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包下载】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预习学案(人教版必修1)6套

文档属性

名称 【打包下载】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预习学案(人教版必修1)6套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387.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1-08-17 17:45:22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5 自由落体运动课前预习学案必修一
一、预习目标
预习课本内容,初步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及其研究方法。
二、预习内容
1.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为___________,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式为________________。
2.地球表面或附近的物体都受到地球施加给它的__________的作用,所以物体会下落。
3.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的下落运动叫_____________。这种运动只有在__________的空间中才能发生;在有空气的空间中,如果空气阻力的作用____________,物体的下落也可以看成自由落体运动。
4.自由落体运动是___________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5.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叫做_________或__________。一般取值g=________,在课本必修1中,如果没有特别说明,都按g=___________进行计算。
6.在地球上不同的地方其大小________,一般__________处较大,___________处较小。
三、提出疑惑
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请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
疑惑点 疑惑内容
课内探究学案
一、学习目标
1.认识自由落体运动,知道影响物体下落快慢的因素,理解自由落体运动是在理想条件下的运动,知道它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2.能用打点计时器或其他实验仪器得到相关的运动轨迹并能自主进行分析.
3.知道什么是自由落体的加速度,知道它的方向,知道在地球上的不同地方,重力加速度大小不同.
二、学习过程
1.重的物体一定下落得快吗
猜想:物体下落过程的运动情况与哪些因素有关,质量大的物体下落的速度比质量小的快吗
(实验小探究)
取两枚相同的硬币和两张与硬币表面面积相同的纸片,把其中一张纸片揉成纸团,在下述几种情况下,都让它们从同一高度自由下落,观察下落快慢情况。
①从同一高度同时释放一枚硬币和一个与硬币面积相同的纸片,可以观察到谁下落得快?
②两张完全相同的纸片,将其中一张卷紧后从同一高度同时释放,可以观察到谁下落得快?
论:物体下落过程的运动情况与物体 无关.
(实验演示)“牛顿管”的实验
1、 将羽毛和金属片放入有空气的玻璃管中,让它们同时下落,观察到的现象:
2、 将羽毛和金属片放人抽去空气的玻璃管中,让它们同时下落,观察到的现象:
结论:影响落体运动快慢的因素是 的作用,没有空气阻力时,只在重力作用下轻重不同的物体下落快慢 .
阅读课本并回答:(1)自由落体运动有什么特点?
注意:若物体在下落过程中所受空气阻力远小于重力,则物体的下落也可看作自由落体运动.
2、对自由落体运动的探究
按照教材第43页的图2.5—1装置做实验,将一系有纸带的重物从一定的高度自由下落,利用打点计时器记录重物的下落过程.在对纸带进行数据处理,图象法求物体运动的加速
位置 0 1 2 3 4 5 6
时间(s) 0
v(m/s)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一个推论:在一段时间t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这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有v1=(x1+x2)/2T, v2=(x2+x3)/2T……求出各计数点的瞬时速度后,由加速度的定义:a=Δv/Δt计算出该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或选好计时起点作v-t图象,图象的斜率即为该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在对纸带进行数据处理可知:自由落体运动是 运动。
3、自由落体加速度
阅读教材p43完成下列问题:
(1).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它的方向如何
(2)、看教材第44页列表,尝试从表中寻找规律.
