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让声音为人类服务—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检测(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4 让声音为人类服务—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检测(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42.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粤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09-03 15:08: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4
让声音为人类服务
知识点一、声音与双耳效应
1.城市建设和管理越来越注重“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理念,如城市道路两旁植树;穿城而过的高铁两旁建有隔音板;在高噪声环境下工人需戴耳罩;跳广场舞的大妈要把音量调小一些,这些措施的共同目的是(  )
A.减小噪声污染
B.减小大气污染
C.绿化美化环境
D.减小水污染
2.世博会开幕式上,演员们在放声歌唱,有多种乐器同时为他们伴奏,观众依据听到伴奏声的_______能判断出是哪种乐器在演奏.他们的声音听起来有丰富的立体感,这主要是由于人的听觉具有_______效应.
3.外界传来的声音会引起人耳____________的振动,这种振动经过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再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由于声音传入两耳的时刻、强度有所不同,使我们能判断出发声体的方位,这叫____________.
4.关于双耳效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利用双耳效应,可以判断声音的大小
B.利用双耳效应,可以判断声音的远近
C.利用双耳效应,可以准确判定声音传来的方向
D.声音从人的正前方或正后方传来时,人耳不易分辨清楚
知识点二、超声波与次声波
5.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是一种波,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
B.地震产生次声波的频率高于20Hz
C.用超声波能击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超声波具有能量
D.在街道上安装的噪声监测仪是用来减弱噪声的
6.如图所示.“海巡”轮配备有强声设备,可遥控定向远距离发射高达的警示音、语音等声波,主要用于对付海盗等人员.根据以上信息,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声波具有能量
B.声波定向发射器的喇叭状外观可以减少声音分散,增大响度
C.护航官兵佩戴耳罩是为了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D.强声设备发出的声波是次声波
7.如图是一种新概念武器﹣﹣﹣﹣次声武器,次声武器能发射频率低于_____Hz的此声,使其与人体发生共振,致使共振的器官造成损伤甚至导致人死亡.你认为次声武器_____(选填“能”或“不能”)用在科幻小说的太空大战中.
8.据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北京时间04月11日04时03分在云南玉溪市元江县(北纬23.73度,东经101.93度)发生3.5级地震,震源深度9千米。地震时产生的声波属于_____(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
9.学校进行了防震安全疏散演练,同学们听到警报声响起,立即有序疏散,说明声音能传递______;地震产生的声波属于______(次声波/超声波/可听声);医生用的“B超”是______(次声波/超声波/可听声)。
知识点三、控制噪声的途径
10.如图所示,空心玻璃棉是一种新型的吸声建筑材料,现在已经得到广泛使用。许多学校录播室的内墙都是用这种材料装修的,目的是降低室外噪声的影响,这种方法属于下列哪种控制噪声的方式(  )
A.在声源处控制噪声
B.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C.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D.以上三种方式都有
11.下列做法,属于从噪声的接收这一环节来防治噪声的是(
)
A.在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
B.在市区内禁鸣汽车喇叭
C.室内打靶时要佩戴耳罩
D.用吸音材料来装饰内墙
12.在2019年中考时,警方在某路口放置了如图所示标志,这是从______处减弱噪声的。随着开考铃声的响起,同学们开始了紧张的考试,这说明声音可以传递______。
巩固练习
一、单选题
1.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公共场所不要大声喧哗”是要求人们说话音调放低些
B.人们分辨出二胡和小提琴发出的声音,主要是因为它们的响度不同
C.“禁止鸣笛”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D.超声波能够粉碎体内“结石”是因为声波具有能量
2.下列声现象中,可说明声音能传递能量的是
A.蝙蝠靠超声波发现昆虫
B.倒车雷达
C.超声波清洗机
D.
