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考作文备考一轮复习学案专题十一:善于分解论点,打造递进式式结构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年高考作文备考一轮复习学案专题十一:善于分解论点,打造递进式式结构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9-04 09:36: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1年高考作文备考一轮复习
专题十一:善于分解论点,打造递进式式结构
核心知识:
1、特点
就是后边的论证是在前边论证的基础上进行的,前后之间是逐层推进、逐步深入的关系,不能随意改变顺序。这种层进式的结构,反映出了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的一般的顺序,即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的逻辑顺序。
2、常见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就是一种递进式的论证结构。
1)提出问题:即引论,是文章的开头,用来提出文章的论点或用来点明文章的论题。主要解决“是什么”的问题。
2)分析问题:即本论,是文章的主体,主要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解决“为什么”的问题。
3)解决问题:即结论,是文章的结尾,或是得出结论,或是进一步强调论点,有时也用来提出希望、要求或解决问题的办法。用来解决“怎么办”的问题。
在实际写作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部分,可任写一个部分,或者一个详写,一个略写。一般说来,如果道理简单,显而易见,无须详加论证,则可在“怎么样”上多做文章;如果“怎么样”的问题众所周知,则可在“为什么”上多做文章,“怎么样”可一笔带过或干脆不谈。
3、课文回顾:寡人之于国也(孟子)
提出问题(是什么):梁惠王向孟子提出“民不加多”的问题
分析问题(为什么):孟子给梁惠王分析“民不加多”的原因
比喻说理:用“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说明梁惠王的“移民移粟”的小恩小惠与邻国统治者的不尽心没有什么本质区别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王知如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解决问题(怎么办):提出“使民加多”的根本措施是施仁政,(徐徐语文坊精编)行王道
分论点一:王道之始(三组排比)
不违农时、不入洿池、以时入林 ?(养生丧死无憾)
分论点二:王道之成(四组排偶)
树之以桑、畜养猪狗、勿夺田时 ?(黎民不饥不寒)
庠序之教、孝悌之义 ??????(懂教化知礼义)
分论点三:王道之心(比喻对比)
用“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对比“涂有饿莩而不知发”的残忍
用“非我也,兵也”比喻“非我也,岁也”的荒唐
4、其他示例:当代青年是大有希望的
提出问题:当代青年是大有希望的
分析问题:当代青年为什么是大有希望的
1)当代青年不盲从,爱思考
2)当代青年不懦弱,有力量
3)当代青年不守旧,敢创新
解决问题:当代青年要珍惜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努力为国家作出贡献。
5、试按议论文的基本结构为“人要严于解剖自己”这个论题编写一个写作提纲(答案见下边)
6、也可以在议论文的某一局部采用递进式。
示例(1):人要严于解剖自己
提出问题:人要严于解剖自己
分析问题:人为什么要严于解剖自己
1)严于解剖自己才能不断完善自己??
2)严于解剖自己才能不断包容他人
解决问题:人该如何解剖自己
1)对自己首先要有自知之明。(这是“解剖”好自己的提前,不了解“病”在哪里,就无从下刀)
2)光有自知之明还够,还要勇于自我批评。(这是解剖好自己的途径。不开刀,就无从去“病”。)
3)自我批评的勇气来源于对真理的追求和崇高的信念。(这是解剖好自己的关键。不懂得开刀的规律,刀就开不好,也就难以真正去“病”)
(“怎么办”部分的递进式)
示例(2):读书人是幸福人(谢冕)
提出问题:读书人是幸福人
分析问题:读书人为何是幸福人?
1)阅读能增广人的经历和经验
2)读书更能感化和陶冶人的精神? ? ? ? ? ? ? ? ? ? ? ? ?
3)读书能使人向善避恶,变得情趣高雅、心灵纯净而富有正义感。
(“为什么”部分的递进式)
示例(3):寡人之于国也(孟子)
提出问题:梁惠王提出“民不加多”的问题
分析问题:孟子给梁惠王分析“民不加多”的原因
解决问题:孟子告诉梁惠王怎样才能“使民加多”
分论点一:王道之始
分论点二:王道之成????
