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 一 年级 上 册 科 学 学科教案
单元:第一单元《岩石与矿物》 课题:1《小小科学家》 课时:1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走进科学》中的第一课,是整个小学阶段科学课程学习的开端。教材的设计意图是通过提供一组不同的科学家正在进行不同研究的图片,让学生认识到科学家就是研究大自然奥秘的人,从认识科学入手去获得什么是科学的初步感知;通过像科学家一样做滚小球实验,引导学生亲自动手有所发现,从而让学生觉得科学并不那么神秘,我们就是在做小小科学家的事情。最后通知阅读知道科学家是发现大自然奥秘的人,让学生意识到科学家也不是万能的,有些问题他们已经找到了答案,还有许多问题并没有找到答案,同时隐含有科学知识是不断发展的科学本质论的思想。
本节课的滚小球实验是孩子们在小学阶段做的第一次对比实验,实验前教师先好做好一切准备工作,实验时做好示范,变量的控制由教师掌握,学生按要求完成实验,并在活动手册上做好记录,提醒学生实验后收拾好材料,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从第一节课开始。
二、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孩子在幼儿园的时候已经对科学有了一定的认识,也参加过一些科学实验、制作活动,孩子们有一定的好奇心和对科学的热情。但是,孩子们对科学家以及科学家工作的认识还是比较片面的。因此教材以“小小科学家”为题,通过实验活动,从“科学家做什么”这样的具体问题出发,通过对科学家所做工作的感知与儿童已有经验的回顾,通过自己动手做实验感性地体验什么是科学,打破科学的神秘感,让学生感到自己也能做科学,激励学生从小开始,努力成为小小科学家。
三、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对科学课的兴趣,使学生从第一节课就爱上科学课,为以后的科学课打好兴趣的基础
2、使学生体会到人的周围处处有科学,科学与人有密切的关系,少年儿童要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
3、初步了解怎样学科学
四、重点难点
发学生对科学课的兴趣,使学生从第一节课就爱上科学课,为以后的科学课打好兴趣的基础
学生体会到人的周围处处有科学,科学与人有密切的关系,少年儿童要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 今天学习什么课?
2、 什么是科学?
3、 什么是科学家
(二)、新课学习
1、活动一:了解科学家做什么;
出示图片:(彩虹、火山、蘑菇岩、猪笼草、恐龙、研究黑猩猩、研究水稻哦、采集岩石标本、观察星空、做实验)
提问:你认识这些自然事物吗?知道关于它们的秘密吗?你还想知道哪些自然秘密?
学生讨论
说一说:科学家在干嘛:他的眼睛在干嘛?他手上在干嘛?了解科学家的一些行为。
出示图片:家居设备组合
提问:你认识哪些电器设备?有什么用?知道关于它们的秘密吗?
小结:生活中处处有科学
2、活动二:滚小球的实验
提问:你们有没有滚过小球啊?
实验说明:桌上实际上有一块有刻度标志的这样一块绒布,有个斜坡可以架在绒布的一端。将小球先从斜坡上一个较低标志的那个绿色的标志物地方滚下,然后记下小球在绒布上滚下的位置。再将小球从斜坡上标红色标志的位置滚下,记下绒布上停止的位置,比较它们的远近。
教师示范后学生实验
提问:斜坡的角度变换一下,同样从一个位置往下滚,那么小球的滚动的距离有没发生变化呢?
学生思考并实验
引导学生反思:在实验过程当中,你有没像科学家那样观察?你有没像科学家那样做实验?你有没有像科学家那样去记录?有没有像科学家那样去讨论?最后有没有像科学家那样能有所发现呢?
3、活动是关于科学本质的认识。
谈话:科学家已经找到的一些问题的答案如大树是怎么长高的?大树的叶子能利用阳光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来制造养料,供它自己生长。闪电是云与云之间、云与地之间,或者说云体内部各部分之间的一种强力放电现象,
边讲解边看图
引发思考:科学家还有很多问题没有找到答案
谈话:比如我们脚地下的地球的内部是什么样子的。我们现在都知道地球表面下面是土壤,土壤下面是岩石,岩石下面是熔融的岩浆。但是,科学仪器还没有发展到有仪器能够深入到地心的地步,那么地心是什么样子的?只是科学家的一种推断。另外地球上有没有外星人啊,也没有确切的答案。
(三)板书设计:
1. 小小科学家
观察
科学家 实验 研究 大自然秘密
记录
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