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课题
“单杆”模型
---电磁感应综合问题的分析方法
教者
课型
高三复习课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内容分析
海南省历年高考试卷中都有对电磁感应现象相关知识的考查,尤其是以“单杆”模型为载体的电磁感应现象的综合问题更是高频考点中的热点。本节课的内容是以“单杆”模型为例,引导学生探究电磁感应综合问题的分析方法,并在探究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大化小”、“难化易”、“繁化简”的思想,进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学情分析
学生对本节课所涉及到的电磁感应、牛顿运动定律、电路等基础知识等已经进行了学习和复习,但本部分内容综合性强、分析环节多,对基础较薄弱的学生而言难度较大。
教学目标
物理观念
1.通过对历年高考试题的统计,知道电磁感应是高考中的高频考点。2.明晰电磁感应现象中所涉及到的物质观念、相互作用观念、运动观念及能量观念。
科学思维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该类问题的解题方法和物理思想
科学探究
通过对电磁感应中“单杆”题型探究和演练,能够分析和解决电磁感应的综合问题。
科学态度
让学生感知高考真题的过程中,体会解题成功的喜悦,建立攻克高考试题的信心。
教学重点
电磁感应现象综合问题的分析思路和方法
教学难点
通过分析高考真题总结和归纳分析思路和方法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和环节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引入课题:关注热点、链接高考。
教师介绍电磁感应现象在高考中的出现频率,题目特点,以此引入课题。
引导学生对该类问题的重视,提高学生对本节课的参与度。
二、复习回顾:该类问题所涉及到的知识点。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
为本节课的教学顺畅进行扫除知识环节的障碍。
三、体会真题、探究方法:以2015年一道高考试题为例,让学生体会并归纳出解答该类问题的方法和思路。
1、学生独立解答,体会该类问题的求解思路。2、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解题体会归纳该类问题的解题方法。
1、了解高考中此类试题的特点。2、从实际解题出发,便于学生对解题方法的认识、掌握和理解。
四、自我纠错、掌握方法:在学习了此类问题解决方法的基础上,将课前所做习题的错误点进行改正。
1、学生分析错因,教师适时、适度引导。
2、教师给出解答这类问题的注意事项。
1、体会方法的实用性,加深理解。2、培养应用和解题能力。
五、真题演练、检测效果:通过解答高考真题,检测教师授课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适时纠错。
在检测课堂教、学效果的同时,树立解决高考试题的信心。
六、课堂总结:
七、布置作业:
2011年海南高考物理试卷第16题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