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浮力(第二课时)
【课标落实】
1.本单元通过一系列观察、比较、实验、测量、交流等活动,落实《课程标准》中年段的课程目标。
科学知识:
认识力的作用。
科学探究:
在教师引导下,能基于已有经验和所学知识,从现象发生的原因提出假设。
在教师引导下,能选择恰当的工具,观察并描述对象的外部特征及现象。
在教师引导下,能依据证据运用分析、比较、推理、概括等方法,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在教师引导下,能正确讲述自己的探究过程与结论,
能倾听别人的意见,并与之交流。
科学态度:
在科学探究中能以事实为依据,不从众,不轻易相信权威与书本;面对有说服力的证据,能调整自己的观点。
乐于尝试运用多种材料、多种思路、多样方法完成科学探究,体会创新乐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了解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影响。
了解并意识到人类对产品不断改进以适应自己不断增加的需求;了解人类的需求是影响科学技术发展的关键因素。
2.本课学习内容基于《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中“物质科学领域”的中年段要求。
5.1有的力直接施加在物体上,有的力可以通过看不见的物质施加在物体上。
知道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摩擦力、弹力、浮力等都是直接施加在物体上的力。
【教材分析】
《浮力》是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3单元《常见的力》的第四课时。通过本单元前3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对力的特点产生基本的认识,并能够感知常见的力,了解推力、拉力、摩擦力、弹力等力对物体的作用,以及对物体体积形状的改变,为学生学习浮力打下良好的基础。本课带领学生认识一种新的常见的力——浮力。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学生对物体的沉浮现象比较熟悉,对浮起的物体受到浮力有模糊的了解,但对“浮力”的概念,影响沉浮的因素缺乏更深入理解。本课要帮助学生认识浮力,了解浮力对物体的作用,以及对物体沉浮状态的改变。
本课教学内容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通过活动导入,将一些物品放入水中,让学生观察它们的沉浮情况,思考物体能够漂浮在水面的原因,从而意识到物体之所以能漂浮,是因为浸入水中的物体会受到水竖直向上托举的力,引出“浮力”的概念,进而引发学生猜想下沉的物体是否也受到浮力。第二部分,研究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浮力,以此验证导入活动引发的猜想是否正确。教材中是利用弹簧测力计先测出石块在空气中受到的拉力,再测出石块在水中受到的拉力,通过比较空气和水中受到拉力的大小,让学生充分下沉的物体和漂浮的物体一样,也受到浮力。第三部分,从两个方面研究影响物体沉浮状态的因素,让学生分别观察体积相同、质量不同和质量相同、体积不同的物体的沉浮状态,通过分析比较不同物体不同沉浮状态,发现物体的质量和体积会影响物体的沉浮状态。第四部分,通过想办法让一张纸在水中承载更多的硬币的活动,发散思维让学生尝试将前面所学知识进行迁移应用,在此基础上联系实际说一说万吨巨轮的启示。第五部分,通过阅读曹冲称象的资料,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说出其中的道理,加深学生对浮力的理解,锻炼思维的灵活性。
【学情分析】
通过二年级上册第3单元《用力以后》和本单元《常见的力》前3课的学习,学生已经认识了力的基本特征及作用,了解了常见的力,如:推力、拉力、摩擦力、弹力等力对物体的作用,以及对物体体积形状的改变,为本课认识浮力,学习浮力对物体的作用及对物体沉浮状态的改变做好铺垫。本课教学中要重点通过活动帮助学生突破原有概念,认识到不仅漂浮的物体会受到水竖直向上托举的力,下沉的物体也受到浮力,正确建立起“浮力”的概念,并知道影响物体沉浮状态的因素。四年级学生经过一、二、三年级的实验教学,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实验能力,而且对对比实验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实验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在明确关键点(改变的条件、不变的条件等),由学生自己动手实验,着重培养仔细观察、分工合作、及时记录的实验习惯,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要引导学生及时分析并解决问题。
从学生的年龄结构和心理特征来看,四年级是中年段向高年段过渡的重要时期,学生开始从被动学习主体向主动学习主体转变,思维从具象向抽象过渡,是学生学习能力快速发展的关键期。通过二年级上册第3单元《用力以后》和本单元《常见的力》前3课的学习,学生对力的性质及作用和常见力的作用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而且,由于学生在一、二、三年级已经有了科学课的实验教学,学生也掌握了一定的实验方法,具备一定的实验能力。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认识浮力,知道在生活中存在浮力。
2.通过实验,知道物体在水中受到水的浮力。
3.知道物体的体积质量是影响物体沉浮状态的因素。
科学探究:
1.能对物体的沉浮提出假设和猜想,并通过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设和猜想。
能用不同的实验方法证明空气占据空间。
2.能用实验的方法比较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3.培养实验能力、细致观察能力、归纳概括能力、合作意识以及良好的实验习惯。
科学态度:
1.在科学探究中,能意识到要用实验证明自己的猜想。
2.培养学生大胆猜想,在实验过程中勇于创新的精神。
3.