三、反思总结
1、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及其加速度的特点
2、自由落体运动的运动学公式
四、当堂检测
1.关于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g,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 )
A.重的物体的g值大
B.同一地点,轻重物体的g值一样大
C.g值在地球上任何地方都一样大
D.g值在赤道处大于在北极处
2.一个铁钉与一个小棉花团同时从同一高处下落,总是铁钉先落地,这是因为( C )
A.铁钉比棉花团重
B.铁钉比棉花团密度大
C.棉花团的加速度比重力加速度小得多
D.铁钉的重力加速度比棉花团的大
3.甲物体的重力是乙物体重力的3倍,它们从同一高度处同时自由下落,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甲比乙先着地
B.甲比乙的加速度大
C.甲、乙同时着地
D.无法确定谁先着地
4.自由落体运动的v-t图象应是图2-4-4中的( B )
5.甲、乙两物体所受的重力之比为1 : 2,甲,乙两物体所在的位置高度之比为2 : 1,它们各自做自由落体运动,则 ( A )
A.落地时的速度之比是 B.落地时的速度之比是1 : 1
C.下落过程中的加速度之比是1 : 2 D.下落过程中加速度之比是1 : 2
6.一物体从H高处自由下落,经t s落地,则当下落t/3 时,离地高度为 ( C )
A.H/3     B.H/9   C.3H/4  D.8H/9
7.一石块从地面上方高H处自由落下,不计空气阻力,当它的速度大小等于着地时速度的一半时,石块下落的高度是 ( A )
A、 B、 C、 D、
8.一个石子从高处释放,做自由落体运动,已知它在第1 s内的位移大小是x,则它在第3 s内的位移大小是 ( A )
A.5 x B.7 x C.9 x D.3x

课后练习与提高
1.一个物体从45m高的地方静止释放,做自由落体运动,(g取10m/s2)求:
(1)到达地面时的速度 (30m/s)
(2)下落最后1s内的位移 (25m )
2.一个自由落下的物体在最后1 s内落下的距离等于全程的一半,计算它降落的时间和高度?取g= 10m/s2 (2+S, 30+20m)
3.从楼顶上自由下落的小球经过某窗户顶部和底部时的速度分别为4m/s和6m/s,试求该窗户的高度为多少.(g取10m/) ( 1m )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4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速度的关系(学案)课前预习学案必修一
一、预习目标
1. 知道位移速度公式,会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 知道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其它一些扩展公式。
3. 牢牢把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灵活运用各种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二、预习内容
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速度关系是 。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公式有 、 。
3、匀变速直线运动中,连续相等的时间T内的位移之差为 。
4、匀变速直线运动某段时间内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 。某段过程中间位置的瞬时速度等于 ,两者的大小关系是 。(假设初末速度均已知为)
5、物体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则1T秒末、2T秒末、3T秒末……速度之比为 ;前1T秒、前2T秒、前3T秒……位移之比
;第1T秒、第2T秒、第3T秒……位移之比 ;
连续相等的位移所需时间之比 。
三 提出疑惑
1———————————————————————————————
2———————————————————————————————
课内探究学案
一 学习目标
1 速度公式、位移公式及位移与速度关系的公式的推导。
2 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速度、加速度和时间的关系,会用公式解决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际问题。
3重难点
(1).速度公式、位移公式及位移与速度关系的公式的推导。
(2)会运用公式分析、计算。
(3)具体到实际问题当中对物理意义、情景的分析。
二 学习过程
1 如果加速度小于零,表示什么意义?在你学过的公式中个物理量符号的意义怎样处理?
2对情景1 减速过程位移的求解过程需注意什么?
3 情景1 有几种解法?
4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用公式进行推导,即如果消去时间t会得到什么关系?
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反思总结
对一般的匀变速直线运动涉及的物理量有5个,即vo、vt、t、a、x。一般来说,已知其中的三个物理量就可以求出其余的一个或二个物理量。
(1)不涉及位移x时:
(2)不涉及末速度vt时:
(3)不涉及时间t时:
对于以上三种关系式,只有两个是独立的,在做题时,应正确分析题意,寻找题目给的物理量,选取适当的运动规律解决问题。
四 当堂训练
[例1] 通过测试得知某型号的卡车在某种路面上急刹车时加速度大小是5m/s2。如果要求它在这种路面上行驶时在22.5m内必须停下,它的行驶速度不能超过多少千米每小时?
[例2] 美国“肯尼迪”号航空母舰上装有帮助飞机起飞的弹射系统。已知“F-A-15”型战斗机在跑道上加速时可产生的最大加速度为5.0m/s2,起飞速度为50m/s。若要该飞机滑行100m后起飞,则:
(1)弹射系统必须使飞机具有多大的初速度?(可保留根号)
(2)假设某航空母舰不装弹射系统,但要求“F-A-15”型战斗机能在它上面正常起飞,则该跑道至少多长?