B超诊疗
3.下图是探究声现象的四种实验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实验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B.乙实验说明钢尺振动的频率越高,响度越大
C.丙实验说明音叉的振幅越大,音调越高
D.丁实验说明声波不能传递能量
4.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要物体振动,人们就能听到声音
B.人们能分辨蛙声和蝉鸣,是因为它们的音调不同
C.学校周边“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
D.人们利用超声检测锅炉是否有裂纹,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5.有一种电子牙刷(如图所示),它能发出超声波,直达牙刷棕毛刷不到的地方,这样刷牙既干净又舒服.关于电子牙刷,正确的说法是
A.刷牙时,人听不到超声波,是因为超声波不能在空气中传播
B.超声波的音调很低,所以人听不到
C.超声波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D.超声波能传递能量
6.下列措施中属于在传播途中控制噪声的是
A.在摩托车发动机上安装消声器
B.在高速公路两侧安装隔音幕墙
C.在学校附近安装喇叭禁鸣标志
D.机场的地勤佩戴有耳罩的头盔
7.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高速公路两旁设置隔音板,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B.水中倒立的花样游泳运动员随着音乐表演,说明水能传播声音
C.逢年过节,当社区举行一些文艺表演活动时,从高音喇叭传出的歌声一定不是噪声
D.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8.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震耳欲聋”主要说明声音的音调高
B.“隔墙有耳”说明固体也能传声
C.“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根据音色来判断
D.地震、火山喷发、台风等都伴有次声波
9.在我国古诗词中有很多描述声音的优美诗句,如“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______(选填“响度大”“音调高”或“音色不同”);中考期间的考场周围设有禁止鸣笛的标志,这是从______处减弱噪声;小轿车倒车雷达的探头是利用______传感器工作的。(选填“电磁波”或“超声波”)
10.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完成后面提出的问题
材料一:蝙蝠在黑暗中能自由地飞翔,用棉花堵住其耳朵,虽然把它放在明亮的房间里,仍像喝醉酒一样,一次一次地碰到障碍物。后来,物理学家证实了蝙蝠能发出①声波,靠这种波的回声来确定目标和距离。
材料二:许多年前,“马可波罗”号帆船在“火地岛”失踪,经过多年的研究,揭开了“死亡之谜”,他们都是死于亚声,这是一种人耳听不到的声音,频率低于,而人的内脏的固有频率和②声波极为相似,当二者相同时,会形成内脏的共振,严重时,把内脏振坏而丧生。
材料三:如图所示为人和一些动物的发声频率、听觉频率的范围信息。
问题:
(1)请你将上面材料中①和②两处补上恰当的文字:①_____,②_____;
(2)材料_____中说明声音具有能量;材料_____中说明声音具有信息;
(3)海豚能发出声音的最高频率为多大?_____蝙蝠能接收到声音的最低频率为多大?_____
(4)计算人可听到最高频率的声音内振动了多少次?_____
参考答案
1.A
【解析】
解:减弱噪声噪声三种方:一是在声源处减弱,二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三是在接收处减弱.城市道路两旁植树、穿城而过的高铁两旁建有隔音板能阻断噪声的传播,在高噪声环境下工人需戴耳罩、跳广场舞的大妈要把音量调小一些是从声源处减弱噪声,所以这些措施都是为了减小噪声污染.故选A.
点睛:减弱噪声噪声污染主要从三种方式上来进行:一是在声源处减弱,二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三是在接收处减弱.
2.音色
双耳
【详解】
因不同乐器发声的音色不同,所以我们可依据听到伴奏声的音色能判断出是哪种乐器在演奏;听到的声音听起来有丰富的立体感,这主要是由于人的听觉具有双耳效应。
3.鼓膜
双耳效应
【解析】
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都是通过空气,引起鼓膜的振动,再传给听小骨、耳蜗,传给听觉神经,人就会听到;人有两只耳朵,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和强弱以及其他特征也不同,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位的重要基础,也就是双耳效应.
4.BCD
【解析】
声音到达两只耳的时刻、强弱和其他特征的不同,使人们可以准确地判断声源的方向,这是双耳效应.利用双耳效应可以辨别声音的远近、声源的方向,又因为声音从正前或正后方传来时,声音到达两只耳朵的特征差别几乎没有,所以不易判断清楚,故A错、BCD正确,故选BCD.
5.C
【详解】
A.
声音是一种波,它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A错误;
B.
地震产生的是次声波其频率低于20HZ,故B错误;
C.
声可以传递能量,可以传递信息,用超声波能击碎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的超声波传递能量,故C正确;
D.
在街道上安装的噪声监测仪是用来监测噪声的,不能减弱噪声,故D错误。
6.D
【详解】
A.
声音具有能量,该选项说法正确;B.
声波定向发射器的喇叭状外观可以减少声音分散,增大响度,该选项说法正确;C.
护航官兵佩戴耳罩是为了在人耳处减弱噪声,该选项说法正确;D.
强声设备发出高达150dB的警示音、语音等声波,是人耳能够听到的,而次声波是人耳听不到的,该选项说法不正确。故ABC正确,D错误。故选D.
7.20
不能
【详解】
[1][2]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是次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是起声波,所以次声武器能发射频率至少低于20Hz的次声波,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太空中是真空,声在真空中不能传播,所以次声武器不能应用于太空大战中。
8.次声波
【详解】
地震、海啸、火山爆发等伴随有次声波的产生。
9.信息
次声波
超声波
【详解】
[1]同学们听到警报声后立即有序疏散,这里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2]地震、火山等自然灾害产生的声波属于次声波。
[3]
医生用的“B超”利用的是超声波传递信息。
10.B
【详解】
空心玻璃棉作为一种新型的吸声建筑材料,主要是在传播途径中控制噪声,从而降低室外噪声的影响。
故选B。
11.C
【解析】A.
在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B.
