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将相和
五年级 上册
“周有砥厄,宋有结缘,梁有悬愁,楚有和璞。”和璞即和氏璧。
春秋时期,楚国有一位叫卞和的琢玉能手,在荆山里得到一块玉璞,卞和捧着璞玉去见楚厉王,历王命玉工查看,玉工说这只不过是一块石头。厉王大怒,以欺君之罪砍下卞和的左脚。厉王死,武王即位,卞和再次捧着理玉去见武王,武王又命玉工查看,玉工仍然说只是一块石头,卞和因此又失去了右脚。武王死,文王即位,卞和抱着璞玉在楚山下痛哭了三天三夜,哭干了眼泪后又继续哭血。文王得知后派人询问为何,卞和说:“我并不是哭我被砍去了双脚,而是哭宝玉被当成了石头,忠贞之人被当成了欺君之徒,无罪而受刑辱。”于是,文王命人剖开这块璞玉,见真是稀世之玉,便命名为和氏璧。
和氏璧
《将相和》这个故事出自司马迁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由“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和“负荆请罪”3个小故事组成。
《将相和》这出故事宣扬的是: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将相和,平天下。
第一课时
作者简介
司马迁,字子长,西汉史学家、散文家。
任太史令,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后任中书令。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
他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
词语学习
将相和 和氏璧 君臣 蔺相如
强迫 允诺 划船 廉洁
抵制 防御 辞行 侮辱
击缶 爱卿 袍子 请罪
生字学习
将 壁 臣 蔺
强 诺 划 廉
抵 御 辞 辱
缶 卿 袍 罪
bì
chén
lìn
qiǎng
nuò
huà
yù
fǒu
lián
zuì
jiàng
dǐ
cí
qīng
rǔ
páo
召 臣 议 宫
献 诺 典 抄
怯 拒 荆 罪
zhào
chén
yì
xiàn
jù
nuò
diǎn
chāo
qiè
jīng
zuì
gōng
左右结构:
上下结构:
半包围结构:
议 献 诺
抄 怯 拒 荆
召 宫 罪 典
臣
汉字形体结构
多音字
相
xiāng
xiàng
(相知)
(丞相)
强
qiáng
jiàng
(富强)
(倔强)
划
huà
huá
(划船)
(筹划)
①在书上画出“将”、“相”分别指谁?“和”是什么意思?
整体感知
?
“将”指_______,
“相”指_______。
“和”的意思是
______________ 。
同心协力,保卫赵国
廉颇
蔺相如
从“和”字可以推想出什么?从文中哪句话可以看出来?
②本文主要讲哪几个小故事?
“完璧归赵”
“渑池之会”
“负荆请罪”
课文哪些自然段讲“完璧归赵”? 哪些自然段讲“渑池之会”?
哪些自然段讲“负荆请罪”?
文章脉络
第1~10自然段讲“完璧归赵” ;
第11~14自然段讲“渑池之会”;
第15~18自然段讲“负荆请罪”。
阅读思考
?
它是后面三个故事发生的总起因。
第一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主要交代了时代背景。
这句话的作用是什么?
简介背景:
故事发生在战国末期,当时有齐、楚、燕、韩、赵、魏、秦七个国家并存。秦国最强大,要统一 中国,不断向其它六国进攻。赵国紧邻秦国,是一 个比较弱的国家,常受到秦国的侵略。
起因:秦国自以为强大,想骗取赵国的宝物和氏璧,赵王很着急。??
故事的起因是什么?经过怎么样?
结果怎么样??
经过:蔺相如不辱使命,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和不畏强暴的精神与秦王斗智斗勇。?
?
结果:蔺相如“完璧归赵”,被封为上大夫。
秦王说愿意拿十五座城换和氏璧,赵王为什么非常着急?
(用文中的句子来回答)
课文第三自然段:
大家说秦王不过想把和氏璧骗到手罢了,不能上他的当,可是不答应,又怕他派兵来进攻。?
蔺相如是在什么时候出现的?
这样对表现人物品质有什么用处??
蔺相如是在赵王与众臣“为难”的时候出现的。
因为大家都觉得很为难,而蔺相如知难而上,由此更能突出他的机智勇敢的精神。?
秦王双手捧住一边看一边称赞,绝口不提十五座城的事。
玉璧有小瑕疵,拿回和氏璧。
阅读第8自然段,找出表现蔺相如机智勇敢的动词。
捧、退、靠、举、撞……?
蔺相如是真的要捧着宝玉撞柱子吗?
捧玉撞柱是假,逼迫秦王应允是真。
因为前面讲过秦王对宝玉爱不释手,所以他绝不会眼看着宝玉被蔺相如抱着撞碎在柱子上,这也是蔺相如机智之处。
他要求举行典礼,其目的有两个,一个是造成这样一种声势,让世人都知道秦与赵国以城换宝;另一个就是拖延时间,好派人把和氏璧及时送回国。?