[例3] 驾驶手册规定具有良好刹车性能的汽车在以80km/h的速率行驶时,可以在56m的距离内刹住;在以48km/h的速率行驶时,可以在24m的距离内刹住。假设对这两种速率,驾驶员的反应时间(在反应时间内驾驶员来不及使用刹车,车速不变)与刹车产生的加速度都相同,则驾驶员的反应时间是多少?
课后练习与提高
1、某型号的舰载飞机在航空母舰的跑道上加速时,发动机产生的最大加速度为5m/s2,所需的起飞速度为50m/s,跑道长100m。通过计算判断,飞机能否靠自身的发动机从舰上起飞?为了使飞机在开始滑行时就有一定的初速度,航空母舰装有弹射装置。对于该型号的舰载飞机,弹射系统必须使它具有多大的初速度?
2、汽车从甲地由静止出发,沿直线运动到丙地,乙地在甲丙两地的中点,汽车从甲地匀加速直线运动到乙地,经过乙的速度为60km/h,接着又从乙地匀加速到丙地,到丙地时的速度为120km/h,求汽车从甲地到丙地的平均速度。
3、一个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初速度=2.0m/s,它在第3秒内通过的位移为4.5m,则它的加速度为多少?
4、一质点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若在第3秒末至第5秒末的位移为40m,则质点在前4秒的位移为多少?
5、观察者站在列车第一节车厢前端一侧的地面上,列车由静止开始匀加速直线运动,测得第一节车厢通过他用了5秒,列车全部通过他用了20秒,则列车一共有几节车厢?(车厢等长且不计车厢间距)
3、1m/s2 第3秒位移4.5m/s,据公式有则
4、40m/s 由可得,由公式有
5、16 方法一:根据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连续相等位移的时间之比为(一节车厢的时间为t0=5秒,则n节总时间为=20 n=16
方法二、连续相等的时间内位移之比为1:3:5……:(2n-1),20内共有4个5秒,则连续四个5秒的位移之比为1:3:5:7,则有7+5+3+1=16个单位车厢长度。
方法三:一节车厢长度,20秒内总长度,有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学案)必修一
课前预习学案:
预习目标:
1、 通过小车在钩码牵引下运动的探究实验,进一步掌握打点计时器的使用方法和利用打点计时器研究物体运动的方法。
2、 会计算各个计数点的速度。
预习内容:
1、电火花计时器使用 电源,当电源频率为50Hz时,每隔 打一次点,打点时间间隔由 决定(选填“电压大小”或“电源频率”)。
2、下图为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的一部份,点间时间隔为T,尽可能精确测B点的瞬时速度的表达式是VB =
3、本实验用到的实验器材有
提出疑惑:
课内探究学案:
学习目标:
1、进一步掌握打点计时器的使用方法和利用打点计时器研究物体运动的方法。
2、 会计算各个计数点的速度。
3 、会根据纸带上计录的数据,在坐标纸上画出v-t图象。
重难点:
1、各点瞬时速度的计算。
2、对实验数据的处理、规律的探究。
实验过程:
1、把附有定滑轮的长木板平放在桌上,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的一端,连接好电路。
2、把细绳的一端拴在小车上,使细绳绕过滑轮,下面挂适当的钩码。使纸带穿过计时器,并把它的一端固定在小车的后面。
3、使小车停在 的地方,先 ,再放开
让小车拖动纸带运动,计时器就在纸带上打出了一系列点,随后
4、换上新纸带,重复两次。
5、从3条纸带中选择 的一条纸带,舍去
找一个适当的点作为计时起点。为了方便,减小误差,通常不用0.02s为时间单位,而是用每打 的时间 s为时间单位,在纸带上选好的计时点下面标0,在第 点下面标1,在第 点下面标2……,标明的点叫计数点(如下图所示),两相邻点间的距离分别是x1、x2、x3…………
6、测出x1、x2、x3…………的长度,并将测量结果直接标在纸带上.
