分子间只有斥力没有引力
D.只有气体和液体才能发生扩散现象,固体不能发生扩散现象
答案:B
6.打碎的玻璃靠在一起也不能“破镜重圆”,其原因是(  )
A.分子间的作用力因玻璃被打碎而消失?????B.玻璃的分子之间只有斥力而没有引力
C.玻璃表面太光滑?????????????
D.碎片间的距离大于分子发生相互吸引的距离
答案:D
7.用分子的观点对下列现象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氧气被压缩装入钢瓶——分子间有间隔
B.破碎的玻璃无法复原——分子间存在斥力?
C.闻到路边怡人的花香——分子不停地运动
D.两块表面平滑的铅块紧压后会结合起来——分子间存在引力
答案:B
8.关于分子间的作用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有引力???
B.只有斥力
C.既有引力又有斥力??D.既有引力又有斥力,且引力与斥力大小总相等
答案:C
9.(2020·仙桃)关于分子动理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分子间同时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B.温度越低,分子的热运动越缓慢,当温度低到一定程度,分子的热运动会停止
C.通常液体分子之间的距离比气体的小,比固体的大
D.常见的物质是由大量的分子、原子构成的
答案:B
10.用细线把很干净的玻璃板吊在弹簧测力计的下面,记住测力计的读数。使玻璃板水平接触水面,然后稍稍用力向上拉玻璃板,如图所示。则弹簧测力计的读数(  )
?
A.不变,因为玻璃板重力不变
B.变大,因为玻璃板沾水变重了
C.变小,因为玻璃板受到了浮力作用
D.变大,因为玻璃板与水的接触面之间存在分子引力
答案:D
11.(2020春·东湖区校级期末)小明在学习“从粒子到宇亩”的知识后,有下列认识,其中正确的是(
)A.扫地时灰尘飞舞能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B.海绵容易被压缩能说明分子间有空隙
C.在探索比分子更小的微观粒子的历程中,卢瑟福首先发现了电子
D.两个表面光滑的铅块紧压后会粘在起,因为分子间存在引力
答案:D
12.(2020.无锡模拟)下列小实验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A.沙粒放入水中,水变浑浊了,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B.将红墨水滴在不同温度的等量水中,通过现象能证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C.两玻璃使劲挤压无法合并成一块玻璃,说明分子间有斥力
D.用手捏海绵,海绵体积变小了,说明分子间有间隙
答案:B
13.常见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扩散现象是由于分子    形成的。一定量的水和酒精混合总体积变小,是由于分子之间存在    。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是由于分子之间存在       。
答案: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间隙
斥力
16.饺子是中国的传统美食之一,在包、煮、吃的过程中包含许多物理知识:
(1)包饺子时,将面团擀成面皮,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2)煮饺子时,沉入水底的饺子看起来比实际的位置浅,这是光的
现象。
(3)吃饺子时,周围的人也能闻到香味,这是
现象。
答案:(1)运动状态(2)折射(3)扩散
14.(2020春·江宁区期中)如图所示,将两个表面光滑的铅块相互紧压,结果发现松开手后,它们黏在一起,这个现象说明:
;在挤压过程中,发现铅块很难被压缩,这是因为:
;将红墨水滴入水中,红墨水在水中逐渐扩散开,这说明分子处于
(选填“永不停息的运动“或“静止”)状态。
答案:分子间有引力
分子间有斥力
永不停息的运动
15.10mL的水和10mL的酒精混合,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20mL。这种现象用微观的分子理论分析,该现象说明了    和    。小朋友们喜欢“吹泡泡”游戏,五光十色的肥皂泡弹性好,不易破,这是分子间的    起了作用。
答案: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分子间有间隙
引力
16.请指出图中的几个演示实验,通过演示现象能够说明什么问题.
?
(1)甲说明         ;
(2)乙说明         ;?
(3)丙说明         ;
(4)丁说明         。
答案:(1)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2)分子间有引力(3)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4)分子间有间隙
17.电冰箱里的食物容易变干或相互“窜味”,从物理学角度分析,食物“窜味”属于    现象.铁棒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    力;同时铁棒也很难被拉伸,这是因为分子间同时也存在着相互作用的    力.?
答案:扩散


18.(2020春·广陵区校级期末)小明和同学在研究分子动理论的相关实验。
(1)如图1,小明把一块表面干净的玻璃板挂在弹簧测力计的下面,测得示数为2.5N,手持弹簧测力计的上端,把玻璃板往下全部放入水中一定深度处,再慢慢提起弹簧测力计,当玻璃板即将离开水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
2.5N(大于/小于/等于),其中的原因是

(2)小华和小琴两个探究小组在进行酒精和水混合实验中,分别采用了两种不同的设备,小华小组用的是甲图2所示的一端开口的直玻璃管,小琴小组用的是乙图所示的下大上小的容器。两组同学在进行实验时,都应先注入一半体积的水,然后将另外一种液体注满设备。最后用食指堵住容器口并上下颠倒几次,发现容器中的液面降低,这说明了
。通过比较你觉得
小组的实验效果更好。
答案:(1)大于
分子间有引力
(2)分子间有间隙

19.(2020·杭州)用力将端面已锉平的两块铅柱紧压在一起,然后将它们悬挂起来,并在下方挂一重物,发现两铅柱不分开(如图甲)。对此现象,小金有疑惑:两铅柱不分开的原因是大气压力造成还是其他引力造成?于是小金将图甲所示的铅柱与重物固定在一个玻璃钟罩内(如图乙),逐渐抽出钟罩内的空气。
(1)在抽气的过程中钟罩内气体的压强
(选填“逐渐变小”“一直不变”或“逐渐变大”)。
(2)在抽气的过程中,钟罩内两铅柱分开了,则
(选填“能”或“不能”)确定图甲所示的两铅柱间有其他引力存在。
(3)如果在抽成真空时,钟罩内两铅柱也不分开,则
(选填“能”或“不能”)确定图甲所示的两铅柱间有其他引力存在。
答案:(1)逐渐变小(2)不能(3)能
20.(2019秋·朝阳区校级月考)如图所示,是我们学习分子动理论时做过的一些实验。
(1)图甲中硫酸铜溶液与清水放置几天之后,两种液体混合均匀了,这是
现象。
(2)图乙玻璃板的下表面接触水面,向上拉动时会发现弹簧测力计示数
玻璃板的重力。
(3)图丙中水和酒精充分混合后的总体积
混合前水和酒精的总体积。
(4)图丁中两个铅块紧压后就会结合在一起,说明分子间存在

答案:(1)扩散(2)大于(3)小于(4)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