通过实验探究,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1.认识到科技的发展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的便利。
2.联系生活实际,认识浮力的应用。
【教学重点】
认识浮力,知道物体在水中受到浮力。
【教学难点】
知道影响物体沉浮状态的因素。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课件和视频。
学生材料:小漏斗、橡皮泥、塑料杯、纸巾、气球、注射器、针筒胶帽。
【教学时间】
第2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导入
谈话: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浮力,那什么是浮力呢?
(生:浮力是指浮在水中的物体受到水一个竖直向上的力。)
提问:还有补充的吗?
生:下沉的物体同样也受到浮力。
谈话:也就是说,物体不管沉还是浮都受到水的浮力。
谈话:今天,我们就继续探索浮力的奥秘吧。
出示课题:浮力
[设计意图:以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导入,让学生在巩固复习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浮力。]
研究影响物体沉浮状态的因素
1.(出示上节课物体沉浮的表格)谈话:它们明明都受到水竖直向上的浮力,为什么有的物体沉下去,有的物体却能浮起来呢?哪些因素可能会影响到物体的沉浮?
(学生猜测:材料、轻重、体积...)
谈话:刚才同学们说了很多可能影响物体沉浮的因素,都非常棒!但由于时间有限,这节课我们就选择质量和体积这两个因素来研究,其他的我们可以课后继续研究。
(出示表格)提问:我把这些物体按质量大小排序,想一想,物体的沉浮和它的质量大小有关吗?能不能判断?
生:不能判断。
提问:为什么?
生:因为这些物体的体积也不同,我们不知道到底是物体的轻重影响沉浮,还是体积大小影响,或者是两个都会影响。
提问:那该怎么研究呢?
生:可以把体积相同但质量不同物体放到水里观察,它是沉还是浮。
(ppt出示实验材料)谈话:这是3个体积相同的空心塑料球。老师在1号球内装满橡皮泥,2号球装一半的橡皮泥,3号球只装少许橡皮泥,这时候它们的(质量不同),1号球质量(最大),2号球质量(排中间),3号球质量(最小)。我们把它们放到水里,然后观察它们的沉浮状态。
提问:预测一下,体积相同的物体,质量不同会不会影响它的沉浮呢?如果会,有什么影响?
学生预测:体积相同的物体,质量会影响物体的沉浮,轻的会浮上来,重的会沉下去。
ppt出示实验要求及记录单→填写预测。
学生分组实验,并如实完成实验记录单。
谈话:如果要研究物体的体积会不会影响它的沉浮呢,怎么办?
生:把质量相同但体积不同物体放到水里,观察它是沉还是浮。
(出示实验材料和实验要求)谈话:非常好。老师给每组准备3个体积不同,质量相同的塑料球。可能有同学会有疑问,这些塑料球质量真的相同吗,老师会不会蒙我?
