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第十三章 第3节 比热容 巩固训练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第十三章 第3节 比热容 巩固训练有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28.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09-03 08:39: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
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第十三章
第3节
比热容
巩固训练
一、填空题
1.汽车发动机常用水做为散热剂是因为水的______较大。发动机的水箱内装有质量为15kg的水,当温度升高10℃吸收______J的热量。
[c水=4.2×103J/(kg·℃)]
2.春季,在培育秧苗时,有经验的农民往往会在傍晚往秧田里灌水以防倒春寒冻伤秧苗,这是利用水的_____比较大的性质;若质量为2000kg的水温度从5℃降低到2℃,放出的热量是_____J。[c水=4.2×103J/(kg℃)]
3.质量相同的水、沙石和铜(已知c水>c沙石>c铜),放出了相同的热量,温度下降最大的是______。
4.在“探究不同物质吸热升温的现象”实验中,量取沙子和水时,要保证它们的质量_____;用酒精灯分别加热沙子和水,沙子和水的温度升高,_____能增加;如果采用升高相同温度,比较加热时间的方式,得到的图像应是甲、乙两种图像中的_____.
5.小明用除颜色不同外,其他都相同的黑白两张纸分别将两个相同的瓶子包起来,再将质量、初温相同的水分别倒入两个瓶中,然后将两个瓶子放在太阳光下,过一段时间后,小明用温度计测量了两瓶中水的温度,发现包有黑纸的瓶中水的温度升高的较多。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黑纸的吸热性能比白纸的要______(选填“好”或“差”);
(2)两瓶中的水是通过______(选填“做功”或“热传递”)的方式使其内能增加的;
(3)已知包有黑纸的瓶中装有0.5kg水温度升高20℃,需吸收______J的热量。[]
6.水的比热容为4.2×103
J/(kg·°C),将4kg的水倒掉一半,剩下的水的比热容是______J/(kg·°C);初温为20°C、质量为2kg的水吸收2.1×105
J的热量后温度将升高到______°C。
7.小明在走廊无意碰到铁质栏杆,尽管是深秋了,他感觉阳光下的栏杆很烫手,而与栏杆相连的瓷砖在阳光下却还是凉凉的。这主要是由于铁的比热容比瓷砖____(选填“大”、
“小”)的缘故;相同质量的铁和瓷砖,升高相同的温度,________(选填“铁”、“瓷砖”)吸收的热量更多。
8.A、B两物体质量相等,温度均为10℃,甲、乙两杯水质量相等,温度均为50℃,现将A放入甲杯,B放入乙杯,热平衡后,甲杯水温降低了4℃,乙杯水温降低了8℃,则A、B两种物体的比热容之比为

9.如图是某一内陆城市与某一沿海城市年气温变化曲线。从图像可以看出,在一年中,曲线A所示的城市气温变化较______(选填“大”或“小”),根据水的比热容比砂石的比热容大的特点,曲线A表示的是_________(选填“内陆”或“沿海”)城市的年气温变化曲线。
10.如图A,在“探究不同物质吸热能力”的实验中,将甲、乙两种不同的液体分别放入两个相同的烧杯内,用相同的电加热器同时加热。记录相关数据,绘制出如图B的图像。实验时,应选用初温和_____均相等的甲、乙两种液体;由图B的图像可知,______(填“甲”或“乙”)液体的吸热能力强。
二、单选题
11.下列实例中与“水的比热容较大”这一特性无关的是(

A.让热水流过散热器供暖
B.夏天在房间内洒水降温
C.沿海地区昼夜温差较小
D.用循环水冷却汽车发动机
12.对一铁块进行加热,使它的温度升高(铁块未熔化),下列关于该铁块说法正确的是(

A.内能增大,密度增加
B.内能不变,热量增加
C.内能增大,比热容不变
D.内能增大,比热容增大
13.下列各种情况下比热容会发生变化的是(

A.一杯水倒去一半
B.水凝结成冰
C.一块铁块加工成铁屑
D.15℃的水变成45℃的水
14.已知铜的比热容比铅大,质量和初温相等的铜块和铅块,它们各自吸收相同的热量后,再把它们放在一起,则(  )
A.铅块把热量传递给铜块
B.铜块把热量传递给铅块
C.铅块把温度传递给铜块
D.铜块把温度传递给铅块
15.质量相等、初温相同的甲、乙两种不同液体,分别用两个完全相同的加热器加热,加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如图所示.根据图线可知  
A.甲液体的内能比乙的大
B.温度升高液体分子运动变慢
C.甲液体的比热容比乙的大
D.乙液体的比热容比甲的大
三、多选题
16.关于物质的比热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冰化成水,比热容不变
B.吸收热量多的物质,比热容不一定大
C.一杯煤油用去一半,它的比热容减为原来的二分之一
D.家中的“暖气”用水做介质,主要利用水的比热容大的特性
17.小羊从下面一些常见物质的比热容表中,分析归纳出几个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

