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简单实际问题所提供的信息。
2、过程与方法:体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相关信息的作用,学会运用从已知条件想起或从所求问题想起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2、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重点:用列表的方法整理相关信息,从条件或问题出发分析数量关系。
难点:用列表法整理相关信息。
教学准备:
准备例题情境图、例题问题纸条、三角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谈话:同学们喜欢吃水果吗?喜欢吃水果是一种好习惯,因为水果里有丰富的维生素,每天都吃一些水果,对我们的身体健康很有作用。你们喜欢吃什么水果?(指名说)
谈话:要有水果吃,就得先栽什么?对,得先栽果树。光头强家就栽了很多果树,同学们想去她们家的果园参观参观吗?好,那就随老师一起去光头强家的果园看看。
二、教学新知
(一).教学例1
1.显示例1情境图,让学生弄清题意,明确条件和问题。
问:要想进入光头强家的果园可不容易,从光头强家的果园图中,你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上?(指名说已知条件)
我们一起来把这些已知信息整理一下,好吗?首先我们要搞清楚,光头强家一共栽了哪几种果树?
所以我们要写出哪些关键词语?(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桃树 杏树 梨树)
再看桃树栽了(3行),要写出关键词(3行)。(板书;3行);
每行(7棵),要写出关键词(每行7棵)(如果学生回答只写“7棵”,则引导质疑:如果只写“7棵”在这里,能清楚的看出是“总的有7棵”,还是“每行有7棵”吗?所以关键词要怎么写?)。(板书:每行7棵)
杏树有(8行)(板书:8行),每行(6棵),(板书:每行6棵)
梨树有(4行)(板书:4行),每行(5棵),(板书:每行5棵)
光头强家的水果可不容易吃,看看光头强还给动物们准备了什么。桃、杏、梨三种水果中,你最喜欢吃哪两种?(学生自由发言)
当有学生说到喜欢桃、梨时,适时引入:哦,小动物们也喜欢吃桃和梨,现在光头强提出一个涉及桃树和梨树的数学问题:“桃树和梨树一共有多少棵”教师一边谈话“他的问题提得好不好”,一边把该问题呈现在PPT上。
谈话:桃树和梨树一共有多少棵,有信心解决这个问题吗?
信心是成功的基石!同学们都充满信心,将来的事业一定会很成功的!
2.分析数量关系,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1)谈话:那就请同学们看着这个信息表,分析分析它们的数量关系。思考一下,根据已知条件,我们可以先算什么?
指名回答,若不完整则其他人再补充,然后引导学生总结:先算出桃树的棵数和梨树的棵数,再算桃树和梨树一共有多少棵。
3.列式计算
谈话:根据刚才所说计算步骤,你们能列式计算吗?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后,指名汇报,并板书算式:
3×7=21(棵)
4×5=20(棵)
21+20=41(棵)
指名说说每个算式表示的是什么。
4. 思路多样化(从问题想起)
(1)从问题想起,整理信息
谈话:大家看这个信息表,我们在列这个表的时候,是从条件想起,还是从问题想起的?(根据学生回答,板书:(1)从条件想起)
我们整理出来的信息全部用上了吗?那为了不做多余的事,我们除了从条件想起,还可以从什么想起?(根据学生回答,板书:(1)从问题想起)
谈话:请大家与老师一起来从问题想起,把信息整理一下,好吗?
引导整理,谈话:
要求桃树和梨树一共有多少棵,得先知道什么的棵数?所以我们要写出关键词语(桃树 梨树)。(板书:桃树 梨树)
然后已知桃树栽了(3行),写出关键词(3行),(板书:3行); 每行(7棵),写出关键词(每行7棵)(如果学生回答只写“7棵”,则引导质疑:如果只写“7棵”在这里,能清楚的看出是总的有7棵,还是每行有7棵吗?所以关键词要怎么写?)(板书:每行7棵)。
梨树有(4行)(板书:4行),每行(5棵),(板书:每行5棵)
(2.分析数量关系,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谈话:看着这个列表,你们能列式计算吗?