分论点三:王道之心
(“怎么办”部分的递进式)
7、练习:为“知识与能力”和“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的论题分别编写一个局部采用递进式的议论提纲。
示例(1):知识与能力
提出问题:什么是知识,什么是能力。
分析问题:既要重知识,更要重能力
1)知识是能力的基础
2)能力是知识的归宿??????????????
3)知识与能力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为什么”部分的递进式)
解决问题:努力掌握知识,不断提高能力
示例(2):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张烁?人民时评2020年4月2日)
提出问题: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
分析问题:因为只有挥洒劳动的汗水才能理解劳动的内涵,才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解决问题:怎样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
分论点一:把劳动教育纳入大中小学各学段
分论点二:还要创造条件,全社会协同支持
(“怎么办”部分的递进式)
对点专项训练:
1、(片段式训练)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递进式结构模式列出写作框架。
2019年9月29日,习近平主席向为新中国建设做出突出贡献的8位英雄模范颁授了“共和国勋章”,向各行业的34位杰出代表授予国家荣誉称号。习主席说:“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
英雄源自平凡,把每一项平凡工作做好就是不平凡,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自己的英雄。
读了以上材料,你有哪些认识和思考?请联系生活实际,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我的论点:礼赞英雄,助力时代发展。
分论点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论点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论点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
①什么是真正的英雄。
②英雄的价值和作用何在。
③我们应该向英雄学习什么。
2.(整篇训练)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①站立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吸吮着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拥有13亿中国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我们走自己的路,具有无比广阔的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
②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汉内斯·阿尔文博士说:“人类要生存,就必须回到25个世纪以前,汲取孔子的智慧。”截至2015年12月1日,已有134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500多所孔子学院,开设了1000多个中小学孔子课堂,学员总数达190余万人。
③近期,某地开展关于中学生传统文化认同的调查,在接受调查的青少年中,有20%喜爱与支持民族文化产品,28%喜爱外来文化产品,52%表示无所谓。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完成写作。不少于800字。
(1)请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具有逻辑性;语言得体。
(2)请结合自身经历,以“传统文化的芬芳”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主题积极健康,内容充实,感情真挚;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语言得体。
分析:材料一的关键词是:文化,漫长积累,磅礴之力,走自己的路,广阔舞台,历史底蕴,前进动力。可以整合:文化传承,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材料二的关键信息是国外名人认为生存必须汲取孔子智慧,孔子学院遍布世界,可立意:中华文化的强大生命力和巨大影响力,文化交流,文化包容,跨民族和国界的文化认同。材料三折射的是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忽视与文化认同现状的忧虑。
综合三篇材料,可以立意为:1.做好文化传承,坚定文化自信,构筑文化认同。2.文化自信和制度自信助力青春梦中国梦3.文化自信构筑文化认同,包容文化差异,消除文化隔阂。4.传承文化自信,振奋时代精神。5.坚定文化自信、制度自信,实干创新。

范文:
文化自信助力青春梦中国梦
仓颉造字而天雨粟,鬼夜哭,伏羲画八卦,河图洛书,天人感应,古老神秘的土地,勤劳智慧的人民,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做好文化传承,坚定文化自信,构筑文化认同,是新时代青年义不容辞的责任。
