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灯光 课件(共32张PPT)+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8灯光 课件(共32张PPT)+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4.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9-03 17:14:49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一课一练
8.灯光
一、用“√”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夹着(jiā
jiá)
大约(yuē
yāo)
围歼(jiān
qiān

憧憬(chōng
chóng)
双膝(xī
qī)
划着火柴(zhe
zháo)
打中(zhònɡ
zhōnɡ)
冲进(chōnɡ
chònɡ)
二、照样子,写词语(至少写三个)。
黑魆魆(AB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言自语(ABA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震天动地(含有反义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选词填空。
微弱
憧憬
黑魆魆
千钧一发
璀璨
1.孩子们在(
)的灯光下读书.
2.正在(
)的时刻,一位不知名的解放军战士奋不顾身跳进冰冷
的河水中,救起了落水儿童。
3.渝北这颗(
)的明珠镶嵌在重庆这片辽阔的土地上!
4.阿明在(
)之际,捡起了身旁的菜刀,往那罪犯身上扎了一下罪犯倒下了。
四、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填序号)
着:①zháo  ②zhe  ③zhuó
1.他衣着(  )朴素,一手拿着(  )火柴盒,一手划着(  )了火柴。
中:①zhōnɡ   ②zhònɡ
2.火光中(  ),他被敌人的机枪打中(  )了。
五、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激烈的(


)的沙柳树
微弱的(

自制的(


)的夜空
猛烈地(

璀璨的(

黑魆魆的(

千钧一发的(


)地读书
默默地(
)紧紧地(

六、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周围的宏伟建筑。(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正倚着交通沟的胸墙坐着,一手拿着火柴盒,夹着自制的烟卷,一手轻轻地划着火柴。(用加粗词语仿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整个团指挥所的人都焦急地钻出了地堡,望着黑魆魆的围墙。突然,黑暗里出现一星火光,一闪,又一闪。这火光虽然微弱,对于寻找突破口的部队来说已经够亮了。战士们靠着这微弱的火光冲进了围墙。围墙里响起了一片喊杀声。
后来才知道,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是郝副营长划着了火柴,点燃了那本书,举得高高的,为后续部队照亮了前进的路。可是,火光暴露了他自己,他被敌人的机枪打中了。
1.“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是指(  )
A.半个小时后,战斗打响的时刻。
B.后续部队找不到突破口,进攻受阻,情况十分危急的时刻。
C.重物系在一根头发上,即将坠落的时刻。
2.填一填。
“这微弱的火光”是___点燃的,他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3.你认为郝副营长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明星”
上的“微尘”
  有一年,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教授在北京参加数学研究会。
  一天,华罗庚收到一封来信,信的大意是:我读了您的《堆素数论》这本书,觉得很好。可是经过反复计算,发现书里有一个问题的计算是错误的。如果把这本书比作一颗“明星”,那么这个错误就好像一粒“微尘”,希望能予以改正。
  华罗庚看完信,连声说:“提得对,真是太好了!”。他在会上宣读了这封信,并把它的作者一位普通的中学教题——陈景润请来参加会议。
  华罗庚就是这样,从自己的错误中发现了一个难得的人才。
1.文中的“明星”指

“微尘”指

2.简要回答陈景润给华罗庚信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第三小段段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判断中心,在正确的后面画“√”。
(1)赞扬华罗庚重视别人的发言。


(2)赞扬陈景润敢于提意见。


(3)赞扬华罗庚谦虚,善于发现人才,培养人才的美德。(

参考答案:
一、jiā
yuē
jiān
chōng

zháo
zhònɡ
chōnɡ
二、金灿灿
绿油油
黑洞洞
自生自灭
一生一世
无声无息
惊天动地
七上八下
积少成多
四、1.③ ② ① 2.① ②
五、围歼战
茂密
火光
烟卷
漆黑
阻击
华灯
围墙
时刻
聚精会神
沉思
握住
六、(1)答案
灯照耀着建筑。
(2)答案
示例:班里大扫除,我一手拿着扫帚,一手拿着簸箕。
七、1.B 2.郝副营长 为后续部队照亮前进的路 3.是一个舍己为人,具有奉献精神的人。
八、1.华罗庚
计算错误
2.陈景润觉得华罗庚的书写得很好,但发现了一个错误,希望改正。
3.华罗庚在会上宣布了陈景润的来信并请他参加会议。
4.(3)√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32张PPT)
8.灯光
语文统编版
六年级上
作者简介
多音字