据v1= = (第一空填公式,第二空填测量和计算结果)
据v2= = (同上);
据v3= = (同上);
据v4= = (同上);
可算出各点的瞬时速度,将结果填入下面的表格中.
计数点序号 1 2 3 4 5
计数点对应的时刻(s) 0.10 0.40
各计数点间的距离
通过各计数点的速度(cm/s)
8、根据表中的数据,在坐标纸上画出v――t图象(自己确定合理的标度)
得到的图像应该是
思考:1该图像过坐标原点吗?为什么?
2、根据小车的v-t图象,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满足什么规律?
当堂检测:
1.据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我们可以从纸带上直接得到的物理量是 ( )
A.时间间隔 B.位移 C.加速度 D.平均速度
2.学生在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时,纸带上打出的点不是圆点,而是一些短线,这可能是因为
A、打点计时器错接在直流电源上 ( )
B.电源电压不稳定
C.打点计时器使用的电压太低
D.振针到复写纸的距离太小
3、接通电源与释放纸带(或物体),这两个操作时刻的关系应当是 ( )
A.先接通电源,后释放纸带
B.先释放纸带,后接通电源
C.释放纸带的同时接通电源
D.先接通电源或先释放纸带都可以
4电磁打点记时器是一种记时工具,关于它的使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使用电压为220V交流电
B.使用电压为220V直流电
C.使用电压为4V~6V直流电
D.使用电压为4V~6V交流电
5.在下列给出的器材中,本节实验中所需的器材有 ( )
①打点计时器 ②天平 ③低压交流电源④低压直流电源 ⑤细绳和纸带 ⑥钩码和小车⑦秒表 ⑧一端有滑轮的长木板 ⑨刻度尺
A.①③⑧⑨ B.⑤⑥⑧⑨ C.①③⑤⑥ D.①③⑤⑥⑧⑨
课后练习与提高:
6.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算出小车经过各计数点瞬时速度如下
计数点序号 1 2 3 4 5 6
计数点对应的时刻(s) 0.10 0.20 0.30 0.40 0.50 0.60
通过计数点的速度(cm/s) 44.0 62.0 81.0 100.0 110.0 168.0
为了计算加速度,合理的方法是 ( )
A.根据任意两计数点的速度用公式算出加速度
B.根据实验数据画出v-t图,量出其倾角,由公式A = tg求出加速度
C.根据实验数据画出v-t图,由图线上相距较远的两点所对应的速度、时间,用公式算出加速度
D.依次算出通过连续两计数点间的加速度,算出平均值作为小车的加速度
7.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某同学操作以下实验步骤,其中错误或遗漏的步骤有 ( )
A.拉住纸带,将小车移至靠近打点计时器处放开纸带,再接通电源
B.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在平板上,并接好电路
C.把一条细绳拴在小车上,细绳跨过定滑轮,下面吊着适当重的钩码
D.取下纸带
E.将平板一端抬高,轻推小车,使小车能在平板上做匀速运动
F. 将纸带固定在小车尾部,并穿过打点计时器的限位孔
将以上步骤完善后写出合理的步骤顺序。
8、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实验中,得到的纸带如图所示。按时间顺序取0、1、2、3、4、5六个点。用尺量出1、2、3、4、5点到0点的距离分别是:(单位:cm) 8.78 16.08 21.87 26.16 28.94。由此可求出2点的即时速度v=______m/s,打4点时的速度是 ,物体的加速度a=______m/s2,物体做_______运动。(所标点间有4个点未画出)
0 1 2 3 4 5 6
A
B
C
D
O
E
x5
x4
x1
x2
x3
4
0




























1
2
3
5
x1
x2
x3
x4
x5
v
t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学案)必修一
课前预习学案
一 预习目标
1.会用“面积法”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公式。
2.会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求解有关问题
二 预习内容
1.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其位移公式为___________,其 v-t 图象为__________。在 v-t 图象中某段时间内位移的大小与____________相等。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 v-t 图象是________________,其中图象的斜率表示物体的__________,图象与坐标轴所围面积是物体的______________。
3.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初末速度与位移的关系式为________________。
