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
2070年
夏朝
公元前
1600年
公元前
1046年
商朝
西周
公元前
770年
公元前
221年
东周
(春秋战国时期)
秦朝
政治上:
诸侯争霸、兼并
文化上:
经济上:
铁农具、牛耕
回顾一下吧
第8课 百家争鸣
一
二
了解老子、孔子的生平。说出老子、孔子的主要思想。
学习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归纳
“百家争鸣”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学习目标
老子的哲学和希腊哲学以
其作为世界哲学的源头。
——黑格尔
老子被世人称为哲学之父、智慧之父
我受中国孔子、孟子影响
很大,受老子的影响巨大。
——托尔斯泰
01
智者——老子
年代:
哪国人:
姓名:
创立的学派:
思想观点:
重要著作
阅读书本P38,完成下面的表格。(3分钟)
春秋时期
楚国
道家学派
2、认为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互相转化
1、顺应自然
3、“无为而治”
《道德经》
(道家的经典)
约公元前571年~公元前471年
《道德经》书影
李耳
智者——老子
老子认为越坚强的东西越容易折断,柔能胜刚。
1、 世间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双方可以相互转化。
辩证法思想 :
《塞翁失马》
祸兮,福之所倚;
福兮,祸之所伏。
福
祸
相互转化
老子认为最理想的社会,是百姓满足於原始简朴的生活,不奢求物质的享受。
2、政治主张:主张“无为而治”,小国寡民
以柔克刚 以德报怨
大智若愚 深藏若虚
知人者智 自知者明
天网恢恢 疏而不失
欲取先予 欲擒故纵
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大器晚成 功成身退
《老子》名言欣赏:
问道于老子
孔子
孔子说:“老子指出:牙齿是刚强的,却很柔弱;舌头是柔弱的,却很刚强的。看起来刚强的牙齿,敌不过柔弱的舌头。这不是教给我了吗?”
孔子带学生到老子那里请教。
老子很老,正在闭目养神,孔子说:“弟子孔丘特来求教。”半晌,老子张开嘴,用手指着自己的嘴问:“你看我的牙怎么样?”孔子说:“已经全掉了。”又问:“我的舌头怎么样?”孔子说:“还好。”老子又合上眼皮,静养去了。
孔子率领学生告辞退。学生们问孔子道:“您不是来求教的吗?怎么还没有问什么就要回家呢?”
孔子
柏拉图
亚里士多德
托马斯·阿奎那
哥白尼
弗兰西斯·培根
牛顿
伏尔泰
康德
达尔文
世界十大思想家
02
仁者——孔子
生平
孔子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晚期鲁国人。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的核心思想
人
人
爱心、同情心
和谐相处
“仁者爱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材料二: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轼)而听之。
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疑)似重有忧者?”
而曰:“然。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 今吾子又死焉。”
夫子曰:“何为不去也?”
曰:“无苛政。”
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论语》
政治上:以德治国,反对苛政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孔子的教育主张是什么?
材料一 《论语》记载:“孔子对学生不分贫富贵贱,比较贫寒的学生只要交得起十条干肉就可以接受教育。”
教育:开创私人讲学、提倡有教无类
打破贵族垄断
教育的局面。
孔子这样做,体现了他怎样的教育思想?
材料二:孔子有两个学生,一个叫子路,一个叫冉有。
一天,子路请教孔子,“听见了应当做的事,是
不是马上就去做?”孔子回答说:“你有父亲、哥哥在,应当让他们先做”。又一天,冉有问孔子,“听见了应当做的事,是不是马上就去做?”孔子回答说:“对,应当马上就去做。”学生们觉得奇怪,同样一个问题,为什么老师回答得不一样呢?就去问老师,孔子笑呵呵地说:“冉有,平时碰到事情老是退退缩缩,所以我鼓励他勇敢地去做,而子路太喜欢胜过别人,所以我要他退后一点。”
材料分析
因材施教
孔子的弟子把他的言论整理成了哪本书?