4.2×103
水银
0.14×103
玻璃
0.84×103
钢铁
0.46×103

2.1×103
酒精
2.44×103
木材
2.4×103

0.39×103
煤油
2.1×103
沙石
0.92×103

0.88×103

0.13×103
蓖麻油
1.8×103
干泥土
0.84×103
A.在阳光照射下,干泥土比湿泥土升温慢
B.汽车冷却剂主要是由水组成
C.不同物质的比热容都不一样
D.铁块和铝块吸收相同的热量、升高相同的温度,铁块的质量大
四、计算题
18.小华和小欣探究水和某种未知液体放热降温的特性,她们用相同的烧杯装了质量均为200g的水和未知液体,均加热到80℃后,置于相同环境中让两种液体自然冷却。同时记录两种液体的温度,得到如图所示温度和时间图像。设降温初期两种液体相等时间内放出的热量相等,c水=4.2×103J/(kg·℃)求:
(1)表示水的图线是哪一条;
(2)3分钟内水放出的热量;
(3)未知液体的比热容。
19.将质量为的一小杯热水倒入盛有质量为的冷水的保温容器中,使得冷水的温度升高了3摄氏度,然后又向保温容器中倒入一小杯相同质量相同温度的热水,水温又升高了2.8摄氏度,不计热量损失,求热水和冷水的质量之比以及热水和冷水的温差。
五、实验题
20.小田用如图甲所示装置做“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实验,在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入质量、初温都相同的A、B两种液体,并用相同的电加热器分别加热.
(1)除了图甲中所示的器材外,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有天平和______

(2)实验中选择相同规格的电热器,其目的是______.
(3)根据实验数据分别描绘A、B两种液体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分析图乙可知______(填“A”或“B”)的吸热能力更强.若加热过程中无热量损失,已知A的比热容为,则B的比热容为______
21.某同学在做“比较不同物质吸热能力”的实验时,使用相同的电加热器给水和食用油加热,他得到如下数据:
物质
质量/g
初始温度/℃
加热时间/min
最后温度/℃

60
20
6
45
食用油
60
20
6
68
(1)从表中数据可知,水和食用油的质量相同,加热结束时,食用油的温度比水温度__(选填“高”或“低”)。
(2)在此实验中,如果要使水和食用油的最后温度相同,就要给水加热更长的时间,此时,水吸收的热量__(选填“大于”或“小于”或“等于”)食用油吸收的热量。
(3)在实验中该同学是根据__来判断吸收热量的多少。
(4)实验表明,在相同条件下吸热的能力更强的是__(选填“水”或“食用油”)。
22.实验小组设计实验比较水和食用油吸热能力,使用相同的电加热器给水和食用油加热。
(1)实验前,小明同学应取初温和_____相等的水和食用油进行实验。
(2)小明同学用相同的电加热器对水和食用油加热相同的时间,目的是使水和食用油_____相同,再通过比较水和食用油_____来判断吸热能力的强弱。
(3)而小丽同学使水和食用油升高相同的温度,通过比较_____来判断吸热能力的强弱。
(4)根据实验数据,小明作出了水和食用油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像可知,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是_____(选填“a”或“b”),煤油的比热容为_____
(5)分析图像可推断,当水和食用油升高相同温度时,_____需要的时间短,_____的吸热能力更强。(均选填“水”或“食用油”)
(6)该实验是利用_____(选填“热传递”或“做功”)的方式来改变食用油的内能的。
答案
1.比热容
6.3×
105
2.比热容
2.52×107
3.铜
4.相等


5.好
热传递
42000
6.4.2×103
J/(kg·°C)
45°C
7.小
瓷砖
8.4∶9
9.小
沿海
10.质量

11.B
12.C
13.B
14.A
15.D
16.BD
17.BD
18.(1)a;(2)8400J;(3)2100J/(kg·℃)
19.1:28,87℃
20.秒表
使不同液体在相同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等
A
1.2×103
21.高
大于
加热时间

22.质量
吸热
升高的温度
加热时间
a
2.1×103
煤油

热传递
试卷第6页,总6页
试卷第1页,总6页
答案第1页,总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