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机械运动 第3节 运动的快慢 (共77张ppt 原创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章 机械运动 第3节 运动的快慢 (共77张ppt 原创无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09-03 20:26: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77张PPT)
第3节
运动的快慢
精品课件
欢迎下载
第一章
机械运动
学习
目标
1、理解比值定义法建立的速度概念,
2、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3、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4、知道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特征。
重点
1.知道描述匀速直线运动快慢的物理量——速度
2.知道描述变速直线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平均速度
3.会应用公式
计算速度
难点
速度概念的建立及速度公式的灵活运用
1、(1)
12.56cm=
m=
m
(2)5.4s=
h
2、
速度、路程和时间的关系表达式(数学上学过):

3、回顾数学学过的正比函数的解析式和图像:
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这些物体运动的快慢一样吗?
运动是有快慢的,那怎样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呢?
生活中这些物体哪个运动更快?
方法一:经过相同______,比较运动的

一、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结论: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大,物体运动的越快。
方法二:通过相同______,比较运动的

结论:通相同路程,用的时间越短,物体运动的越快。
想一想:
不同的时间通过的路程也不相等,如何比较运动的快慢呢?
速度概念的建立
下面表格给出了A、B、C、D四位同学某次赛跑的数据,分析表格数据,并说出你是如何比较A、B同学运动快慢的?
分析表格数据,说出你是如何比较C、D同学运动快慢的??
我们又如何比较A、D同学运动快慢呢?
A、D的时间、路程都不相同,如何比较呢?
对于A、D来说,采用“单位时间内的路程”(即路程与时间的比值),来比较二者运动的快慢。
选取路程与时间的比值为标准,进行比较
方法三:路程与时间的比值。
A:
D:
二、速度
1、定义:
物理学中,把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
2、符号:v
3、国际单位:米每秒

单位符号:m/s
常用单位及其换算:千米/小时(km/h)
1m/s=3.6km/h
4、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V=30m/s
表示:物体1s运动的路程是30m
我国的高速公路上车速不能低于60km/h,不得超过120km/h。
速度在生活中的应用
汽车的速度表
[小资料]
一些物体运动的速度(m/s)
速度的计算
三、速度的计算
1、定义公式:
2、变形公式:
以上公式中:
v
表示速度,单位:m/s

km/h
S
表示路程,单位:m

km
t
表示时间,单位:s

h
s
v
3、重难点辨析:
(1)速度大小与路程s和时间t都有关,比较速度v大小时,不能忽略任何一个。
(2)速度的大小是由路程和时间的比值决定的,不能认为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
(3)速度越大表示物体运动的越快。
(4)利用公式:
计算时单位要统一。即可以都用:m、s和m/s
;也可同时用:km、h和km/h。但不能混用。
v
1、下列关于运动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在相同时间内,物体经过的路程越长,运动速度越小
B.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大,运动速度越大
C.物体所用的时间越长,运动速度越大
D.物体运动时间越短,速度越大
2、下列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成语中,与物理学描述运动快慢的方法相近的是(
)
A.一日千里   B.大步流星
C.风驰电掣
D.迅雷不及掩耳
3、甲、乙两辆汽车通过的路程之比是6∶5,它们运动的时间之比是4∶3;两车运动速度之比是___
___.
4、单位换算:
1.5
m/s=____km/h
144km/h=____m/s
72
km/h=____m/s
54
m/s=____km/h
5、轿车行驶的速度是108km/h,自行车行驶的速度是5m/s,这表明(

A、轿车通过的路程比自行车多
B、轿车运动的时间一定比自行车短
C、相同时间内轿车通过的路程比自行车多
D、通过相同路程轿车所用的时间长
6、甲、乙、丙三人骑自行车匀速行驶,甲在1
h内行驶15
km;乙在3
min内行驶750
m;丙行驶100
m需24
s.则三人骑车速度的大小为(  )
A.甲最大,丙最小
B.甲最小,丙最大
C.乙最大,甲最小
D.甲、乙、丙一样大
7、[2020成都]一短跑运动员在5
s内跑完了50
m,汽车行驶的速度是54
km/h,羚羊奔跑的速度是20
m/s,那么三者速度从小到大的顺序是( 
 )
A.运动员、汽车、羚羊
B.汽车、羚羊、运动员
C.羚羊、汽车、运动员
D.运动员、羚羊、汽车
8、图中甲、乙两图分别表示比较自行车和摩托车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
(1)图甲表明:
_
.
(2)图乙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如图所示,是车的速度表,现在车速为
,如果车以该速度行驶了900m,需用
min。
10、坐在行驶汽车上的乘客以______为参照物是静止的,汽车在行驶中,司机看到图甲示的标志牌,在不违反交通法规的前提下,从标志牌到西大桥最快需要__________h.如图乙示是一辆在公路上行驶的汽车中的速度表,目前指示的车速是_______.
11、某人在某地乘坐出租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图为他乘车到达目的地时的车费发票.求:
(1)出租车行驶的时间;
(2)出租车行驶的速度.
12、一辆轿车正在沪宁高速公路上行驶.轿车经过某地时,发现路边有如图所示的标志牌。
(1)
①“南京
40km”的含意是