4.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公式:____________。
三 提出疑惑
1疑惑点—————————————————————————————————
2疑惑内容————————————————————————————————[
课内探究学案
一 学习目标
1、识记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式
2、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及其应用
3、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及其应用
4、理解v-t图象中图线与t轴所夹的面积表示物体在这段时间内运动的位移
二 学习过程
1 在坐标纸上作出匀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猜想一下,能否在v-t图象中表示出作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时间t内的位移呢?————————————————————
2 对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它的v-t图象是不是也有类似的关系?——————――
3 理解这种分析方法是把过程先微分后再累加(积分)的定积分思想来解决问题的方法。
4 能根据图解分析讲解,得出结论:v-t图象中,图线与t轴所夹的面积,表示在t时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
5 会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公式
三 反思总结————————————————————————————————————--——————————————————————————————————-
四 当堂检测
[例1] 火车沿平直铁轨匀加速前进,通过某一路标时的速度为10.8km/h,L。1min后变成 54km/h,再经一段时间,火车的速度达到 64 .8km/h。求所述过程中,火车的位移是多少?
[例2] 在平直公路上,一汽车的速度为15m/s。,从某时刻开始刹车,在阻力作用下,汽车以2m/s2的加速度运动,问刹车后10s末车离开始刹车点多远?
[例3]从车站开出的汽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走了12s时,发现还有乘客没上来,于是立即做匀减速运动至停车。汽车从开出到停止总共历时20s,行进了50 m。求汽车的最大速度。
课后练习与提高
1.一物体运动的位移与时间关系则( )
A.这个物体的初速度为12 m/s B.这个物体的初速度为6 m/s
C.这个物体的加速度为8 m/s2 D.这个物体的加速度为-8 m/s2
2.根据匀变速运动的位移公式和,则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 t 秒内的位移说法正确的是( )
A.加速度大的物体位移大 B.初速度大的物体位移大
C.末速度大的物体位移大 D.平均速度大的物体位移大
3.质点做直线运动的 v-t 图象如图所示,则( )
A.3 ~ 4 s 内质点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B.3 s 末质点的速度为零,且运动方向改变
C.0 ~ 2 s 内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4 ~ 6 s 内质点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均为2 m/s2
D.6 s 内质点发生的位移为8 m
4.物体从静止开始以2 m/s2 的加速度做匀加速运动,则前6 s 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___,第6 s 内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____,第6 s 内的位移是___________。
5.若一质点从 t= 0 开始由原点出发沿直线运动,其速度一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则该物体质点( )
A.t= 1 s 时离原点最远 B.t= 2 s 时离原点最远
C.t= 3 s 时回到原点 D.t= 4 s 时回到原点
6.物体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它最初10 s 内通过的位移为80 m,那么它在5 s 末的速度等于_____________,它经过5 m 处时的速度等于____________。
7.汽车以 10m/s的速度行驶,刹车后获得大小为 2m/s2的加速度,则刹车后 4s 内通过的位移为_________m,刹车后 8s 通过的位移为___________m。
8.完全相同的三块木块并排固定在水平面上,一颗子弹以速度水平射入,若子弹在木块中做匀减速直线运动,且穿过第三块木块后速度恰好为零,则子弹依次射入每块木块时的速度之比和穿过每块木块所用时间之比为( )
