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陶罐和铁罐》教案设计
?
一、学情分析
1.识字写字,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孩子们在两年多的学习过程中,掌握了一定的独立识字方法,基本能达到要求,书写时,大部分能够做到规范,端正,整洁,但是部分学生还比较欠缺,需要着重指导,力求为以后的美观打好基础。
2.初步学会了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但是独立概括的能力还在培养中。
3.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过寓言,对寓言有了一些感性的认识。在本单元的学习中,孩子们会在老师的引导下进一步认识和了解寓言。老师要引导孩子不仅要理解寓言故事的内容,还要关注寓言中蕴含的道理。孩子们对寓言的特点及阅读寓言的好处还不够清楚。在后续的交流平台的教学中进行总结和梳理。
4.我们三年级的孩子在自主阅读这则寓言时,往往会过于沉浸在故事情节中,而使自己的认识出现偏差,他们会认为陶罐是很“好”的,几乎是“完人”,没有什么缺点,而铁罐是“不好”的,几乎没有任何可取之处。这种认识上的偏差,需要我们老师在具体的课堂情境中巧妙地加以引导“修正”,我们绝不能因为孩子年龄小而放弃这种引导,因为这是学生对这篇课文所要达到的理解的底限。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不要过于强调“超越文本”。
5.这篇课文中有大量的对话,而且人物形象鲜明,需要孩子们充分进行分角色阅读。在三年级之前,我们进行了许多次的分角色朗读,但本课是进入具体的情境当中,借助提示语分角色朗读,比如课文中的“轻蔑,傲慢”等词语需要借助老师的帮助去理解。
针对以上基于课标的教材的分析中我们要教的点、以及学生的现有水平及将要达到的水平的差距的分析,把大家的建议融入其中,我确立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二、教学目标:
1.认识“陶、罐”等10个生字,重点识记“虚、尘”两个生字,读好“懦弱”一词。会写“骄、傲"等10个字,重点写好“虚、尘”2个生字。会写“国王、骄傲”等15个词语。
2.结合课文相关词句,了解陶罐和铁罐不同的性格特点。分角色朗读课文。
3.默读课文,能说出陶罐和铁罐之间发生的故事,懂得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学习正确看待人和事物。
4.能说出“阅读链接”中的北风和课文中的铁罐的相似之处。
三、教学重点:
1.认识“陶、罐”等10个生字,重点识记“虚、尘”两个生字,读好“懦弱”一词。会写“骄、傲"等10个字,重点写好“虚、尘”2个生字。会写“国王、骄傲”等15个词语。
2.结合课文中描写陶罐、铁罐的神态和语言的语句的理解,了解陶罐和铁罐不同的性格特点。分角色朗读课文。
四、教学难点:
理解并结合描写陶罐、铁罐的神态和语言的语句,懂得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学习正确的看待人和事物。
五、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课文插图
板书课题,识记“陶、罐”。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自由读文。要求: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词可以拼拼音、查字典。读不通顺的句子多读几遍。
2.?再读课文。要求:在读正确的基础上,争取把课文读流利。边读边思考:陶罐和铁罐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
3.出示带拼音生词
陶罐、骄傲、谦虚、懦弱、恼怒、代价
(1)自由练读。
(2)指名领读
(3)交流记字方法记忆字形
注重对识字方法的指导及总结运用,边记字边随机组词及说话。
4.出示去拼音生词
陶罐、骄傲、谦虚、懦弱、恼怒、代价
随机抽读正音。
5.结合故事角色将生词分类学习:
铁罐:骄傲??恼怒
陶罐:谦虚??懦弱??价值
6.学反义词:
骄傲-傲慢????谦虚-骄傲
三、写字指导
1.出示本课要求会写生字,指名读并组词。
2.指导结构较复杂的字,重点指导:骄傲?谦虚?懦弱
归纳方法:笔画较多的汉字,要写得紧凑,注意穿插避让。
3.练习书写,反馈点评。
四、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指名读文,思考:陶罐和铁罐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
提示:古时候,铁罐仗着坚硬,常常(?)陶罐。若干年后,陶罐从废墟里挖出来依旧(?)()(),而铁罐却(?)。
2.自由读课文,想一想:哪几个自然段写铁罐看不起陶罐,哪几个自然段写它们各自的结果。
3.默读课文2——9自然段,看看描写了陶罐和铁罐之间的几次对话?
