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 植物的茎
教学目标
1.知道茎的特点和运输水分的作用。
2.在教师引导下.能做茎的运输水分实验,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述研究成果。
3.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茎的作用表现出浓厚的探究兴趣。
4.能树立保护植物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老师昨天做了一个实验:把这盆花浇足了水,用一个干燥的塑料袋把花的茎部和以上的部分紧紧包扎起来。今天早上,老师发现了一个现象。请同学们看!你们能观察到什么?你们能根据前面学到的知识说说这是为什么吗?
学生回答。
师:植物是用什么“喝水"的呢?
生:植物是用根“喝水”的。
生:植物是用根毛吸取地下的水分的。
师小结:看来,前面的知识同学们学得不错啊!根吸收的水分是怎样输送到植物的叶和花的呢?
二.探究新知
1.猜想与假设
生:植物茎内有“管子”
生:根吸收的水分是常茎内的导管输送到植物全身的。
师:茎在根和叶之间像一座桥梁把根吸收的水分传递到绿叶 ,茎中是否像大家猜测的那样确实有根“管子” 在输送水分呢? 我们用什么方法来证实一下呢?
生:用实验验证。
2.设计实验。
师: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些实验器材,你们能不能设计一个实验方案验证你们的猜
师:实践出真知。
师:下面,就把你们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实验方案。比一比,哪个小组想出的办法好、新颖。
学生小组合作 、交流,设计实验方案。
师:现在请各组汇报一-下你们的实验方案。一个小组汇报时,其他小组注意倾听,有意见或有补充的可以及时地提出来。
生:将带叶植物的茎插在红墨水里,过一段时间观察现象。 为了进一步证实我们的集测,可以把茎切开用放大镜观察,看看里面是不是有运输水分的“管子”
师:为什么要把枝条放人红墨水中呢?你估计这根枝条在红墨水中浸泡一段时间后会产生什么现象呢?
生:如果茎里真的有“管子”,可以把水分传到叶子里去,红墨水也能被传上去,茎里面可能就变成红色了。
3.实验验证。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想出了验证猜想的办法。由于课堂时间有限,老师课前用同样的方法浸泡了一些植物的茎,你们想不想看它们发生的现象?先按照方案把自己小组的茎泡好再到老师这里领一根,拿来解剖。
师:茎的解剖有两种方法:一 种是横切,一 种是纵切。 请同学们先横着切开看一看,再竖着切开看一看。切开以后,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实验前请注意听清老师的要求:
(I)植物从水中取出后,先在清水中清洗,再在纸上进行解剖,及时做好观察记录。
(2)使用刀子时注意安全。
(3)小组同学要分工合作。
师:请同学们开始实验。
学生做实验,教师巡视引导。
生:我们看到在茎的横切面上有圈小红点,在客的纵切面上有两条红线。这说明我们的推测是正确的:茎确实有运输水分的作用,在茎的内部确实有运输水分的“管子”
师:通过实验 .我们证实了在植物的茎内确实有“管子”可以把植物根部吸收的水分传输到叶子里去,当然也可以传送到花果实等部分。这些“管子”的科学名称是“导管”.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们杯中植物的茎,看水分在导管中的运行方向是怎样的?谁能在黑板上画
4.绘制示意图。
教师巡视引导学生绘制示意图。
学生展示绘制的示意图,并描述水分运输的过程。
师:根吸收来的水分通过茎内的导管输送到植物全身各处。正如这位同学画的,水分在导管中的运行方向是自下而上的。
三、拓展延伸
师:在植物的根、茎叶中还有一种管 子叫筛管.它们是自上而下运输绿叶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养料的。如果对树皮进行环割,叶制造的养料通不过去了,会积存在切口的上部,这个地方便会膨大起来。
师:有人在两颗小树之间拴铁丝晾衣服。日子久了,为什么会在铁丝的上方形成瘤状物?
学生讨论、发言,教师进行保护树木的教育。
师:同学们,学完这节课你们有哪些收获?
学生谈收获。
师:如果你们还想知道关于茎的更多的知识,课下查找资料,相信你们会有更多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