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第三单元达标测评试卷(二)(人民版选修1)(考查范围:专题五、专题六和专题七)

文档属性

名称 历史:第三单元达标测评试卷(二)(人民版选修1)(考查范围:专题五、专题六和专题七)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44.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1-08-17 10:43: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卷考查范围:专题五、专题六和专题七。
第一部分(选择题 共50分)
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计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英国出现清教徒运动的主要原因是( )
A.英国国王要求进一步加强王权 B.天主教会腐败不堪
C.英王成为国教最高首脑 D.英国资产阶级力量的增长
2.法国、英国宗教改革的共同之处是 ( )
①否定罗马教皇的权威 ②顺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
③国家政权是改革的主导力量 ④改革中发生了大规模的农民战争
A.①②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6.16世纪,英国国王推行宗教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
A.巩固和加强王权 B.适应资产阶级的要求
C.改变天主教会的教义、制度和仪式 D.夺取天主教会的财产
7.德意志宗教改革开展的直接原因是( )
A.教皇将《圣经》定为学校的主修课目 B.教皇派人到德意志出售赎罪卷
C.教皇派人到德意志征收“什一税” D.宗教“异端”思想的影响
12.下列有关埃及包税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奥斯曼素丹在埃及征税的形式 B.包税制下的农民负担各种赋税
C.拿破仑统治时期废除了包税制 D.包税制下的包税人在包税区内几乎没有权力
13.18世纪末马木鲁克统治埃及时的国内政治状况是( )
A.农田变成荒漠 B.传统的商业和贸易萎缩
C.经济凋敝 D.马木鲁克之间相互攻伐,政局混乱
14.18世纪末19世纪初,埃及社会的主要矛盾有( )
①外国资本主义与埃及民族的矛盾 ②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③农民阶级与封建统治
集团的矛盾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
15.穆罕默德·阿里建立政权后主要的外在威胁是( )
A.奥斯曼土耳其   B.英国等欧洲列强  C.希腊  D.马木鲁克
21.俄国革命民主主义者赫尔岑、车尔尼雪夫斯基等人的基本主张是( )
A.继续保留农奴制 B.对农奴制进行平缓的改革
C.主张让农奴向地主赎买份地 D.主张无条件地给予农奴自由和土地
22.19世纪初,俄国生铁产量曾一度居世界首位,但到19世纪中期,俄国工业已明显落后于西欧,主要原因是( )
A.腐朽农奴制的阻碍 B.自由劳动力的缺乏
C.工业资金的匮乏 D.交通运输的落后
23.下列各项不符合俄国“二一九法令”的是( )
A.农奴获得充分人身自由 B.农奴可以合法拥有财产
C.农奴可以赎买一块份地 D.农奴享有公民权利
24.克里米亚战争对俄国历史发展的最大影响是( )
A.丧失了在土耳其以至巴尔干的殖民势力 B.使俄国国际地位一落千丈
C.促使统治者加强军事力量 D.激化社会矛盾,推动了俄国农奴制改革
25.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焦点问题是( )
A.地主内部的斗争 B.地主与农民之间的阶级斗争
C.俄国人民与沙皇专制之间的斗争 D.俄国与西方列强之间的斗争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共50分)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第26题14分,第27题13分,第28题11分,第29题12分。)
26.(14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罗马天主教会鼓吹“因行称义”的修道信条。所谓因行称义,是指一个基督徒靠其行事修为而成为符合上帝意愿的义人,灵魂得以升入天堂。因此,必须绝色弃欲、积功行善,诸如持斋、守贞、安贫、乞食、忍让、施舍,服从教会、遵守教规、购买赎罪券等,而入修道院修道是最佳途径。
材料二 马丁·路德提出“因信称义”说。他认为,灵魂得救只须靠个人虔诚的信仰,根本不需要教会的烦琐仪式。上帝的恩典是上帝给人的礼物,只有上帝才能赦免罪人。信徒得救不靠行为,全凭信仰。要得救上天堂,不靠教会或行善,更不靠赎罪券。
材料三 加尔文主张“信仰得救”。他认为得救在于信仰而不在于善行;而且得救与否取决于上帝预先的安排,上帝事先早已把人分为“选民”和“弃民”;选民发财致富,万事顺利,死后进入天堂,弃民则相反。
请回答:
(1)据上述材料看,马丁·路德和加尔文的基本主张的共同点是什么?(2分)与罗马天主教会的主张有何不同?(2分)他们为什么要提出这一与天主教会不同的思想?(2分)
(2)结合所学知识及材料信息,比较马丁·路德和加尔文的宗教改革主张有何异同? (8分)
27. (13分)阅读下列材料:
西欧早期中世纪的文化低落是特殊历史条件下的社会转型时期的特殊“阵痛”。它从罗马文明艰难地转折而来,又有蛮族各部的共同参与创造。在此过程中,基督教把强调个人精神的希腊文化,强调国家、军团和秩序的罗马文化和强调血缘的日耳曼文化粘贴了起来。然而,危难时期松散的组织的强大向心力,却在登峰造极之时,出现了一次次大裂变。
——摘自《中世纪“上帝”的荣耀与无奈》
回答:
(1)造成“西欧中世纪文化低落”和“阵痛”的最重要原因是什么?(1分)
(2)简要归纳中世纪基督教第一次“大裂变”的原因和结果。(6分)
(3)中世纪晚期,天主教会面临着哪些挑战?(6分)
28.(11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二(穆罕默德·阿里)取得的成就很多,都是革命的。他开始兴修近代的灌溉系统;引进棉花的栽培,棉花迅速地成为国家最大的资源;重新开辟亚历山大港;鼓励对外贸易;派学生到国外去学习;开办各种学校……;建立一所翻译学校,在1835至1848年间将大约2000本欧洲的著作译成阿拉伯语。穆罕默德·阿里还聘请外国专家帮助他建立中东第一支新式的陆海军。他甚至勇敢地试图在埃及建立一个近代化的工业结构,而且他的确在开罗和亚历山大兴建了大量的工厂。不过,这些企业最后由于国内的不足之处和欧洲诸强国的反对而失败。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29.(12分)阅读下列材料:
须因此向地主履行法令中所规定的义务。在这种过渡状态下的农民称为义务农。
——《俄国1861年改革法令》
材料三 农民这样获得一定数量的私产后,因为赎买了土地,他们就摆脱了对地主的义务,而成为拥有完全自由的农民。
——《俄国1861年改革法令》
材料四 农民未能正确理解陛下赋予他们的权利,他们还希望获得绝对的自由,并完全占有贵族的土地。……只有采取强制和严厉手段,才能使农民相信地主的要求是合法的。
回答:
第三单元达标测评试卷(二)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计50分)
BADCB ABDAD DDDCB BACCA DAADB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第26题14分,第27题13分,第28题11分,第29题12分。)
26.(14分)
(2)鼓励对外贸易;派学生到国外去学习;开办各种学校;翻译欧洲著作;聘请外国专家帮助建立新式的陆海军;在埃及建立近代化的工业结构。 (3分)
(3)由于国内的不足之处和欧洲诸强国的反对而失败。(2分)
29.(12分)
(1)矛盾:给农民土地,但不彻底解放农民;既防止农民暴动,又要维护农奴主的统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