(出示天平):所以为了增加实验的可信度,老师还准备了事先调好平衡的托盘天平,如果把小球放到天平的两端,天平没有倾斜,保持平衡,说明?
(小球质量相同)
提问:同样的,把它们放到水里观察沉浮状态。预测一下,质量相同的物体,体积不同会不会影响它的沉浮呢?如果会,有什么影响?
学生预测:质量相同的物体,体积会影响物体的沉浮,体积大的会浮上来,体积小的会沉下去。
ppt出示实验要求及记录单→填写预测。
学生分组实验,并如实完成实验记录单。
材料整理并归位。
谈话:哪个小组自告奋勇来汇报一下你们实验一的实验结果?实验二呢?
学生投屏汇报
提问:其他小组有没有不同意见?
提问:通过上面的实验哪些因素会影响物体的沉与浮?
师生总结:物体的质量和体积会影响物体的沉浮状态。物体体积相同,质量越轻,越容易浮;物体质量相同,体积越大越容易浮。
板书:
同体积,质量越小
越容易浮
同质量,体积越大
[设计意图:借助相同体积、不同质量和相同质量、不同体积的空心塑料球在水中的沉浮状态不同,使学生能够直观认识到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是影响物体沉浮状态的重要因素,而且,物体体积相同,质量越轻,越容易浮;物体质量相同,体积越大越容易浮。]
浮力的综合应用
拿出1张A4纸,提问:如果给你1张A4纸,不加任何其他材料。猜一猜,它能承载多少枚硬币?
教师演示实验(纸很快就被浸湿)
提问:还是一张A4纸,如果要让它在水中承载更多的硬币,怎么办?
(生:折纸船、折纸盒...)
谈话:你们的方法真的能让A4纸承载的硬币数量变多吗?我们来验证一下。
提醒:①A4纸不加其他任何材料,也不能裁剪。
②放重物时要轻拿轻放,否则可能一下子就沉了。
③记录方法和所承载的重物的数量。承载的重物数量=压沉纸的数量-1
提问:你发现什么?
(生:折成纸船/纸盒后,它在水上能装硬币明显变多了)
为什么,明明材料都是一张A4纸?
(生:A4纸折成纸船以后,质量不变,但它的体积变大,更容易上浮,所以能承载更多的硬币)
出示铁块图片,提问:实心的金属铁放水中会怎样?(沉下去)
出示轮船的图片,提问:轮船呢?(浮在水面)为什么?
生:轮船是空心的,相同质量的物体体积变大,更容易上浮。
小结:没错,同样重的物体,改变它的形状,将体积适当增大,排开更多的水,就能浮在水面上,承载更多的重量。
[设计意图:通过A4纸承载硬币的活动,加深学生对同质量物体体积越大,越容易上浮,承载的重量越大的认识,帮助学生这一知识迁移到日常生活中,从课堂联系实际]
阅读与拓展
阅读教材P34《曹冲称象》的故事
谈话:说一说,曹冲是怎样称象的?
(学生回答)
提问:为什么这时只要称出石头的重量,就能知道大象的重量,它利用了什么科学道理?
(生:利用物体沉浮的原理。)
谈话:大象的体重很难直接称出,但转换成称量石块就容易很多,曹冲利用物体的沉浮原理,大大降低了称量难度。
提问:从《曹冲称象》的故事里,你还学习到了什么?
生:我们要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善于变通,开动脑筋,去解决问题。
课后任务:找一找,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也利用了浮力?请同学们课后继续研究。
[设计意图:通过阅读《曹冲称象》的故事,及对其中蕴含的科学道理的提取、概括,体会浮力的应用,同时使学生感受一种新的科学探究方法,即借助一定的方法,将难称量物体转换成易称量的物体,使学生明白同一问题,解决的是多种多样的,应开放思维,寻找最合适的方式。并拓展延伸到浮力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
【板书设计】
11.浮力
同体积,质量越小
越容易浮
同质量,体积越大
【教学反思】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常见的力
-
2(共14张PPT)
↑
浮力
浮
沉
↑
浮力
当物体浸入水中时,受到水竖直向上托举的力,这种力叫做浮力。正因为有浮力,物体才能漂浮在水面。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3单元
常见的力
11.浮力
判断物体在水中的沉与浮
为什么物体有的沉,有的浮?