指名回答,板书算式,集体订正:
3×7=21(棵)
4×5=20(棵)
21+20=41(棵)
5. 检验作答
谈话:我们已经算出了桃树和梨树一共有41棵,想知道这个答案是否正确,就得进行(检验)。
让学生先独立检验,再指名全班交流。
经检验答案正确,然后做什么?(作答,学生口答)
6.小结揭题:
谈话:不管是从条件想起,还是从问题想起,请大家看看我们整理好的这些信息,它们显示出来的样子与统计知识中的什么最像?(学生齐答)
谈话:对,我们就把列出表格来整理已知信息的这种方法称为“列表法”。对比一下表格信息与大屏幕上的文本信息,你喜欢文本信息呢,还是喜欢列表信息?为什么?(生自由发言)
小结:对,列表不仅起到收集和整理信息的作用,而且还能直观、清楚地显示数量关系,这样就可以从中找到解题思路,有时甚至能使问题的答案一目了然。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会的本领——解决问题的策略之列表法。(板书课题:解决问题的策略——列表)
(二)尝试运用
1.桃树和梨树哪种多?老师想知道桃树比梨树多多少棵,怎样列式计算?(指名口答)
2.你们能算出苹果树比桃树多多少棵吗?仿照刚才的方式,请同学们在“从条件想起”和“从问题想起”中选一种你喜欢的思路,先列表整理已知信息,再分析数量关系,确定好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然后列式计算。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订正(整理信息;确定先分别算出什么,再算什么;算式及答案)。
(三)反思
1.问:回顾上面的解题过程,想一想,解决问题时,一般要经历哪些步骤?
(1)小组交流。
(2)指名汇报。
(3)引导归纳:刚才老师出示这些题目后,第一步是让大家做什么?(学生回答后,引导归结板书:审题),在审题、弄清题意这一步,要明确题目的什么?(已知条件和问题)
明确已知条件和问题后,接下来要做什么?(板书:分析数量关系)为了分析数量关系,刚才我们在明确果园图的已知条件和问题,用列表法整理好信息后,老师提了什么问题?(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确定了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之后,我们就可以开始干什么了?(板书:列式计算)
要知道答案是否正确,我们必须怎么样?(板书:检验)经检验答案正确,就可以(作答了)。(板书:作答)
2. 谈话:为了在一个解决问题之后得到本领的提升,在解决了问题后我们还可以再做一件事,就是正在和大家回顾讨论的这些,它叫做反思(板书:反思)。我们继续反思:分析数量关系时,有哪两种思路(或者说思考的方式)?
指名回答。(可以从条件想起,也可以从问题想起)
如果信息比较复杂,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进行整理和分析?(列表、画线段图等)
三、巩固练习。
1.过渡
光头强又出了一个难题,只有解决了第三关,他才让小动物们吃水果。
PPT出示:某小学用盆景美化教室。三年级有4个班,四年级有6个班,五年级有 5个班。三年级每班放8盆花,四年级每个班放7盆花,五年级每个班放10盆花。
(1)三年级和五年级一共放了多少盆花?
(2)四年级比三年级多多少盆花?
2.学生自己解答
3.汇报
四、总结
数学王国宽无边际,里面可以学到的本领无穷无尽,我们这节课学到的列表法还能解决哪些问题?解决问题还有哪些方法、策略?大家思考思考,我们下节课继续交流。同学们,再见!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的策略——列表
审题 分析数量关系 列式计算 检验作答、反思
桃树和梨树一共有多少棵?
(1)从条件想起 (2)从问题想起
桃树:3行 每行7棵 桃树 梨树
杏树:8行 每行6棵 3行 4行
梨树:4行 每行5棵 每行7棵 每行5棵
3×7=21(棵) 3×7=21(棵)
4×5=20(棵) 4×5=20(棵)
21+20=41(棵) 21+20=41(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