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章第一节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章第一节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0-09-03 04:35: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章 了解生物圈
本 章 概 述
本套教材是按照突出人与生物圈的关系的思路设计的。因此,了解生物圈,初步建构生物圈的概念,是学习“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生物圈中的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等单元必要的基础,可见本章内容在整套教材中具有奠基作用。
本章引言开宗明义,指出“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就叫生物圈”。然而仅靠这个定义,学生是难以建立起生物圈的概念的。要建立生物圈的概念,必须认识到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认识到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比如一片森林、一个湖泊,生物与其周围环境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这样就形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生态系统;然后要认识到,地球上有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它们表面上看似互不相干,实际上是有着密切联系的,也就是相互影响的;地球上所有的生态系统靠这种紧密的联系构成一个更大的整体,这个整体就是生物圈。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本章教材分为以下三节: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第三节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实际上这三节都是在探讨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揭示生物环境是如何构成统一体的,只不过是在不同水平上探讨:第一节主要是在个体水平上,第二节是在生态系统水平。第三节是在生物圈水平上。这样由浅入深、从局部到整体、层层递进,意在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引导学生逐步建构生态系统和生物圈的概念。
在教学中应当体现上述编写意图,在讲述生态因素、适应、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等知识点时,不能停留在就事论事的水平上,应当始终围绕生物与环境的整体性这条主线,做到形散而神聚。
本章的探究活动中资料分析类的活动较多,意在通过具体实例,帮助学生从不同方面认识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探究“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的影响”是本书第一个完整的探究活动,通过这个探究,可以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理解对照实验的设计要点,为以后的探究打基础。因此,这个探究活动在初中生物学课程中具有重要地位,教师应创造条件让学生完成。
本章最后一节的结束语是:“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保护生物圈,人人有责。”不论从知识方面还是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来说,这句话都是本章教学要达到的最终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教师要帮助学生形成以下重要概念。
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关系,环境中的生态因素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生物以各种方式适应环境,影响环境。
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前者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组成。
在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一些不易分解的有毒物质能够沿食物链积累。
生态系统靠自身的调节能力维持相对稳定,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人为因素或自然因素的干扰超过这种限度时,生态系统会遭到严重破坏。
地球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们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生物圈。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
课时安排
教学内容
参考课时
第二章 了解生物圈
5
第一节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2
第二节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2
第三节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1
第一节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知识目标:
1.举例说出水、温度、空气、光等是生物生活的环境条件。
2.举例说明生物和生物之间的亲密关系。
3.举例说出生物能适应和影响环境。
能力目标:
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模仿控制实验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
情感目标:
形成爱护实验动物的情感。能够认真观察、记录,并与小组其他同学合作和交流。
1.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
2.探究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的影响。
1.探究实验设计要点。
2.探究活动的组织和实施。
图中有两只狐,一只生活在北极,另一只生活在非洲沙漠。请你推测:哪一只是北极狐?哪一只是沙漠狐?为什么同是狐,它们的形态却不同呢?
1.教师明确任务,学生独立自主学习。
自主活动一:阅读分析教材P12~17内容,结合教材中图形,回答学生用书有关题目。
自主活动二:阅读分析教材P14~16的内容,回答学生用书有关题目。
2.教师巡回检查学生学习效果。学法指导:实验法、
控制实验变量。
3.对学生学习的效果展示和交流。
4.学生自我矫正错误、增强对知识的认识与记忆。
1.两人合作探究
学生完成学生用书有关题目。
2.小组合作探究
问题(1)
①非生物因素有哪些?举例说明。
②生物之间存在哪些关系?
③生物和环境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
问题(2)
①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有哪些?
②如何来设置科学探究中的对照实验?
完成“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探究活动。
通过探究活动,学生合作交流分析得到:(1)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可以分为二类:一类是光、温度、水、空气等非生物因素,一类是生物因素。在自然界中,各种因素影响着生物,生物在生存和发展中不断适应环境,同时也影响和改变环境。(2)对照实验中要保证变量是唯一的。
3.师生互动
问题:哪个鱼缸更适合鱼的生长?
教师点拨、示例讲解问题: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可以分为二类:一类是光、温度、水、空气等非生物因素

问题:1.分析石榴结果与哪种非生物因素有关?
2.观察同一座山的松树,思考什么非生物因素影响了它们形态的不同?
教师点拨、示例讲解问题A:一类是生物因素。生物间的关系主要有:合作关系,捕食关系,竞争关系等。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在自然界中,各种因素影响着生物,生物在生存和发展中不断适应环境,同时也影响和改变环境。
引申:现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
问题:你能从日常生活中找到生物适应环境的其他例子吗?
小结: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教师点拨、讲解问题:探究实验的一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介绍: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装置。
视频引导: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设问:对照实验中对变量的控制方法及排除偶然因素的影响。
问题:1.用1只鼠妇做实验可以吗?2.为什么要计算各组的平均值?
引申:
1.实验中研究对象的数量一般不能过少。2.对结果一般采用求平均值的方法处理。
小结: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得出定义:对照实验是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
4.教学评价活动
在探究过程中,对学生的表现给出激励性的评价。(包括学生自评、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
5.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爱护环境,保护地球。
1.学习本节课后,学生回顾:你知道了什么?会解决什么问题?还想了解什么?
2.学生回答:(1)生物与环境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2)
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有哪些?
3.根据学生回答,梳理本节知识。板书:
探究实验的一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1.巩固训练一。
2.巩固训练二:学生完成学生用书中针对性练习题。
学生回答,教师及时反馈校正、点评。
3.巩固练习三:完成学生用书有关题目。
本节课的重点是要让学生通过课本上的途径的探究以及在实际教学中的实践,让学生形成了良好的动手意识和实验操作能力。但在实践中还是面临着很大的困惑。在实验课教学中,虽然我们要重视”动手”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