研究影响物体沉浮的因素
物体
装水的塑料瓶
石块
玻璃片
木块
铁夹
蜡烛
乒乓球
塑料泡沫
沉浮情况
浮
沉
沉
浮
沉
浮
浮
浮
按质量排序(大→小):
物体的沉浮与它的质量大小有关吗?
研究影响物体沉浮的因素
【实验材料】
质量
1
2
3
装满橡皮泥
装一半橡皮泥
装少许橡皮泥
大
小
预测
体积相同的物体,质量不同是否会影响它的沉浮呢?
体积相同
放入水中
观察
实验1
研究影响物体沉浮的因素
沉?浮?
认真填写实验记录单!
研究影响物体沉浮的因素
【实验材料】
体积
1
2
3
大
小
预测
质量相同的物体,体积不同是否会影响它的沉浮呢?
质量相同
放入水中
观察
实验2
检验
研究影响物体沉浮的因素
沉?浮?
认真填写实验记录单!
研究影响物体沉浮的因素
浮力的综合应用
猜一猜:
能承载多少枚硬币?
要承载更多的硬币,怎么办?
浮力的综合应用
注意!
①1张A4纸,不加其他任何材料,也不能裁剪。
②放重物时要轻拿轻放。
③认真记录,承载的重物数量=压沉纸的重物数量-1
浮力的综合应用
沉
浮
同样重的物体,改变它的形状,适当增大体积,排开更多的水,就能浮在水面上,承载更多的重量。
阅读与拓展
阅读与拓展
课后任务:
查找资料,看看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也利用了浮力?(共8张PPT)
必答题
《11.浮力》练习题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
第1单元
认识空气
必答题
一、填空题。
(1)在质量相同的情况下,体积大的物体在水中容易
,体积小的物体就容易
。
(2)在体积相同的情况下,重的物体在水中容易
,轻的物体就容易
。
(3)在空气中称钩码比在水里称的重量要
,这是因为
。
钩码在水中受到向上的浮力
浮
沉
沉
浮
重
必答题
二、判断题。
(1)历史上“曹冲称象”的故事是利用浮力的原理。
(
)
(2)石头沉在水底,所以它没有受到的浮力。
(
)
(3)把泡沫塑料往水中压时,手能感受到水对泡沫塑料
有一个向下的力,这个力我们称它为水的浮力。
(
)
(4)把装水的塑料瓶压入水底,一松手它就会浮起来。
(
)
√
×
√
×
必答题
三、选择题。
(1)下列做法中没有利用水的浮力的是(
)。
A.用救生圈游泳
B.人躺在死海里看书
C.放飞气球
C
必答题
(2)把3个体积相同的物体放入水中,沉浮状况如图,关于三者质量大小的比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
>
b
>
c
B.
a
<
b
<
c
C.
a
=
b
=
c
D.
以上说法均有可能
B
a
b
c
必答题
(3)一小块苹果在水中是浮的,当把一整个苹果放进水中时,它在水中是(
)
。
A.
沉
B.
浮
C.
无法判断
B
必答题
(4)用同样多的橡皮泥造船,把船造得空间大一些,装载的货物就会(
)
。
A.
多一些
B.
少一些
C.
一样多。
A
抢答题
四、实验题。
诚诚分别测出了石块在空气和水中所受的拉力大小,如下图所示。
(1)诚诚使用的测量力的工具是
___________。
(
2)图1测出石块在空气中所受拉力为2.3N,而
测得的石块在水中所受的拉力______2.3N。
A.
小于
B.
大于
C.
等于
(3)以上实验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
弹簧测力计
下沉的物体在水中也受到向上的浮力
图1
图2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