A. B.
C. D.
9.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时间 t 内的位移为 s ,设这段时间的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为 v1 ,这段位移的中间位置的瞬时速度为 v2 ,则( )
A.无论是匀加速运动还是匀减速运动,v1< v2
B.无论是匀加速运动还是匀减速运动,v1> v2
C.无论是匀加速运动还是匀减速运动,v1= v2
D.匀加速运动时,v1< v2,匀减速运动时,v1> v2

解法III:利用图象法分情况比较。若为匀加速直线运动,其速度——时间图象如图2所示。t1为中间时刻,对应速度v1,因为图线与时间轴所围成的梯形面积表示了位移,所以中间位移对应的时刻t2必在t1之后,得v1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学案)必修1
课前预习学案:
预习目标:
1、知道匀速直线运动图象。
2、知道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象,概念和特点
预习内容:
1、加速度的表达式: 其物理含义:
2、匀变速直线运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运动叫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
线运动的V—t图象是一条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运动是匀加速直线运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 运动是匀减速直线运动。
3、速度与时间关系式
速度与时间关系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公式中各量代表的是________________,注意公式的矢量性,谈谈你是如何理解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出疑惑:
课内探究学案
学习目标:
1、知道匀速直线运动图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象及特点。
2、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关系的公式v = v0 + at,并会进行计算。
学习重点、难点:
1、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象,概念和特点。
2、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关系的公式v = v0 + at,并进行计算。
3、应用图象推导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关系的公式v = v0 + at。
学习过程:
1、画上节课中小车的V—t图象,并加以分析。
v与 t是什么关系?
2、请同学们观察,并比较这两个v-t图象
3、会推导匀变速直线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式
例题:
例题1:汽车以40 km/h的速度匀速行驶,现以0.6 m/s2的加速度加速,10s后速度能达到多少?加速后经过多长汽车的速度达到80 km/h?
例题2:某汽车在某路面紧急刹车时,加速度的大小是6 m/s2,如果必须在2s内停下来,汽车的行驶速度最高不能超过多少?如果汽车以最高允许速度行驶,必须在1.5s内停下来, 汽车刹车匀减速运动加速度至少多大?
讨论:《说一说》
反思总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堂检测:
1、如图一物体的运动V—t图象,它做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运动,其v与t的关系式为
2、 图中物体的速度是__________________变化,加速度_____________________变化的,它是匀加速运动吗?___________
3、你能说出甲乙分别做什么运动吗?
4、跳伞运动员做低空跳伞表演,当飞机离地而某一高度静止于空中时,运动员离开飞机自由下落,运动一段时间后打开降落伞,展伞后运动员以5m/s2的加速度匀减速下降,则在运动员减速下降的任一秒内( )
A.这一秒末的速度比前一秒初的速度小5m/s
B.这一秒末的速度是前一秒末的速度的0.2倍
C.这一秒末的速度比前一秒末的速度小5m/s
D. 这一秒末的速度比前一秒初的速度小10m/s
5、一质点从静止开始以1m/s2的加速度匀加速运动,经5s后做匀速运动,运动4s,然后最后在2s的时间质点做匀减速运动直至静止,则质点匀速运动时的速度是多大?减速运动时的加速度是多大?请作出V—t图象
课后练习与提高:
6.汽车在一条平直公路上行驶,其加速度方向与速度一致。现有加速度减小时的四种说法:(1)汽车的速度也减小;(2)汽车的速度仍在增大;(3)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汽车静止;(4)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汽车的速度达到最大。其中正确的是 ( )
A.(1)(3) B.(2)(4) C.(1)(4) D.(2)(3)
7.如图2-10所示为初速度v0沿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图象,其末速度为vt,在时间t内,物体的平均速度和加速度A是
( )
A. >,A随时间减小 B. =,A恒定
C. <, A随时间减小 D.无法确定
8.足球以8 m/s的速度飞来,运动员把它以12 m/s的速度反向踢出,踢球时间为0.2 s,设球飞来的方向为正方向,则足球在这段时间内的加速度为 ( )
A.-200 m/s2 B.200 m/s2
C.-100 m/s2 D.100 m/s2
9.有一物体做直线运动,其v—t图象如图2-11所示,从图中看出,物体加速度和速度方向相同的时间间隔是 ( )
A.只有0<t<2 s B.只有2 s<t<4 s
C.0<t<2 s和6 s<t<8 s D.0<t<2 s和5 s<t<6 s
10.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加速度为2 m/s2,则 ( )
A.物体在某秒末的速度一定是该秒初的速度的2倍
B.物体在某秒末的速度一定比该秒初的速度大2 m/s
C.物体在某秒初的速度一定比前秒末的速度大2 m/s
D.物体在某秒末的速度一定比前秒初的速度大2 m/s
11.一质点从静止开始以1m/s2的加速度匀加速运动,经5s后做匀速运动,最后2s的时间质点做匀减速运动直至静止,则质点匀速运动时的速度是 。减速运动时的加速度是 。
[
t
v
v0
t
O
vt
图2-10
图2-11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6 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课前预习学案必修一
一、预习目标
了解落体运动研究的史实,了解逻辑推理的特色,理解任何猜想和假说都须要有实验验证的重要性。
二、预习内容
对于落体运动,自古以来许多人都研究过。本节课介绍落体运动的研究历史,主要是介绍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过程和他的科学思维方法。要通过自主学习,独立的思考、归纳和总结,提出自己的看法与体会。
三、提出疑惑
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请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
疑惑点 疑惑内容
课内探究学案
一、学习目标
通过重现重大发现的历史过程,亲临其境探究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研究的实验,学习其科学思维方法和巧妙的实验构思。
二、学习过程
(一)、绵延两千年的错误
亚里士多德的观点:物体越重,下落越快.