huá:划船
huà:计划
多音字
例:我们计划(
)周末去北海公园划(
)船。
huà
huá
向往。
集中精力,集中注意力。
形容事态及其危险。
憧憬
聚精会神
千钧一发
词语解释
1.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课文哪些地方是写现在,哪些地方是写往事。
阅读默读指导,默读课文,探究下列问题:
整体感知
1.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解放战争时期,郝副营长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牺牲了自己的生命,而他自己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电灯。
2.课文哪些地方是写现在,哪些地方是写往事?
全文一头一尾是写现在,中间大部分是写往事。即第一、二自然段和最后一自然段写的是现在,其余写的都是往事。
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天安门广场周围的宏伟建筑,使人心头感到光明,感到温暖。
运用倒叙手法,描写了天安门广场上的灯光,为下文回忆有关灯光的往事作铺垫。最后一句话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幸福和自豪感。
“多好啊!”这句话在文中反复出现,分别是谁在什么情况下说的?他们在说这句话的时候,看到了什么,会想到些什么?
谁说的
时间
地点
在什么情况下说的
会想到什么
第一次
游客
第二次
郝副营长
第三次
郝副营长
看到广场上璀璨的灯光
胜利了,孩子们都能够在灯光下看书、学习,是多么幸福的事!
听了我对电灯的描述后
要是能见一见电灯该多好啊!
看到书上的一幅插图
北京的夜晚真美啊!祖国建设发展真快啊!
按要求填空:
战斗前夕
交通沟
天安门广场
清明节前一个晚上
战斗前夕
交通沟
清明节前的一个晚上,我又漫步在广场上,忽然背后传来一声赞叹:“多好啊!”我心头微微一震,是什么时候听到过这句话来着?噢,对了,那是很久以前了。于是,我沉入了深深的回忆。
第一次
由衷的赞叹。
天安门夜景如此美丽,引起游人由衷的赞叹。正是这一声赞叹,引起了作者对往事的回忆。
第二次
郝副营长发出的感叹,他没有见过电灯,但是他希望下一代都能在电灯下读书。
书上有一幅插图,画的是一盏吊着的电灯,一个孩子正在灯下聚精会神地读书。他注视着那幅图,默默地沉思着。“多好啊!”他在自言自语。
羡慕
他又划着一根火柴,点燃了烟,又望了一眼图画,深情地说:“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
郝副营长希望战争胜利后,孩子们能够在灯光下学习,过上幸福的生活
,表现了革命前辈不求索取、无私奉献的崇高追求和宽广胸怀。
第三次
他把头靠在胸墙上,望着漆黑的夜空,完全陷入了对未来的憧憬里。
神态描写。显示了他那颗为祖国解放、人民幸福不懈奋斗的心。“漆黑的夜空”是实景,反衬了郝副营长对光明的向往和追求。他憧憬着美好的未来,他相信战争胜利后祖国会一片光明,这是他英勇奋斗的伟大动力。
郝副营长美好的愿望实现了吗?他见到电灯了吗?
后续部队遭到敌人炮火猛烈的阻击,在黑暗里找不到突破口,和突击连失去了联系……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是郝副营长划着了火柴,点燃了那本书,举得高高的,为后续部队照亮了前进的路。可是,火光暴露了他自己,他被敌人的机枪打中了。
为了理想,英勇献身
郝副营长是一位著名的战斗英雄,虽然只有二十二岁,已经打过不少仗了。今晚就由他带领突击连去攻破守敌的围墙,为全军打通歼灭敌军的道路。大约一切准备工作都完成了,这会儿,他正倚着交通沟的胸墙坐着,一手拿着火柴盒,夹着自制的烟卷,一手轻轻地划着火柴。他并没有点烟,却借着微弱的亮光看摆在双膝上的一本破旧的书。
从他的动作描写中看出他面对即将开始的战斗,是多么平静,说明他身经百战,对战斗充满了必胜的信心。
半个小时以后,我刚回到团指挥所,战斗就打响了。三发绿色的信号弹升上天空,接着就是震天动地的炸药包爆炸声。守敌的围墙被炸开一个缺口,突击连马上冲了进去。没想到后续部队遭到敌人炮火猛烈的阻击,在黑暗里找不到突破口,和突击连失去了联系。
这段话写出了战斗的激烈,写出了后续部队面临的困境,同时也为郝副营长的英勇献身埋下了伏笔。
后来才知道,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是郝副营长划着了火柴,点燃了那本书,举得高高的,为后续部队照亮了前进的路。可是,火光暴露了他自己,他被敌人的机枪打中了。
“举得高高的”,说明了郝副营长在巨大的生命危险面前,无所畏惧、毫不犹豫,表现出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照应文章题目
这位年轻的战友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他自己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电灯。
前后呼应。他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换来了后代的幸福和安乐,“孩子们”能够在灯光下学习“成了幸福和安乐的象征,强调了郝副营长为了理想而英勇献身的。感受到了他们的无私和伟大。
灯光象征幸福安乐的生活,课文以“灯光”为题,突出了革命烈士对未来的美好憧憬,赞叹了他们为理想而应勇献身的崇高精神。
课文以“灯光”为题有什么含义?
课文中,天安门前璀璨的灯光、郝副营长书上插图中的灯光和战场上微弱的火光,三者之间有什么联系?它们与课文题目又有什么联系?
(1)天安门前璀璨的灯光,引起了“我”对往事的回忆;郝副营长书上插图中的灯光,引起了郝副营长对幸福生活的憧憬;正是因为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促使郝副营长在战斗中不顾自身安危,点燃了那本书,用微弱的火光为后续部队照亮了前进的路。
课文中,天安门前璀璨的灯光、郝副营长书上插图中的灯光和战场上微弱的火光,三者之间有什么联系?它们与课文题目又有什么联系?
(2)题目“灯光”含义丰富,包含了三层含义:如今的幸福生活;郝副营长对幸福生活的憧憬;如今的幸福生活是用郝副营长的生命换来的,我们不要忘记那些给我们带来幸福生活的革命先烈。
回顾课文内容,想一想作者在写作顺序上有什么特别之处?
课文开头先介绍了现在的场景,又回忆了(
),最后又回到现在的场景。
1947年初秋,郝副营长英勇牺牲的事
结果
事件过程
总结
倒叙
看到:千万盏灯
灯光
现在
听到:“多好啊!”
回忆往事
战斗前:深情地憧憬
战斗中:点燃了书本
战斗后:壮烈地牺牲
现在
璀璨的华灯下又想起了……
珍惜幸福生活
缅怀革命先烈
结构梳理
主旨归纳
本文以灯光为线索,采用倒叙的手法,通过回忆郝副营长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灯光下读书,在战斗中牺牲自己,为后续部队照亮了前进道路的故事,歌颂了革命先烈的无私奉献精神,告诉我们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电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你能解释一下它通电后为什么会发光发热吗?
电灯通上电后,电流经过灯泡里的钨丝,将电能转化成光能和热能,所以电灯通电后会发光发热。
拓展延伸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