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和规律:
1.匀变速直线运动:沿着直线
的运动。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速度
,叫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速度
,叫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2.
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时间关系式:V=V0+
,
其中at为速度变化量。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初速度与末速度之和的二分之一。V平均=
=
。
3.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像为倾斜的直线,纵坐标绝对值增大的,是
直线运动,纵坐标绝对值减小的,是
直线运动,斜率表示加速度,斜率的正负表示加速度的方向。时间轴上方的面积表示正方向的位移,时间轴下方的面积表示负方向的位移。
针对训练
1.快递小哥用遥控飞行器向80m的高楼送邮包,从地面竖直向上飞行,飞行器的v﹣t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飞行器全程平均速度为10m/s
B.飞行器前4s上升,后12s高度下降。
C.飞行器加速上升和减速上升的加速度大小之比3:1
D.飞行器加速上升和减速上升的位移大小为1:4
2.很多智能手机都有加速度传感器。如图所示,安装能显示加速度的App后,会看到三维的加速度图线,它们分别记录手机沿图示三维坐标轴方向的加速度变化情况。小明打开App,把手机屏幕向上平放在手掌上,调节应用设置,使屏幕上只显示z轴方向的加速度情况,已知手机显示竖直向上方向为正方向,则若手掌迅速向下运动,让手机脱离手掌而自由下落,然后接住手机,手机屏幕上获得的图象可能是( )
A.
B.
C.
D.
3.一辆汽车从静止开始由甲地出发,沿平直公路开往乙地。汽车先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接着做匀速运动,最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到达乙地刚好停止。下列v﹣t图象中,能完整反映该汽车从甲地到乙地的运动规律的是( )
A.
B.
C.
D.
4.如图所示为某质点做直线运动的v﹣t图象,其中在t1和t2时刻的瞬时速度分别为v1和v2,则质点在t1~t2运动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质点的速度方向和加速度方向相同
B.质点的速度和加速度都逐渐变小
C.质点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D.质点运动的平均速度大于
5.一小球在水平桌面上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用照相机对着小球每隔0.1s拍照一次,得到一幅频闪照片,用刻度尺量得照片上小球各位置如图所示,已知照片与实物的比例为1:10,则( )
A.图中对应的小球在通过8cm距离内的平均速度是0.8m/s
B.图中对应的小球在通过8cm距离内的平均速度是2m/s
C.图中对应的小球通过6cm处的瞬时速度是2.5m/s
D.图中小球加速度的方向向右
二多项选择题
6.某质点做匀变速直线运动,质点第2s末速度大小为6m/s,第4s末速度大小为10m/s,第6s末速度大小为14m/s,则下面正确的是( )
A.质点可能在2-4s内先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再反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B.质点一直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C.质点的初速度为0
D.若质点作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2m/s2
7.甲、乙两车在平直公路上同向行驶,其v﹣t图象如图所示。已知两车在t=3s时并排行驶,则( )
A.在t=1s时,甲车在乙车前面
B.在t=0时,甲车在乙车前7m
C.两车另一次并排行驶的时刻是t=1s
D.甲、乙两车两次并排行驶的位置之间沿公路方向的距离为40m
8.高速公路上甲、乙两车在同一车道上行驶,甲车在前,乙车在后。t=0时刻,发现前方有事故,两车同时开始刹车,行进中两车恰好没有发生碰撞。两车刹车过程的v﹣t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乙车刹车的加速度大小是甲车的2倍
B.t=0时,两车相距25m
C.t=6s时两车间距大于t=14s时两车间距相等
D.乙车停止运动后,甲车又运动了12.5m
三.非选择题
9.有些国家的交管部门为了交通安全,特制定了死亡加速度为5000m/s2,这一数值以警示后人,意思是如果行车加速度超过此值,将有生命危险.这么大的加速度,一般的车辆是达不到的,但是如果发生交通事故时,将会达到这一数值.试判断:两辆摩托车以36km/h的速度相向而撞,碰撞时间为1.2×10﹣3s,驾驶员是否有生命危险?
10.某质点做直线运动的v﹣t图象如图所示,通过图象回答下列问题:
(1)物体在2s~4s内,4s~6s内加速度的大小各是多少?
(2)物体在5.5s时的速度多大?
(3)物体0~5s内的位移多大?
物理概念和规律答案:1.加速度不变、均匀增加、均匀减小,2.at,3.匀加速、匀减速
针对训练答案
1.