提示:你说一句,他说一句,称作一次对话,用大括号标记。
五、总结设疑: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陶罐又是怎样面对铁罐的奚落呢?下节课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词?指导书写
1.出示词语:陶罐、骄傲、谦虚、懦弱、恼怒、代价
自由读?随机抽读
2.听记词语:骄傲
谦虚
懦弱
自主订正。
(设计意图:遵循学生遗忘规律,及时复习巩固认和写。)
3.指导书写
出示:虚??尘
(1)组词、观察、归纳横画较多汉字的书写方法。
(2)重点指导范写:虚?尘
(3)生练习书写。
(设计意图:书写指导按照导-练-展-评的步骤进行。)
二、品读感悟
1.自由读文课文1——9自然段,想: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的?面对铁罐的奚落,陶罐的态度又是怎样的?
2.默读课文1——9自然段,想: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的?面对铁罐的奚落,陶罐的态度又是怎样的?边读边画边想,再把你的感受写一写。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关注课后习题,在它的指导下学会学习。在反复品读中更深刻地理解“奚落”的意思。)
随机进行批注方法指导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找到关键词句理解文本,并尝试着写出自己的感受,使学生学会读中思考,逐步养成读中思考的习惯和能力。)
3.品读铁罐奚落陶罐的表现。
句子一:“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铁罐傲慢地问。
(1)读一读,谈谈自己的感受。
(2)哪个词最能感受到铁罐的骄傲?
(3)傲慢是什么样子?想象着读一读。随机指导读,引导体会不同的标点符号所表达的不同感情。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用充分的朗读,体会关键词句和标点符号表达的情感。)
句子二:“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铁罐说,带着更加轻蔑的神气。
(1)谈谈自己的体会。
(2)此时的铁罐带着什么样的神态奚落陶罐?
(3)想象轻蔑的样子,带上表情动作读读铁罐的话。(表演读)
(设计意图:关注神态变化,从读中有所体会,再展开想象,融入表情和动作,达到读懂课文内容的目的。)
句子三:“住嘴!”铁罐恼怒了,“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破成碎片,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
(1)铁罐的心情有了什么变化?谈谈自己的体会。
(2)朗读体会它的恼怒,狂妄自大。
(设计意图:关注神态变化,从语言中感受铁罐的恼怒和狂妄自大)
句子四:“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铁罐说,“走着瞧吧,总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
(1)此时的铁罐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2)想象它会是什么样的神态、动作?想象填空:此时的铁罐会(
)地说。
(3)试着带上你想到的神态去读一读。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抓住铁罐神态和心情的变化,展开想象,进行语言训练。进一步读懂课文内容,并在潜移默化中渗透给学生描写人物神态的方法。)
4.小结再扣奚落:铁罐从傲慢到轻蔑,从恼怒到……,它一次又一次用尖酸刻薄的话讽刺陶罐,这就是奚落。
5.品读陶罐的表现
面对铁罐一次次的奚落,陶罐有怎样的表现呢?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1)感受谦虚、宽容、大度。
(2)重点朗读第五自然段,体会陶罐讲道理,用充分的理由证明自己并不懦弱。
(3)读一读陶罐几次的话,感受它的谦虚、宽容和据理力争。
(设计意图:将读与思考相结合,感受陶罐身上的优点和它高尚的品质。逐步落实教学目标“学会正确看待人和事物”。)
6.分角色朗读
(1)小组内分角色朗读。
(2)全班展示分角色朗读。
三、体会命运不同?领悟道理
1.默读第十至十七自然段,想一想:后来发生了什么事情?(让学生进行猜想。引导运用“预测”策略)
为什么人们翻来覆去,把土都掘遍了,但是,连铁罐的影子也没见到?
2.说一说从陶罐和铁罐不同的结局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3.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寓言带来的启示。
4.出示阅读链接:《北风和太阳》。
(1)默读《北风和太阳》,思考:“北风和太阳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故事最后,北风为什么悄悄溜走了?”学生汇报。
(2)想想故事中的北风和课文中的铁罐有什么相似之处。
交流汇报
四、布置作业
1.请家长或同学听写本课生字词语,并做到及时改错。
2.读寓言故事《伊索寓言》。
3.自由组合,将这些故事演一演。
板书设计:
陶罐和铁罐
傲慢 谦虚
取长补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