我们民族强大的前进定力,来源于深厚的历史底蕴。作为中华民族集体智慧传承的结晶,《周易》象天法地,是我们认识世界、沟通自然、提升自我的经典准则。传统文化里蕴含着中国精神和民族精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感召着一代代炎黄子孙,立德修德,拼搏进取。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夸父逐日,鲧禹治水,我们的祖先面对逆境灾难,不畏艰险,愈挫愈勇,奋勇向前。新时代青年理应传承中华文化里的民族精神,自强不息,实干创新,担当奉献。
做好文化传承 坚定文化自信。孔子学院遍布世界,影响各国,成为世界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窗口。国人更应从历史文化中借鉴智慧,汲取力量。四书五经,立德之本,《弟子规》《孝经》修身之基。忠孝仁义礼智信,温良谦恭让,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源头。二十四史严谨信实,唐诗气势磅礴而委婉含蓄,宋词一唱三叹而雅俗共赏。“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现实主义的《诗经》流淌着浪漫气息;“长叹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浪漫的《楚辞》洋溢着现实的忧思。昔日的曹雪芹穷困潦倒,今天的《红楼梦》却养活了一大批人,“红学”成为世界性学问。新时代青年应该厚积薄发,博观约取,不断学习,坚持积累。
坚定文化自信,构筑文化认同。青少年喜爱支持民族文化产品的人减少,折射的是文化认同的缺失。只有坚定文化自信,方能构筑文化认同。四大发明和丝绸之路改写了历史,“一带一路”引领着世界,开放、包容、共享、共建,体现的是文化自信。《流浪地球》《哪吒之魔童降世》的火爆,是文化自信的创新。风靡一时的李子柒展示了文化的诗意,她的悠闲、从容表现了坚定的文化自信,开放包容、诗意美丽的中华文化影响了世界。我们要理性工作,诗意生活,在快节奏、高效率的时代里,放慢脚步,淡泊名利,顺其自然,文化支撑梦想起舞,经典引领诗意人生。
认为祖国很快就会引领世界,“万国来朝”的历史即将成为现实,是文化自负。以华人在海外受到歧视为由,认为祖国还不够强大,未来发展前途未卜,是文化自卑。疫情背景下,美欧等国的围堵打压,本质上是文化隔阂、文化歧视。面对逆境,依靠我们的文化自信和制度自信,一定能应对挑战,化危为机,托贫攻坚,决胜小康,曙光在望。
文化自信和认同助力青春梦中国梦。中华文化孕育了中国精神、中国智慧、中国力量、中国速度,助推了中国制造、中国创造。“嫦娥奔月”,“蛟龙入海”,“天眼”阅读浩瀚宇宙 ,“北斗导航”傲视珠峰,5G创新人类生活,“一带一路”沟通欧亚,女排夺冠振奋民族精神,建国70周年国庆阅兵震惊世界。
让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激发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凝聚力。让我们铭记历史,融入时代,传承创新,实干拼搏,让青春梦、中国梦的绚烂之花,在美丽迷人的中国文化中绽放。
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古人云:“苟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坚持,通常意味着忍耐、执着和自信。
《周易》中说:“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改变,通常意味着敏锐、勇敢和变通。
坚持和改变都需要经历艰辛,也都可以获得成功。
请以“坚持与改变”为题,写一篇议论文。要求:观点明确,论据恰当充实,论证合理。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这是一则材料类命题作文。解答此类题目第一步,读,仔细审读作文材料;第二步,抓,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关键句理解材料的意图,猜测出题者的倾向性;第三步,联,联想两个材料之间的关联性,联想与材料有关的作文素材;第四步,悟,悟出生活哲理,拔高作文立意。本题材料分两则,首先分别审清题意,理解两则材料的内涵。“坚持”意味着对理想、品格、做人底线、气节、做事方法等的坚守,意味着忍耐、执着和自信;“改变”的对象应是方向、方法、心态等,改变意味着敏锐、勇敢和变通。那么这二者是什么关系呢?坚持和改变既是相互矛盾又是相互依存的。在某些情况下他们可以对立,而有时他们又可以相容,比如改变其实是为了更好的坚持。写作时既要分别阐述,又要找到二者的联系,不可孤立片面。
参考立意:
1、坚持本心,改变方法
2、坚持原则,改变态度
3、坚持理想,改变路径
4、坚持底线,改变社会

可用素材:
1、一位诗人,峨冠博带,行吟在江水之滨,“众人皆醉而我独醒”,这个梦碎者和梦醒者,最终怀抱沙石走向南方的一条河流。我感动于不折不扣的坚持,有的笨拙而顽强,有的执著而冷峻。生命诚然让人敬畏,生命的方式更需要维护。我折服于一个个坚持生命方式的人。
2、我们这个时代,水土流失的同时,人性也在流失,我们笑话愚公之不慧,孔子之不明,屈子之不醒?但良心与正义依然被某些人苦苦坚守。吴敬琏,这个响当当的名字为何如此被人推崇?为的是他敢于为不成熟的市场经济扫除污浊,为的是他坚守经济环境的纯净与公正,哪怕他经常接到一些股市鹰犬的恐吓信。刘姝威,这个普通的弱女子,只是以一颗学者应有的质朴的心灵,揭出某大公司的黑幕,竟受到邪恶的围攻。坚持之难,可见一斑。
3、改变是火,坚持是金。金只有在火的磨炼中才显得更加珍贵。解放战争初期,彭德怀领导的“百团大战”大获全胜,为以后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可是刚开始的时候,战争进行的并不顺利。如果坚持用这种方式作战,有可能全军覆没。彭司令及时改变了作战方式,改“地道战”为“游击战”,最终取得了战争的胜利。改变并不代表放弃,彭德怀坚持的是解放人民的思想。
4、清朝末年,社会动荡不安,西方迅速崛起,科技飞速发展。但清朝自认为是“天朝上国”,不须学习,造成了闭关锁国的局面,进而落后于世界的悲剧。落后就要挨打。当外国炮舰攻打中国时,清廷尝到了夜郎自大,固步自封的苦果。由此可见,坚持需要适度。如果清能跟得上时时代潮流,不断改变,进取,又何以落得被推翻的下场!