②“120”的含义是

③到达此地后,轿车以40m/s的速度向前行驶,这是否违反交通规则?(请写明判断依据)
(2)如果要求这辆轿车从标志牌处匀速行驶到南京的时间为24
min,则该轿车的速度应是多少km/h?
13、如图所示,一列长为
120m
的火车匀速通过一座
3000m
长的大桥,火车完全通过大桥所用的时间是
100s,求火车过桥时的速度是多少?
14、爆破需要引火线,某引火线燃烧的速度为0.8厘米/秒,若人在点燃引火线后立即以5米/秒的速度迅速跑到600米以外的安全区,问选用的引火线至少应多长?
机械运动的分类
四、机械运动的分类
1、按照运动路线的曲直,机械运动可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列车沿直线运动
过山车沿曲线运动
0
0
10
s
20
s
30
s
40
s
300
m
600
m
900
m
1
200
m
0
0
10
s
20
s
30
s
40
s
200
m
1
200
m
450
m
750
m
两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时,在相同的时间通过的路程。
甲图中汽车在各段时间内的速度有什么特点?
乙图中车在各段时间内的速度有什么特点?
想想议议


0
0
10
s
20
s
30
s
40
s
300
m
600
m
900
m
1
200
m
因为:S1=
S2=S3
=S4
=300m
t1=
t2=
t3=
t4
=10s
根据
v得:
甲图
V1=30m/s
v2=30m/s
v3=30m/s
v4=30/s
小汽车在各段时间内的速度大小和运动方向都不变。
0
0
10
s
20
s
30
s
40
s
200
m
1
200
m
450
m
750
m
乙图
因为:
S1=200m
S2=250m
S3=300m
S4=500m
t1=
t2=
t3=
t4
=10s
根据
v得:v1=20m/s
v2=25m/s
v3=30m/s
v4=45m/s
小汽车在各段时间内的运动方向不变,但速度不断变大。
2、
在直线运动中,按速度可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0
0
10s
20s
30s
40s
300m
600m
900m
1200m
0
0
10s
20s
30s
40s
200m
1200m
450m
750m
匀速直线运动
变速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
1、定义:
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注: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也是理想化的运动模式。2、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1)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任意时刻、任意时间段、任意路程段的速度大小和运动方向都不变。
(2)若知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某时刻、某时间段、某路程段的速度大小和运动方向,就能确定该物体整个过程速度大小和运动方向。
(3)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其速度大小与路程s和时间t无关。不能说“速度与路程s成正比,与时间t成反比”。
(1)s-t
图象:
一条过原点的直线,s
与t
成正比,