C解析:v﹣t图象与时间轴所围的面积表示位移,故飞行器全程的位移
x=m=80m,飞行器上升到目的地所需时间为16s,平均速度为==m/s=5m/s,A错误;飞行器速度一直为正值,运动方向一直向上,高度一直增加,B错误;图象的斜率表示加速度,飞行器加速上升时a1=m/s2和减速上升时a2=m/s2=m/s?,所以加速度大小之比为a1:a2=m/s2:m/s2=3:1,C正确;飞行器加速上升和减速上升的位移大小为x1:x2=m:m=1:3,D错误。
2.A解析:“让手机脱离手掌而自由下落”,手机做自由落体运动加速度为g,方向向下,图象中为负值;“然后接住手机”,手机减速至静止,加速度方向向上,图象中为正值。手机减速至静止时间比自由落体时间短,即手机减速时加速度>g.A正确;手机先做自由落体运动加速度为g,方向向下,图象中为负值。而B图象加速度先为正值。B错误;
手机先做自由落体运动加速度为g,方向向下,图象中为负值。而C图象加速度先为正值。C错误;手机减速至静止时间比自由落体时间短,即手机减速时加速度a>g.而图D中减速加速度与自由落体加速度大小一样。D错误;
3.D解析:汽车先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速度随时间均匀增加,为过原点的斜直线,接着做匀速运动,速度不变,图线与时间轴平行,最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速度随时间均匀减小,为向下的斜直线,到达乙地刚好停止说明速度减为零,D正确,ABC错误。
4.D解析:在v﹣t图象中物体的速度一直为正值,表示速度为正方向,在v﹣t图象中切线的斜率为负,表示加速度为负方向,与速度反向,A错误;v﹣t图象的斜率的绝对值表示加速度的大小,所以物体的加速度不断增大,即物体做加速度增大的减速运动,BC错误;若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为,由图可知,物体的位移大于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故平均速度v大于,D正确。
5.B解析:四段间隔共8cm,对应的实际位移为80cm,对应时间为0.4s,故平均速度为:,A错误,B正确;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故6cm位置的瞬时速度为2m/s;故C错误;减速运动加速度与速度的方向相反,即加速度向左,D错误。
6.BD解析:质点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一定不变,假如先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再反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则2-4s内速度变化量不等于4-6s内速度变化量,所以一直做匀加速直线运动,A错误,B正确;若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a=,质点的初速度v0=6﹣2×2m/s=2m/s,C错误,D正确。
7.CD解析:图象的“面积”表示位移,可知1﹣3s内,甲的位移与乙的位移相等,由于两车在t=3s时并排行驶,所以在t=1s时,两车并排行驶,A错误,C正确;0﹣3s内,两车位移之差等于0﹣1s内两车位移之差,△x=x乙﹣x甲=×1m﹣m=7.5m,则在t=0时,甲车在乙车前7.5m,B错误;1s末甲车的速度v甲=10m/s,3s末甲车的速度v甲′=30m/s,1﹣3s,甲车的位移x甲=t=×2m=40m,即甲、乙两车两次并排行驶的位置之间沿公路方向的距离为40m,D正确。
8.AD解析:v﹣t图象的斜率表示加速度,甲车的加速度大小
a1=m/s2=1m/s2;乙车的加速度大小
a2=m/s2=2m/s2,故乙车的加速度是甲车的加速度的2倍,A正确;行进中两车恰好没有发生碰撞,说明t=10s时刻两车速度相等时恰好相遇,则t=0时刻两车间距等于两车在0﹣10s位移之差
s=×10×10m=50m,B错误;“面积”表示位移,在6~14s内两车通过的位移相等,所以t=6s时两车间距等于t=14s时两车间距,C错误;乙车停止运动时甲的速度为5m/s,则乙车停止运动后,甲车又运动的距离
s甲=m=12.5m,D正确。
9.答案:驾驶员有生命危险
解:取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则V0=36km/h=10m/s,Vt=0m/s,t=1.2×10﹣3s,
加速度
=﹣830g,负号表明加速度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反,加速度的大小为830g.因为830g>500g,超过了死亡加速度,所以有生命危险.
10.答案:(1)2m/s2,﹣4m/s2;(2)2m/s;(3)26m
解:(1)由速度﹣时间图象可知,2﹣4s内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是:a1==m/s2=2m/s2
,4﹣6s内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a2==m/s2=﹣4m/s2
(2)物体在5.5s时的速度:v=v4+a2t=(8﹣4×1.5)m/s=2m/s
(3)根据速度﹣时间图象与坐标轴围成面积代表位移,则物体0~5s内的位移:
x=[2×4+×(4+8)×2+×(8+4)×1]m=26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