5、坚持中需要改变,才可不误入或深入歧途,真正抵达美好彼岸。手机的庞大市场中,摩托罗拉和诺基亚,一位坚持原本政策,没有做出调整和改变,使其终难紧跟世界潮流,而被遗弃于后。而反观其二者退出舞台时的对手苹果,不断改善机型,推出新款,但也仍坚持其特色,终成一代传奇。
范文
坚持与改变
世人提及“坚持”,总习惯于将之理解为有恒心与毅力,十年如一日之“不变”;提及“改变”,则习惯于理解为推翻与变革。其实这样表面的理解导致人们把“坚持”与“改变”当成两个对立的概念去理解,但细究世间成功之人事,皆是坚持中有改变,变与不变之间,本就圆融一体。
为什么坚持与改变本为一体呢?因为二者对象不同所以并不矛盾。改变的,是方式,是外在表现;坚持的,是目的,是内在核心。改变,是灵活与变通,而坚持则为操守与坚守。
于个人,是坚持中有改变。孔子在人们心中,乃“知其不可而为之”之大勇之人,然而儒家观念中亦不赞同不知变通地“认死理”。“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遇明主则出世,遇暴君则静观其变。那些冒进,动辄以性命做赌注之人,孔子向来“不与也”。君子,根据时势而改变,但心中的坚守不变。无论是进是退,“为生民立命,为万世开太平”之初心不变。君子曰“久要不忘平生之言”“时时为仁”,都强调的是一个“一以贯之”。对于个人,我们要学会根据时势做出改变,更要“从往业,修初服”,坚守初心,方可在改变中不迷失。
于企业发展,也是坚持中有改变。“盒马生鲜”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新形式,改变了人们观念中固有的经营模式,然而在采访中,马云还是强调,盒马生鲜之成功,在于其“忠于顾客”之不变原则,再新颖唬人的改变,只有达到企业“以顾客为首”的坚守,才能长久。
于国家发展,更是坚持中有改变。坚持的是发展目的,改变的,是方式途径。我们的国家的发展目的,就是民生,就是人民。从红色经典中八路百姓相互扶持共同抗敌,到今日精准扶贫,我们的政府、政党的目的未曾改变,那就是为百姓创造更好的生活。但方式却是不断改变,推陈出新。改革开放,我们摒弃古旧的,改变为“国际化的”;文化创新,我们改变腐朽的,使传统与现代结合,变为有“中国味儿”的。
改变,是迫于形势,是囿于旧俗时的不可不为之举,然坚持,是发自内心的主观意识。一个有坚持与改变的个人是顽强而聪慧的,一个有坚持与改变的国家是有脊梁而与时俱进的。
新时代已然来临,基因编辑人工智能等催着我们改变,国家意志与传统的价值观提醒我们坚持。正所谓:“无穷变换中朝前进,无穷变换中守初心。”


_21?????????è?????(www.21cnjy.com)_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