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09-03 06:05: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学校
课名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教师
学科(版本)
人教版
章节
§2.1第二章第一节
学时
年级
八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2:知道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3: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教学重难点以及措施
重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难点:组织、指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仔细观察、认真分析,并能得出正确结论
教学措施:引导学生观察、探究和讨论声音传播的条件以及解释生活中的声传播现象。体会控制变量法在实验中的应用。
学习者分析
学生情况:初二学生由于刚刚进入物理学科的学习,会感到物理与自己的生活有很大距离。因此拉近物理与生活的关系,激起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是非常关键的。而《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这节课的内容特点决定了它和学生的生活紧密相关,因此,本节课的设计就从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通过探究活动体验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出发,在教师引导下,使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实验和对实验现象及收集的信息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结论。在探究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锻炼,同时也感到物理就在自己的生活之中。
学生学习困难:本节主要是通过对生活、生产中丰富多彩的声现象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声音在生活、生产和社会等方面的应用和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初步探究物理规律的能力,以及应用物理规律解释简单现象的能力。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活动设计
活动目标
媒体使用及分析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2?)
?我们生活的世界充满了各种声音。声音可以说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声音对我们有哪些用途呢?
从同学们举得例子可以看出声音是非常重要的,那同学们想知道与省有关的哪些问题呢?
列举声音的用途
思考并提出问题
声音是如何发出的?
声音如何传播?
通过对已有生活经验回顾,为本节课学习作好知识储备
课件同步展示激发学生求知欲
二、合作探究一(8?)
(一)探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1)请学生利用你身边的器材制造声音,并观察物体发声前后有什么不同?
(2)师生共同做:把手放在喉结处,体会说话和不说话时,声带有什么不同?
(3)通过以上实验,请同学们讨论声音产生的原因总结板书: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生停止。
提问:(1)手拍桌子,桌子振动了吗?
(2)回答振动的同学,谁能用实验来证明?
师强调,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只是有的明显有的不明显。
提问:(1)你们见过蝉吗?谁知道蝉是怎样发出声音的?
讲解蝉的发声
(2)我们平时的录音,唱片又是怎么回事呢
?讨论,归纳总结: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有的说动,有的说不动
想办法来证明
有的说翅膀,有的说腹部
引导学生体会归纳,总结能力和合作的习惯体会成功的快乐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学会转化法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激发学生兴趣
课件展示振动之争,引发学生探知兴趣
合作探究二
(12')
二)探究:声音怎样从发声体向远处传播的?
提问
(1)同学们看书,1.1—5,问什么近在咫尺的他们必须用无线电来交谈?而我们却能直接交谈?
(2)同学们猜想:声音的传播需要什么?
只有空气能传声吗?
(3)请同学们找出事实或实验支持你的想法。
总结: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我们称它们为介质。可见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过渡:我们平时的声音,如老师讲课的声音通过什么传播的呢?
空气是最常见的介质,那么声音在空气中如何传播呢?
用学生熟悉的水波类比,以击鼓为例,讲解声波
总结:声音在空气中以波的形式传播,我们把它叫做声波。
回答,因为没有空气
思考,猜想,液体,固体
都能传声
思考,如游泳的人能听到岸上的人说话;岸上的人说话能把鱼吓跑
思考并回答
学生看书15页第一段
启发学生思考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让学生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引起学生思考
初步了解声波
培养学生提问题的习惯
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总结能力
图片展示帮
助学生观察,
提升学生自
信心。
课件展示结论
课件展示结论,提高课堂时间的时效性
四、合作探究三(8?)
过渡:我们知道了声音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那么你们还想知道什么?
(三)声速
(1)请同学们阅读15页小资料,发现了什么规律?
(2)请同学们在观察,同样在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一样吗?你又得出什么?
思考,提出问题:声音在什么中传播的最快?传播的快慢一样吗?阅读讨论,得出固体和液体比气体传声快
得出与介质的温度有关
思考得出结论
练习声速的读法和意义
培养学生分析归纳能力和对结论的表述能力
课件展示小资料内容,和结论,实现高效课堂。
课堂小结
  (2')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
说说你的收获!
学生归纳总结本节课在知识上、方法上的收获。
老师点评。
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知识,自己进行小结,养成梳理知识的习惯。
课件展示本节课所学知识点和方法,帮助学生形成知识体系,掌握解决一类问题的方法。
六当堂达标
(5')
课内练习:
1:填空
(1)悠扬的笛声是空气_____产生的。
(2)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______(大于、等于、小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3)在月球上,声音不能传播的原因是_____
________________。
2:选择
(1)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是(

A.正在放音乐时,喇叭纸盆上纸屑在“跳舞”
B.琴弦停止振动,发声也停止
C.钢琴不弹不响
D.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2)以下现象中,能说明声音是靠介质传播的是(

A.敲鼓时,洒在鼓面上的纸屑跳动
B.将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能溅起水花
C.扬声器发声时纸盆会振动
D.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密封的玻璃罩内,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
反馈练习:
学生独立完成后老师再点评
通过练习查漏补缺,进一步深化对定理的理解
利用课件点评,方便学生对照检查、纠正问题
六、作业布置
(1')
课外作业:导学案课后作业
分层布置作业
基础部分全体完成巩固本堂所学,拓展延伸可让学生选作,照顾吃不饱的部分学生。
课件展示拓展延伸题,方便学生记录到作业本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