的值不变。在同一坐标图中,
斜率越大,速度越大(即v甲>v乙)
斜率即
的比。
3、匀速直线运动的s-t
和v-t
图象
(2)v-t
图象:
图象与t
轴平行,v
是定值。在同一坐标图中,截距越大,速度越大(即vA>vB)。
1、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关于速度、路程和时间的关系,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由公式
可知,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
B.由公式
可知,物体运动的速度v
越大,所用的时间t
越小
C.由公式
s
=vt
可知,路程由速度与时间的乘积决定,在相等的
时间内路程不一定相同
D.物体通过任何相等的路程,所用时间都相同
2、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由速度公式v=
可知物体的(  )
A.速度与路程成正比
B.速度与时间成反比
C.路程与时间成正比
D.以上说法均正确
3、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8
s内通过的路程是20
m,它在第4
s内的速度是(
)
A.2.5
m/s      
B.20
m/s 
C.5
m/s        
D.8
m/s
5、下列图象中,能正确反映“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6、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路程与时间的关系为s=vt。在如图中,甲、乙两直线分别是两运动物体的路程s
和时间t
关系的图象,由图可知两运动物体的速度大小关系是(
)
A.v甲>v乙
B.v甲<v乙
C.v甲=v乙
D.条件不足,不能确定
7、[2020·广西]如图所示,图甲是小车甲运动的
s—t图象,图乙是小车乙运动的v—t图象,由图象可知( 
 )
A.甲车速度大于乙车速度
B.甲、乙两车都由静止开始运动
C.甲、乙两车都以10
m/s匀速运动
D.甲、乙两车经过5
s通过的路程都是10
m
卫星绕地球飞行时,方向时刻在变化
磁悬浮列车加速运行
0
0
10
s
20
s
30
s
40
s
200
m
1
200
m
450
m
750
m
乙图
因为:S1=200m
S2=250m
S3=300m
S4=500m
t1=
t2=
t3=
t4
=10s
根据
v得:v1=20m/s
v2=25m/s
v3=30m/s
v4=50m/s
小汽车在各段时间内的运动方向不变,但速度不断变大。
变速直线运动
变速直线运动
1、定义:
物体做直线运动时,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叫做变速直线运动。
2、变速运动快慢的描述:
用“平均速度”来粗略的描述做变速运动的物体,在某一段路程或某一时间段内运动的快慢。
速度-时间图象
物体加速
物体静止
3、变速运动的图象
龟兔赛跑
龟兔赛跑时,到底是乌龟的速度大还是兔子的速度大呢?
如何比较二者的速度呢
兔子和乌龟都跑的时候,当然是兔子的速度大。但是就全程而言,兔子和乌龟的总路程是相等的,但是乌龟先到终点,所以用时间短,因此,乌龟的速度大。
这里的速度,指的就是平均速度。
平均速度
1、定义:
总路程与总时间之比,叫做平均速度。
2、计算公式:
V平均=
其中:S总表示总路程,单位:m或km,
t总表示总时间,单位:s或h
注:(1)
t总包括中间休息的时间或处理事情的时间。
(2)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值。
S总
t总
课堂小结
1、甲、乙两人同时从同一起跑线出发,同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某时刻他们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图乙中能正确反映两人运动距离与时间关系的是(
)
3、在《龟兔赛跑》的故事中,乌龟和兔子同时从起点出发,当兔子远远超过乌龟时,便骄傲地睡起了大觉,当它醒来后,发现乌龟已悄悄地爬到了终点。在龟兔赛跑的全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乌龟的速度始终大于兔子的速度
B.兔子的速度始终大于乌龟的速度
C.乌龟的平均速度大于兔子的平均速度
D.兔子的平均速度大于乌龟的平均速度
4、一辆汽车从甲地驶往乙地的全过程中,前一半路程内的平均速度是30km/h,后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是60km/h,则在全路程内汽车的平均速度是(
)。
A.35
km/h
B.40
km/h
C.45
km/h
D.50
km/h
5、甲、乙两人同时、图1-3-2同地向东运动.他们运动的路程s和时间t的关系如图1-3-2所示.则甲、乙两人的速度之比v甲∶v乙=______;5
s之后两人相距_____m.以甲为参照物,乙_________(填“静止”“向东运动”或“向西运动”).
6、汽车后刹车灯的光源,若采用发光二极管(LED),则通电后亮起的时间会比采用白炽灯大约快0.5
s,故有助于后车驾驶员提前做出反应,即遇到情况时可提前0.5
s刹车.在限速为110
km/h
的高速公路上,行车安全距离约可以减少(  )
A.3
m
B.7
m
C.15
m
D.25
m
7、(2020六盘水)课外活动时,小明和小刚在操场上沿直线跑道跑步,如图所示是他们通过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人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两人都做变速运动
C.前2s内,小刚跑得较快
D.全程中,小刚的平均速度大于小明的平均速度
8、如图是某汽车通过一平直公路时记录的v-t图像,甲、乙、丙、丁四个过程中,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
A.甲
B.乙
C.丙
D.丁
9、小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运动时的位移(s)—时间(t)图象如图所示,则小汽车的运动情况是(  )
A.在第一个10
s内以10
m/s做匀速运动
B.在第二个10
s内速度大小不变
C.在第三个10
s内前进了300
m
D.在前30
s内的平均速度为15
m/s
10、甲、乙两同学沿平直路面步行,他们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1-3-8所示,下面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甲同学比乙同学晚出发4
s
B.4~8
s内,甲、乙同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C.0~8
s内,甲、乙两同学通过的路程相等
D.8
s后甲、乙两同学速度相等
11、如图,沿同一条直线向东运动的物体A、B,其运动相对同一参考点O的距离s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①两物体由同一位置O点开始运动,但物体A比B迟3s才开始运动;
②t=0时刻,A在O点,B在距离O点5m处;
③从第3s开始,vA>vB,5s末A、B相遇;
④5s内,A、B的平均速度相等.
A.只有①④正确
B.只有③④正确
C.只有①③正确
D.只有②③正确
12、某同学的爸爸携全家驾车去太湖渔人码头游玩,在途经太湖路时,路边蹿出一只小猫,他紧急刹车才没撞到它。如图为紧急刹车
前后汽车行驶的时间—速度图像,根据图像分析不正确的是(

A.紧急刹车发生在
8:27
B.在
8:23~8:27
时间段内他驾车匀速前进
C.在
8:20~8:30
时间段内他驾车的最大速度为
60
千米
/

D.在
8:20~8:30
时间段内他驾车的平均速度为
60
千米
/

13、现代社会汽车已大量进入寻常百姓家
,汽车追尾常发生重大交通事故,其重要原因是遇到意外情况时汽车不能立即停止。司机从看到情况,到他肌肉动作操作制动器来刹车需要一段时间,这段时间叫反应时间,汽车需保持原速度前进一段距离,这段距离叫反应距离。从开始刹车到汽车停止的这段距离叫制动距离。(如图所示)
下表是一位司机驾驶一辆保养的很好的汽车分别在干燥和潮湿的相同水平公路上以不同的速度行驶时,测得的反应距离、制动距离和停车距离。
(1)填写表中空白处的数据:



(2)研究上表中的数
据可知汽车速度越大,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就越大;
(3)车制动距离的两个主要因素是:
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

(4)据以上研究
结果,对司机提出两条有利于安全行驶的建议:驾驶汽车时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