在市区内禁鸣汽车喇叭,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C.
室内打靶时要佩戴耳罩,是人耳处减弱噪声,即从噪声的接收这一环节来防治噪声,符合题意;
D.
用吸音材料来装饰内墙,是在噪声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故选C。
点睛:重点是防治噪声的三个途径。即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阻挡、反射或吸收、在人耳处减弱。
12.声源
信息
【详解】
[1]图中的标志为禁止鸣笛标志,这是从声源处减弱噪声的。
[2]随着开考铃声的响起,同学们得到开始考试的信息,这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巩固练习
1.D
【详解】
A.“公共场所不要大声喧哗”是要求人们说话的响度放低些,故A错误;
B.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与特色,不同乐器的音色是不同的,所以人能分辨出二胡和小提琴发出的声音,主要是因为它们的音色不同,故B错误;
C.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C错误;
D.声音即可传递信息,又可以传递能量,而超声波能够粉碎体内“结石”是利用了声音能传播能量,故D正确。
故选D。
2.C
【详解】
A、蝙蝠靠超声波发现昆虫说明声音能传递信息;
B、倒车雷达说明声音能传递信息;
C、超声波洗眼镜说明声音能传递能量;
D、“B超”查看胎儿发育说明声音能传递信息.
所以C选项是正确的.
3.A
【详解】
A.甲实验是将发声体放在真空罩中,随着空气的抽出,声音越来越小,所以该实验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故A项正确.
B.当钢尺振动的频率越高时,音调越高,故B项错误.
C.丙实验说明音叉的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故C项错误.
D.纸筒振动发声的声波传递给蜡烛的火焰,使火焰摇动,说明声可以传递能量,故D项错误.
4.C
【解析】
A.
声音由物体的振动产生,但物体振动时,其频率可能不在人的听觉范围内,所以人们可能是听不到此声音的,故A错误;
B.
音色是发声体特有的特征,可以用来区分声源,所以人们能分辨蛙声和蝉鸣,是因为它们的音色不同,故B错误;
C.
学校周边“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故C正确;
D.
人们利用超声检测锅炉是否有裂纹,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D错误;
故选C.
点睛:注意能正确区分声音的三个特征,即音调、响度、音色,其中音色是发声体特有的特征,由声源振动的材料、方式等决定,可以用来区分声源.
5.D
【详解】
A.超声波指的是频率比较高的声波,声波可以在空气中才传播,所以A是错误的;
B.超声波指的是频率比较高的电磁波,超过了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所以听不到,频率越高,音调就越高,所以B是错误的;
C.不论是超声波还是次声波都是由发声体的振动产生的,所以C是错误的;
D.声波除了传递信息外,还可以传递能量,外科医生利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的结石,所以D是正确的.
6.B
【详解】
A.在摩托车发动机上安装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A不符合题意.
B.在高速公路两侧安装隔音幕墙是在传播途中控制噪声,故B符合题意.
C.在学校附近安装喇叭禁鸣标志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C不符合题意.
D.机场的地勤佩戴有耳罩的头盔是在耳朵处减弱噪声,故D不符合题意.
7.B
【解析】
A.
在城市街道两旁植树种草,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该选项说法不正确;B.
水中倒立的花样游泳运动员随着音乐表演,说明水能传播声音,该选项说法正确;C.凡是影响人们正常学习和生活的声音都是噪声,该选项说法不正确;D.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该选项说法不正确.故选B.
8.A
【详解】
A.“震耳欲聋”主要说明声音大,所以指的声音的响度大,所以A错误,符合题意;
B.墙壁是固体,固体可以传声.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C.不同人说话的特点不同,即音色不同;所以“闻其声知其人”说明可以根据音色来判断说话者.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地震、火山喷发、台风等都伴有次声波,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9.响度大
声源
超声波
【详解】
声音的强弱叫响度,“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指声音的响度大;
中考期间考场周围常常设有禁止鸣笛的标志,这是从声源处减弱噪声;
小轿车的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传感器工作的。
10.超



120000Hz
1000Hz
60000
【详解】
(1)[1]蝙蝠能发出超声波,靠这种波的回声来确定目标和距离;
[2]亚声,这是一种人耳听不到的声音,频率低于,这是次声波,而人的内脏的固有频率和次声波极为相似,当二者相同时,会形成内脏的共振,严重时,把内脏振坏而丧生;
(2)[3][4]材料二中,次声波能把内脏振坏,这说明声音具有能量;材料一中,蝙蝠通过超声波的回声来确定目标和距离,这说明声音具有信息;
(3)[5][6]从图中可以看到,海豚能发出声音的最高频率是120000Hz;蝙蝠能接收到声音的最低频率1000Hz;
(4)[7]从图中可以看到,人可听到声音最高频率是20000Hz,即1s内振动20000,那么这个频率内振动次数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