他要求举行典礼的目的是什么??
仔细读课文第8、9自然段,用自己的话说说:蔺相如是如何利用自己的机智与秦王展开斗争做到完璧归赵的?
结合这一小节描写蔺相如言行的语言说一说蔺相如是怎样一个人?
机智勇敢
蔺相如是怎样做到完璧归赵的呢?
他利用秦王说的以城换璧的话,随机应变,揭穿秦王的骗局,又抓住秦王爱璧的心理,机智勇敢地与秦王斗争,争取主动,赢得时间,做到完璧归赵,为赵国立了大功。
小结
第二课时
回忆一下整篇课文一共分多少段?
每一大段的段意是什么?
我们知道,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三个故事,那么每一个故事的之间究竟是怎样联系起来的呢?
复习导入
阅读思考
? “瑟”是什么?“缶”又是什么??
瑟——古时候的一种弹奏乐器。?
缶——瓦制的器皿。(瓦罐)?
谁提出渑池之会?为什么提出??
秦王提出渑池之会,目的是为了报复。
赵王决定怎么做??
赵王决定由蔺相如陪同前往赴约。?
蔺相如为什么逼秦王击缶?
秦王叫赵王鼓瑟并叫人记录,表示秦赵地位不平等,以此侮辱赵国。
蔺相如逼秦王击缶,也叫人记录,维护了赵国的尊严。
文中哪些句子表现了蔺相如的勇敢与机智?
第13自然段中的最后三句话。?
秦王击缶后,为什么“不敢把赵王怎么样??
因为秦王知道赵国文官蔺相如和武官廉颇的厉害,所以他不敢把赵王怎么样。
赵
小结
蔺相如不畏强暴,在与秦王的斗争中,置个人生死于不顾,维护了赵国的尊严,被赵王封为上卿,是当之无愧的。可廉颇却认为他是靠一张嘴上去的,产生了矛盾,这个矛盾是怎样解决的?
廉颇为什么不服气??
(抓住人物言行,围绕“将相是怎样和好的”)
因为赵王封蔺相如为上卿,职位比廉颇高。?
“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我碰见他,得给他个下不了台!”
反映了廉颇居功自傲、性格直率的特点。?
这句话表现了廉颇的什么性格特点??
蔺相如是怎样做的?
他为什么避着廉颇?
蔺相如尽量避开廉颇,为的是避免两人之间发生矛盾。?
文中哪些句子说明了原因?
句子:
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大家知道,秦王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因为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如果我们俩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打我们。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啊!?
从这可以看出蔺相如的什么品质?
这段话表现了蔺相如识大体,为国家利益着想,顾全大局的优秀品质。?
廉颇为什么“负荆请罪”?
因为廉颇居功自傲,与蔺相如闹不团结,而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处处避让廉颇。他的那些深明大义的话和处处避让的行为深深地感化了廉颇,使他觉得自己心胸狭窄、羞愧难当。于是去向蔺相如负荆请罪。?
用文中的句子说说他是如何“负荆请罪”的?
脱下战袍,背上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
从这里可以看出廉颇的什么品质?
知错能改
廉颇不服,想找机会羞辱蔺相如,将相之间产生矛盾。?
总结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蔺相如处处回避、忍辱退让。
?
廉颇负荆请罪,将相和好。
起因:
经过:
结果:
将 相 和
(廉颇)将——完璧归赵——相(蔺相如)
渑池之会
百战百胜
不 和
不畏强暴
勇于改过
负荆请罪
顾全大局
和
机智勇敢
“为的是我们赵国的利益啊!”
结构图解
课后作业
攻无不( ) 理( )气壮
同心( )力 无( )之宝
战无不( ) 负( )请罪
完( )归赵 宁死不( )
一、 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克
直
协
价
胜
荆
屈
璧
课文讲述了 、 和 三个小故事,这三个小故事成了 这个完整的故事。
二、结合课文,填空。
“完璧归赵 ”
“渑池之会”
“负荆请罪”
“将相和”
三个小故事反映了蔺相如是个
的人;廉颇是个 的人。
机智勇敢,不畏强敌,以及不计个人 恩怨,以国家利益为重,有高尚品德
英勇善战、知错能改
对牛弹( ) 重整旗( )
金( )齐鸣 晨( )暮( )
( )鸣鼎食 ( )( )和谐
鸣( )开道 敲( )打( )
三、巧填“乐器”。
琴、 鼓、钟、锣、瑟
琴
鼓
鼓
钟
鼓
钟
琴
瑟
锣
锣
鼓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