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第一单元达标测评试卷(二)(人民版选修1)(考查范围:专题一和专题二)

文档属性

名称 历史:第一单元达标测评试卷(二)(人民版选修1)(考查范围:专题一和专题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43.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1-08-17 10:43: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卷考查范围:专题一和专题二。
第一部分(选择题 共50分)
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计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梭伦改革以前,雅典公民分为( )
A.奴隶主和奴隶 B.贵族和平民 C.工商业奴隶主和平民 D.农民和手工业者
2.梭伦改革前,雅典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
A.贵族与平民的对立 B.贵族与工商业奴隶主的矛盾
C.奴隶主与奴隶的矛盾 D.贵族与平民、工商业奴隶主的矛盾
7.梭伦改革后三足鼎立的多元社会格局是指( )
①贵族奴隶主 ②工商奴隶主 ③平民 ④债务奴隶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③④
8.春秋战国时期改革运动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
A.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 B.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出现
C.百家争鸣的出现 D.新兴地主阶级的强烈要求
12.战国时期战争连绵不断,但社会经济却得到相当大的发展,其根本原因是( )
A.封建制度的确立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 B.各诸侯国为争霸注重生产
C.商鞅变法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D.农民对土地的依附关系减轻
13.梭伦改革的主要内容是( )
A.“陶片放逐法” B.设立五百人会议 C.设立元老会议 D.鼓励发展工商业
14.雅典民主制度中,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是( )
A.元老院 B.公民大会 C.民众法庭 D.五百人会议
15.公元前8至前6世纪,贵族把持了元老会议。元老会议是当时的( )
①最高决策机关 ②监察机关 ③审判机关 ④最高权力机关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④ D.③④
16.梭伦改革后,雅典的社会格局形式是( )
A.贵族奴隶主、工商奴隶主、平民三足鼎立的多元格局
B.贵族奴隶主、工商奴隶主共同执政的二元格局
C.贵族奴隶主执政的一元格局
D.雅典居民共同执政的共和国政局
17.能够证明商鞅变法达到了“富国强兵”目的的史实有( )
①公元前312年打败楚国 ②公元383年淝水之战,打败前秦
③公元前340年左右打败魏国 ④公元200年官渡之战打败袁绍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
18.下图是秦墓出土的武士斗兽纹铜镜,表现了商鞅变法后秦人形成的 ( )
A.法治意识 B.重农精神 C.娱乐意识 D.尚武精神
19.商鞅变法的历史功绩不包括( )
A.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B.确立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C.打击了血缘宗法制度 D.促进了经济的繁荣
20.“孝公死,惠王代后……人说惠王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危。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是商君反为主,大王更为臣也。’”(《战国策·秦策一》)文中“人说惠王”中的“人”在客观上代表了当时谁的利益( )
A.没落贵族 B.立功将士 C.新兴地主 D.富裕农民
21.《史记·商君列传》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这主要是因为商鞅变法( )
A.允许工商者入仕为官 B.准许土地自由买卖
C.承认土地归私人所有 D.规定按军功授爵赐田
22.商鞅变法后,秦国“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其主要原因是( )
A.“为田开阡陌封疆” B.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
C.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 D.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
23.商鞅变法之所以能够成为一次较为彻底的改革,并促进了秦国的社会进步,主要原因是( )
A.创建了适合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制度 B.从根本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
C.打击并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 D.强化了基层管理的户籍什伍制
24.郭沫若认为:东周列国社会制度的变革到春秋末年以后才达到质变阶段。能说明的史实是( )
A.春秋时期诸侯争霸 B.铁器和牛耕的使用
C.战国初,各国纷纷变法,废除奴隶制 D.秦朝建立起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25.“商君遗礼谊,弃仁恩,并心于进取。行之二岁,秦旧俗败。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此现象对秦政权的积极意义在于( )
A.有利于推动土地私有制以调动劳动积极性 B.有利于实行连坐法以加强政府对人民的控制
C.有利于增加户口数以提高政府的赋税收人 D.有利于刺激兵士斗志以增强军队的战斗力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共50分)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第26题13分,第27题12分,第28题14分,第29题11分。)
26.(13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不再以出身而是以财产的数量来划分公民的等级。……不同等级的人则待遇有所不同。…… 公民大会选举或罢免一切公职人员,决定宣战、媾和、制定法律等一切国家大事。 奖励外国技工迁居雅典,对携眷移民给予公民权;雅典公民必须让儿子学会一门手艺,否则儿子可拒绝赡养其父;鼓励橄榄油出口。
材料二 梭伦的诗歌:
其一:你们这些财物山积,丰衣足食且有余的人,应当抑制你们贪婪的心情,压制它,使它平衡。
其二:我手执一个有力的盾牌,站在两个阶级的前面,不许它们任何一方不公平地占着优势。
其三:我制定法律,无分贵贱,一视同仁。按照正义,人人各得其所。
请回答:
27.(12分) 阅读下列材料:
我们的制度是别人的模范,而不是我们模仿任何其他的人的。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是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的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是平等的;让一个人负担公职优先于他人的时候,所考虑的不是某一个特殊阶级的成员,而是他们所具有的真正才能。任何人,只要它能够对国家有所贡献,绝对不会因为贫穷而在政治上湮没无闻。在我们这里,每一个人所关心的,不仅是他自己的事务,而且也关心国家的事务;就是那些最忙于他们自己的事务的人,对于一般政治也是很熟悉的——这是我们的特点;一个不关心政治的人,我们不说他是一个注意自己事务的人,而说他根本没有事务。我们雅典人自己决定我们的政策,或者把决议提交适当的讨论,因为我们认为言论和行动间是没有矛盾的;最坏的是没有适当地讨论其后果,就冒失开始行动。这一点又是我们和其他人民不同的地方。
——伯利克里《在阵亡将士国葬礼上的演说》
请回答:
(3)在雅典,公民个人与国家之间在政治生活中表现出一种什么关系 (2分)
28.(14分) 阅读下列材料:
(2)墨子、孟子、齐桓公和李斯在用人标准上有何异同 (10分)
(3)以上材料中介绍的用人政策起到了什么作用 (2分)
29.(11分) 商鞅变法规定:“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勤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奴婢)。”指出这里商鞅提出的重要经济思想及根本着眼点,并对这一思想作简要评论。
第一单元达标测评试卷(二)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计50分)
BDDCC AAACA AADBA ADDBA DDACC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第26题13分,第27题12分,第28题14分,第29题11分。)
26.(13分)
28.(14分)
(1)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各国变法图强,为了在兼并战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广求人才。(2分)
(2)共同点:任人唯贤。(2分)不同点:墨子:不分贵贱,惟贤是举;(2分)齐桓公:举贤应不避个人恩怨;(2分)孟子:体现民贵君轻的思想,贤愚应由国人决定;(2分)李斯:用人不拘一格,广求贤才。(2分)
(3)作用:善于用人、任人唯贤是吏治清明、国家安定富强的重要因素。(2分)
29.(1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