交流与讨论:为什么会有错误的认识呢?
(二)、逻辑的力量
伽利略是怎样论证亚里士多德观点是错误的?
(三)、猜想与假说
(四)、实验验证
阅读:伽利略斜面实验的情况
讨论与交流:感受伽利略的探究过程,体会其科学方法
设计实验:研究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和时间的关系,并设计表格记录实验数据.
(五)、伽利略的科学方法
三、反思总结
 伽利略的科学方法。
①问题的提出。
②提出假设,逻辑推理。
③利用数学和逻辑进行推理,然后实验验证。
④对假说进行修正和推广。
四.当堂检测
1.某物体从某一较高处自由下落,第1s内的位移是_______m,第2s末的速度是______m/s,前3s 内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m/s(g取10m/s2)。5,20,15
2.小球做自由落体运动,它在前ns内通过的位移与前(n+1)s内通过的位移之比是_____________。n2/(n+1)2
3.一物体从高处A点自由下落,经B点到达C点,已知B点的速度是C点速度的3/4,BC间距离是7m,则AC间距离是__________m(g取10m/s2)。16
4.一物体从高H处自由下落,当其下落x时,物体的速度恰好是着地时速度的一半,由它下落的位移x=__________H/4
5.关于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g,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 )
A.重的物体的g值大
B.同一地点,轻重物体的g值一样大
C.g值在地球上任何地方都一样大
D.g值在赤道处大于在北极处
6.一个铁钉与一个小棉花团同时从同一高处下落,总是铁钉先落地,这是因为( C )
A.铁钉比棉花团重
B.铁钉比棉花团密度大
C.棉花团的加速度比重力加速度小得多
D.铁钉的重力加速度比棉花团的大
7.甲物体的重力是乙物体重力的3倍,它们从同一高度处同时自由下落,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甲比乙先着地
B.甲比乙的加速度大
C.甲、乙同时着地
D.无法确定谁先着地
8.自由下落的物体,自起点开始依次下落相等高度所用的时间之比是(D)
A.1/2 B.1/3 C.1/4 D.(+1):1
9.自由落体运动的v-t图象应是图2-4-4中的( B )
10.一个物体从20m高的地方下落,到达地面时的速度是多大 落到地面用了多长时间 (取g=10m/s2)20m/s,2s
课后练习与提高
1.气球以4m/s的速度匀速竖直上升,它上升到217m高处时,一重物由气球里掉落,则重物要经过多长时间才能落到地面 到达地面时的速度是多少 (不计空气阻力, g=10m/s2)。7.0s,66m/s
2.如图2-4-5所示,把一直杆AB自然下垂地悬挂在天花板上,放开后直杆做自由落体运动,已知直杆通过A点下方3.2m处一点C历时0.5s,求直杆的长度是多少 (不计空气阻力, g=10m/s2). 2.75m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