《论语》
1994年山东曲阜孔庙、孔林、孔府入选《世界遗产名录》。
孔子动漫标准像
孔子学院
1988年,75位诺贝尔奖得主在巴黎集会,呼吁全世界:“人类如果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就必须回首2500年前,去孔子那里汲取智慧。”
孔子学院是在海外设立的以教授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为宗旨的非营利性公益机构。全球首家孔子学院2004年在韩国首尔正式设立,截至2015年12月6日,中国已在134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500所孔子学院和1000个孔子课堂,学员总数达190万人。
韩国
英国爱丁堡大学孔子学院
澳大利亚
北欧
概念呈现
“百家”泛指数量多;
“争鸣”指争论和辩难;
“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的不同学派针对当时社会上和学术上的各种问题,争相发表不同的见解,呈现出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
百家争鸣
03
齐国设立
学宫,燕国筑
黄金台,秦国
下求贤令,吸
引各派学者前来讲学、著书、辩论治国之术。
孔子“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二人” ,开创兴办私学之风,改变了
学在官府的局面。
私学兴盛
文化发展
战争不断,
招揽人才
经济发展,社会变革
联系战国时期的时代背景分析,为什么会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
学派
人物
时代
主要思想
墨家
儒家
道家
法家
荀子
战国
墨子
庄子
韩非
战国
战国
战国
战国
“礼治”、性本恶
“兼爱”、“非攻”、“节俭”
治国要顺其自然和民心,追求精神自由
依法治国;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仁政”、“民贵君轻”、性本善
孟子
自主学习,战国时期各学派的代表人物及思想、作品(提炼总结)5min
总计53篇,大多为墨翟弟子及其后世门人对墨翟言行的记述。
墨
子
思想主张
著作
“兼爱”、“非攻”、“尚贤”
墨子(公元前468~公元前376年)名翟,战国时鲁国人。墨家学派创始人。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
《墨子》
生平
公元前468~公元前376年
墨家学派代表人
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鲁国人。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儒家的主要代表之一。
提出“春秋无义战”,反对战争;“仁政”治国,轻徭薄赋;“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
生平
思想主张
著作
孟
子
约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
儒家学派代表人
名况,号卿。战国时赵国人。战国末期儒家学派中的大师,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
“礼治”,明确尊卑等级。
提出“制天命而用之”,人能认识自然规律,要按自然规律办事。
《荀子》
生平
思想主张
著作
荀
子
儒家学派代表人
约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
名周,字子休,战国时期的宋国人。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著名思想家、哲学家。
治国:要顺其自然和民心,“无为而治”
人生:追求精神自由,保持独立人格。
《庄子》
生平
思想主张
著作
庄
子
道家学派代表人
约公元前369年-公元前286年
三、百家争鸣
战国时期韩国人,法家学说的创始人,战国时期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散文家。
主张改革,反对空谈仁义,提倡法治,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韩非子》
韩
非
子
生平
思想主张
著作
法家学派代表人
约公元前280~公元前233
法令、权术、威势
孙子(约公元前535-? )名武,字长卿,春秋末期齐国人。春秋末期著名军事家,中国古代军事学的奠基人 。
“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
《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
生平
思想主张
著作
孙子
兵家学派代表人
约公元前535-?
取法古人,建设良好班级
学习“诸子百家”思想后,围绕着班级出现的乱扔纸屑的现象。大家对解决问题意见不一:
卫生委员:“一定要严厉惩罚,罚值日,实在
不行,一次罚款5元”——
班长:“还是说服教育吧,一次不行就两次,两次不行就三次,相信他们会改变的。”——
生活委员:“随他们去吧,扔了几张纸而已,无所谓的事情,根本不用管”——
法家
儒家
道家
百家争鸣之意义
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并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儒家政治思想和道德准则、道家哲学基础、法家变革精神)
儒家
道家
法家
墨家
孔子
庄子
孟子
墨子
荀子
老子
韩非子
改革变法,加强中央集权
“仁、礼、德治”
“精神自由”
“仁政”
“非攻”
“礼治”
朴素的辩证法、无为而治
面对春秋战国,诸侯纷争,社会剧变,你认为哪一种观点更适合成为治世药方?为什么?
拜师学艺
损坏公物是品德问题,应该以德来教化同学们
取法古人,建设良好校风
某校存在一些不良的校风,比如有的同学不爱护学校公共财物。怎样来改善不良校风,使同学们自觉去保护好学校的公共财物呢?
儒家
法家
道家
损坏公物是违反校规校纪的行为,应严厉惩罚
“无为而治”,让同学们自觉去要求自己
百家争鸣
儒家
道家
法家
墨家
孔子
孟子
荀子
老子
庄子
韩非子
墨子
课堂小结
仁、为政以德
礼治
辩证思想、无为而治
追求精神自由
法治、中央集权
兼爱、非攻
仁政、民贵君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