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蚯蚓》教学设计
实验教学目标
1、了解环节动物代表,蚯蚓的主要特征。2、了解蚯蚓的运动和呼吸,体会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3、了解蚯蚓等环节动物与环境及人类的关系,培养爱护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的环保意识。
实验器材、材料
活体蚯蚓,带盖的金属托盘,凡士林、橡皮圈和橡皮筋,装有湿棉花球的培养皿。
实验设计思路
1、用循序渐进的问题引导学生,规范他们的观察行为,有序的进行观察实验。2、将探究实验精神贯穿实验教学。
实验创新点或实验改进
1、让学生自行设计蚯蚓在光滑表面和粗糙表面运动的对比试验,让实验与探究相结合。2、加盖的托盘不仅能模拟蚯蚓的生活环境,还能控制学生每次观察的时间,结合目标导向的提问,有效提高观察效率。3、用凡士林制作光滑的表面,对比效果更明显。4、用橡皮圈和橡皮筋模拟纵肌和横肌。
实验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蚯蚓的身体结构引导学生观察1、蚯蚓的身体呈(
)形,但有(
)注意与学过的蛔虫区别。(本提问观察30s)2、引出环节动物的定义。3、如何区分蚯蚓的首尾?提示观察蚯蚓的运动方向,最前端有什么结构?和首尾体节的差异。(本提问观察30s)4、蚯蚓的背腹面有什么不同?(本提问10s)5、除了颜色外,腹面和背面有什么差别?可以用手指来回触摸一下。(本提问30s)分组实验开始。1、线形、环状体节2、记忆定义、理解专用名词:体节和环状体节。3、上面往前运动的是前端,最前端有口翻出,靠近前端有一体节较宽。4、颜色有差别,背面颜色深、腹面颜色浅5、触摸蚯蚓,感受湿润的体壁,腹面比背面粗糙。引导学生科学观察。精准提问,明确观察目的。设置观察时间,提高观察效率。蚯蚓的运动6、腹面粗糙有什么作用?提示从蚯蚓的运动是否有帮助去想。7、提示学生这就是探究实验中的提出问题、让学生做出假设。8、提示学生如何设计变量,利用凡士林制作出光滑的表面。9、让蚯蚓分别在光滑表面和粗糙表面运动(以上两问3-4min)。提示可以将托盘倾斜,让蚯蚓移动到适合的表面。10、展示蚯蚓刚毛的录像。11、蚯蚓运动时,不断伸长缩短身体,是靠(
)完成的。肌肉只有一种吗?(利用橡皮圈和橡皮筋进行提示)(自由观察,3-4min)6、腹面粗糙有利于增加摩擦,方便运动。7、假设蚯蚓在粗糙表面中更容易运动。8、将凡士林涂在托盘上,制作出一个光滑和粗糙面的对比。9、观察蚯蚓在两个表面运动的情况,得出在光滑表面难于运动的结论。10、观看录像,了解刚毛结构。11、肌肉,蚯蚓的肌肉有两种,横肌和纵肌,分别负责蚯蚓身体前后和左右的伸缩。让学生理解生物结构与功能相适宜的关系。设计简单的探究,巩固探究设计与应用技能。蚯蚓的呼吸12、蚯蚓的表面湿润,具有(
),是为了(
),提示:蚯蚓没有专门的呼吸系统。13、蚯蚓气体交换的过程:(提示:回忆学过的人气体交换过程)氧气:(外界)>>(
)>>(
)>>(体内)二氧化碳:(
)>>(
)>>(
)>>(
)(自由观察,1min)12、黏液、呼吸。13、黏液、体壁毛细血管、体内、体壁毛细血管、粘液。(分组实验结束)理解生物结构与环境的关系充分利用已有知识迁移,掌握新知识。蚯蚓与环境和人类的关系14、蚯蚓生活在(
)的泥土中。以泥土中的(
)为食。促进了土壤中的(
)循环。15、人类饲养蚯蚓,用于(
)。(播放相关录像。)16、如何处理实验后的蚯蚓?14、湿润、枯枝落叶等有机物。15、食用、药用、获得饲料、处理生活垃圾。16利用湿棉球擦拭蚯蚓保持体壁湿润。全班实验完成后将蚯蚓放回土壤中暂存,全级实验完成后放归环境。理解生物与人类的关系,培养学生爱护生物的意识其他环节动物及它们与人类的关系17、播放相关录像17、了解沙蚕、水蛭等其它环节动物及其与人类的关系小结与反馈18、环节动物的特征与代表。蚯蚓的运动与呼吸。环节动物与人类及环境的关系。18、完成评价相关练习。巩固本课知识,对学生进行学习策略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