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科版(2019)高中物理 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第4章 章末综合提升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鲁科版(2019)高中物理 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第4章 章末综合提升学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68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科版(2019)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09-03 16:09: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巩固层·知识整合]
[提升层·能力强化]
光的折射和全反射
1.正确、灵活地理解、应用折射率公式
教材中给出的折射率公式为n=(i为真空中的入射角,r为某介质中的折射角).根据光路可逆原理,入射角、折射角是可以随光路的逆向而“换位”的.我们可以这样来理解、记忆:n=?=.
2.对临界角的理解
光线从介质进入真空或空气,r=90°时,发生全反射,此时的入射角i(介)叫临界角C.
则==sin C.
【例1】 如图所示,△ABC为一直角三棱镜的横截面,其顶角α=30°,P为垂直于直线BCO的光屏,现有一宽度为H=AB的单色平行光束垂直射向AB面,结果在光屏上形成一条宽为的光带,BO=H.
(1)求出射光的偏折角.
(2)求介质的折射率.
[解析] (1)AC面上的入射角θ1=α=30°,延长AD交BCO的延长线于E点,由几何知识可知BO=OE=H,OD=,tan ∠OED==,由数学关系可知折射角θ2=60°,所以偏折角为30°.
(2)n==1.732.
[答案] (1)30° (2)1.732
[一语通关] 
解答全反射类问题的技巧
(1)光必须从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
(2)入射角大于或等于临界角.
(3)利用好光路图中的临界光线,准确地判断出恰好发生全反射的光路图是解题的关键,且在作光路图时尽量与实际相符,这样更有利于问题的分析.
测介质的折射率
1.测玻璃的折射率
插针法:运用光在玻璃两个界面处的折射.
如图所示为两面平行的玻璃砖对光路的侧移.用插针法找出与入射光线AO对应的出射光线O′B,确定出O′点,画出折射光线OO′,量出入射角i和折射角r,据n=计算出玻璃的折射率.
2.测水的折射率
(1)成像法
原理:利用水面的反射成像和水的折射成像.
方法:如图所示,在一盛满水的烧杯中,紧挨杯口竖直插入一直尺,在直尺的对面观察水面,能同时看到直尺在水中的部分和露出水面部分的像,若从点P看到直尺在水下最低点的刻度B的像B′(折射成像)恰好跟直尺在水面上刻度A的像A′(反射成像)重合,读出AC、BC的长,量出烧杯内径d,即可求出水的折射率为n=.
(2)插针法
原理:光的折射定律.
方法:如图所示,取一方木板,在板上画出互相垂直的两条线AB、MN,从它们的交点O处画直线OP(使∠PON<45°),在直线OP上P、Q两点垂直地插两枚大头针.把木板放入水中,使AB与水面相平,MN与水面垂直.在水面上观察,调整视线使P的像被Q的像挡住,再在木板S、T处各插一枚大头针,使S挡住Q、P的像,T挡住S及Q、P的像.从水中取出木板,画出直线ST,量出图中的角i、r,则水的折射率n=sin i/sin r.
(3)视深法
原理:利用视深公式h′=h/n.
方法:在一盛水的烧杯底部放一粒绿豆,在水面上方吊一根针,如图所示.调节针的位置,直到针尖在水中的像与看到的绿豆重合,测出针尖距水面的距离即为杯中水的视深h′,再测出水的实际深度h,则水的折射率n=h/h′.
(4)全反射法
原理:全反射现象.
方法:在一盛满水的大玻璃缸下面放一发光电珠,如图所示.在水面上观察,看到一圆形的发光面,量出发光面直径D及水深h,则水的折射率n=.
【例2】 如图1所示,某同学在“测定玻璃的折射率”的实验中,先将白纸平铺在木板上并用图钉固定,玻璃砖平放在白纸上,然后在白纸上确定玻璃砖的界面aa′和bb′.O为直线AO与aa′的交点.在直线OA上竖直地插上P1、P2两枚大头针.
图1     图2      图3
①该同学接下来要完成的必要步骤有________
A.插上大头针P3,使P3仅挡住P2的像
B.插上大头针P3,使P3挡住P1的像和P2的像
C.插上大头针P4,使P4仅挡住P3
D.插上大头针P4,使P4挡住P3和P1、P2的像
②过P3、P4作直线交bb′于O′,过O′作垂直于bb′的直线NN′,连接OO′.测量图中角α和β的大小.则玻璃砖的折射率n=________.
③如图2所示,该同学在实验中将玻璃砖界面aa′和bb′的间距画得过宽.若其他操作正确,则折射率的测量值________准确值(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④另一位同学准确地画好玻璃砖界面aa′和bb′后,实验过程中不慎将玻璃砖向下平移了一些.如图3所示,若其他操作均正确,则折射率的测量值________准确值(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解析] ①该同学接下来要完成的必要步骤有:确定P3大头针的位置的方法是插上大头针P3,使P3能挡住P1、P2的像.确定P4大头针的位置的方法是大头针P4能挡住P3和P1、P2的像.故该同学接下来要完成的必要步骤有:BD.
②根据折射定律得:玻璃砖的折射率为 n=;
③将玻璃砖界面aa′和bb′的间距画得过宽但仍平行,而其他操作正确,导致α角偏大,由于n=,故折射率的测量值将偏小.
④如图所示,虚线表示将玻璃砖向下平移后实际的光路图,而实线是作图时所采用的光路图,通过比较发现,入射角和折射角没有变化,则由折射定律得知,该同学测得的折射率将不变.
[答案] ①BD ②  ③小于 ④等于
[培养层·素养升华]
自行车尾灯即安装在自行车尾部的发光的灯具,传统的尾灯是用反射器充当,它本身不会发光,而是通过光学原理,在夜里灯光照到的时候,反射光线作为提醒警示.它是由互成直角的一些小平面镜组成的,由于光的反射,会把车子、霓虹、路灯等光源发出的光反射到司机,使司机能看到前面骑自行车的人,从而避免交通事故.
[设问探究]
1.自行车尾灯的反光原理,可以抽象成什么光学现象?
2.自行车尾灯可简化为由许多整齐排列的等腰直角棱镜(折射率n>)组成,棱镜的横截面如图所示.一平行于横截面的光线从O点垂直AB边射入棱镜,先后经过AC边和CB边反射后,
从AB边的O′点射出,则出射光线是①、②、③、④中的哪种光线.
提示:1.全反射
2.平行于入射光线的光线②.
[深度思考]
自行车的尾灯采用了全反射棱镜的原理.它虽然本身不发光,但在夜间骑行时,从后面开来的汽车发出的强光照到尾灯后,会有较强的光被反射回去,使汽车司机注意到前面有自行车.尾灯的原理如图所示,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汽车灯光应从右面射过来在尾灯的左表面发生全反射
B.汽车灯光应从右面射过来在尾灯的右表面发生全反射
C.汽车灯光应从左面射过来在尾灯的左表面发生全反射
D.汽车灯光应从左面射过来在尾灯的右表面发生全反射
A [光线从右边垂直进入,光线的传播方向不会发生改变,光线射到左面斜面处,光线由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质,入射角大于临界角时会发生全反射,光线反射到另一个斜面处再次发生全反射从右面垂直射出,使司机能注意到,所以A项正确,B、C、D项错误.]
[素养点评] 
生活、生产、科研中的光学现象很多,并且也比较复杂.在分析一些光学现象时,可以抓住问题的主要矛盾,忽略一些次要的因素,这样可以比较容易地理解问题、解决问题,这就是物理模型的作用.
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